美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使美术课堂教学受到新的重视。本文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就美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86-01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使美术课堂教学受到新的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必不可少,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一堂课,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根据课改的精神,选择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融合各方面相关的知识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是课改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教师,现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有关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粗略想法。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从教师层面看:
  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当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电脑网络就给教师学习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从网上可以了解现今最新的教育改革动向;可以接受网络远程教育;可以参加各种网络培训;可以看到名家、教授的专场讲座;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使以前难以做到的事,变得很简单。
  其次,网上的资源丰富,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例如:我上七年级美术第3课《向日葵》时,就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凡高《向日葵》作品的图片。用于教学;上第六课《和平鸽》(招贴设计)时,我也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招贴图片用于教学。如果是以前,我的教学准备工作就比较繁乱费时了。要去四处寻找关于凡高的画册和各种招贴设计图书,由于过于专业,一般的书店是无法找到的。而且由于图片小,学生多,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无法看清楚,这样就直接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美术”是视觉艺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用眼睛去看去感觉,如果看不到,就什么都谈不上,但是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即减少了教师的劳动量,又节约了时间,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去感受,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第二,从学生层面看: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美术课堂丰富多彩,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大的提高。
  例:1、在讲解色彩基础知识与技能时,我把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用服装的色彩搭配,说明整体着装在外在美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观看各种有关服式的图片帮助学生去体验着装美的要素,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学生十分喜爱。
  例:2、学生喜爱漫画、卡通画,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如美国动画大片《狮子王》等,学生一般容易被情节吸引,其中美术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影片,无论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动作造型,人物形象,服装设计都是美的典范,感染力极度强烈。在学生充分投入的情境中融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事半功倍。
  例:3、实践证明,美术和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将绘画配上音乐,将使学生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拓展了艺术的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总之,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能够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短时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当然,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需要我们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最终找到适合的教育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相泽民,《试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课程整合》
  2、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3、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相关学校进行教育质量改革,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此环节中,我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能够促进初中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质量;实践小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67-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1.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77-01  当前,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正应那句老话:穿新鞋走老路。所以,解放思想,大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83-01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但是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这对素质教育的拓展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其不利。为了转变这种局面,提高学生跨界文化交际能力,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估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指导,高中英语教师依托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创新教学实现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创新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创新课堂;问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84-01  完形填空属“综合能力应用”题型,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完形填空在高考试卷中是拉开考生得分的一道关键题型。该题型为20个空,分数为30分,分数权重占卷面20%,因此掌握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对考生而言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平常必须重视完形填空的训练。我想就此分享一些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希望对我们以后的
期刊
【摘要】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堂好课;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94-01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85-01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期刊
【摘要】提问是思维的起点。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给予教师反馈信息等功能。从现实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91-01  一、引言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要
期刊
【摘要】游戏教学法能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课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发展体育活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研究;生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90-01  游戏教学法能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课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93-01  一、幼儿园体育的意义  1.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赖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活动的水平。如果说营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基础,卫生安全措施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保障,体育活动则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运动,提高了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体的生长发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