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宾虹,黑宾虹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艺术家,也有生前寂寞度过一生的心酸,尽管奔波劳累,作品等身,但仍然像一块黄金,被时代的尘埃蒙蔽。岁月沧桑,当繁华洗尽,云开雾散,艺术的价值终被推崇,赢得生前身后名。
  黄宾虹就是这样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黄宾虹高寿至92岁,他在世时的画作并不受当时的主流人群认同和喜爱,当时的名流这样说:黄宾虹只是个“落魄画家”。
  寂寞的文字工作,贫穷的日常生活,尽管有“落魄画家”的称谓,黄宾虹仍然能够坚守其心。他寓居上海时,生活颇为艰辛,租了间陋室,屋内无任何设备,房租却一涨再涨,以致负担不起,“常因觅屋不得,为之栖栖惶惶”。有时因为买不起菜,只能连吃若干天白饭;车自然也坐不起,再远的路都靠步行。抗戰爆发后,黄宾虹在北京“谢绝应酬,唯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很少与外界来往。
  黄宾虹曾经利用各种机会,遍历国内名川大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曾九上黄山,五上华山,四上岱岳,写生画稿以万计。直到过了80岁,黄宾虹才收住自己的脚步,真正地开始创作。而此时,他的心中涤荡着千山万水,大千世界的浑然气象,在他心中消化成气韵,然后在宣纸上挥洒成千沟万壑。黄宾虹不断探索中国画用墨、用笔的规律。对墨法,黄宾虹有六字诀:浓、淡、破、积、泼、焦、宿七字;对笔法,他则总结为平、圆、留、重、变五种,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笔墨的技法。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力争找到“雨淋墙头”那种湿润淋漓、浑然天成的感觉。
  黄宾虹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著作。他认为画在意不在貌,国画最高境界就是“有笔墨”,主张追求“内美”。黄宾虹认为,山水的美在“浑厚华滋”,花草的美在“刚健婀娜”,笔墨重在“变”字,只有“变”才能达到“浑厚华滋”和“刚健婀娜”,也只有明白和做到这一点,才能脱去凡俗,达到新的境界。
  他的绘画技法,早年临摹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行笔谨严,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60岁以前他是典型的“白宾虹”。
  60岁以后,黄宾虹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而学习吴镇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晚年他的山水形成了黑、密、厚、重的艺术风格:创作善用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交错运用,尤以积墨为胜,所以他的画看上去黑,但意在墨中求层次;密包含满的意思,使画面紧凑不松散;厚即浑厚朴实;重则入木三分,笔笔到家,最见功力。黄宾虹晚年的山水达到挥洒自如的状态,“黑宾虹”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但作为文化上的先驱者,黄宾虹是寂寞前行的。民国时期由于人们对他的黑密厚重的风格还不能完全理解,故作品销路不好。黄宾虹常有三代之后方有定评之叹。
  92岁弥留之际,他吟出清代彭元瑞的名句:“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是他平生所爱的表达,所求的终结。黄宾虹去世后,其家属遵其遗嘱,将家中珍藏的历代文物书画2000余件和黄宾虹的书画作品5000件,如数捐赠给了国家。
  著名画家李可染这样评价:“中国山水画三百年来,黄宾虹一人而已;三百年后,黄宾虹的地位会更高。”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在当时并不为人所重视,因为他们容易超前于时代。黄宾虹预言自己五十年后才能得到公允评价,最后果然应验。
其他文献
估计罗尔自己也未曾想到,通过微信公号给患病女儿筹集医疗费用的举动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种揭黑、质疑和责难纷至沓来。网络的威力再次让人瞠目结舌,诚然让人不禁感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文无意做出道德评判,只是想从规则层面客观分析此事,梳理一下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谁有求助的权利?]  法律无法、无意也不该禁止人在陷入困境时求助的权利,也无法对于“陷入困境”做出具體界定。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对于困境的理
期刊
马俊是安徽一位基层事业单位负责人。由于职称英语考试一直没过,如今44岁的他还只是初级职称,比职称高的同事工资要少很多。“如果凭资历与业务能力,我评副高肯定没问题,但就是卡在职称英语上了。”马俊说。职称评定的背后是收入与晋升,相比副高职称的同事,马俊每月的工资少近1000元。同时,职称低也曾多次制约了他的职务晋升。  职称外语考试设立2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一刀切”“鸡肋”等质疑。尤其是,作为职称评
期刊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地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那动物开口说:“我叫‘领悟’。”  樵夫心想:“我就是缺少‘领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这时,“领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结果,“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欺骗我,等我不注意时
期刊
除真挚的心灵外,别无高贵的仪容。我们在尊重别人的好意时,何尝不是成熟了自己的一份圆满和幸福呢?  云岩昙晟拜见百丈禅师,师徒相见分外的亲切,嘘寒问暖的。云岩昙晟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百丈禅师这么大岁数了还每天坚持干活、劳作。尽管他也知道百丈禅师的清规,还是觉得师父太辛苦了。  于是,他便来到百丈禪师的身边,问道:“您每天这么辛苦,究竟为谁而忙啊?”  “有一个人需要。”  “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做呢?”
期刊
拟题:砌墙  寓意:做任何事情,只求质量而不讲速度与盲目地追求速度都是不恰当的,只有既追求质量又追求速度的做法才是最好的。  运用方向:速度与质量、欲速则不达、好与快等。  拟题:如此募捐  寓意:爱心从来是自觉自愿的付出,靠强制力量获得的“爱心”“强捐”只是对爱心的亵渎。  运用方向:强行募捐、爱心、变味的慈善等。  拟题:慰问  寓意:揭示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不
期刊
临渊问水,可得鱼之甘苦,捕捉生活细节,可以感知一颗心灵的善良与美丽。  有一个叫彦玲的高三女孩,家境贫寒,她一天的饭,只是去食堂买两个最便宜的菜包子。却不当着大家的面吃,总是等午休的时候,班里的学生走得差不多了,才悄悄地拿出来吃掉。  好多学生不理解她的这种做法,甚至有的学生说她有些虚荣。大家都说,贫穷并不可耻,遮掩自己的贫穷才是可耻的。但彦玲不为所动,依旧在班里的同学走得差不多了,才把包子拿出來
期刊
艾伦·穆尔黑德根据他战时记者生涯写了一本题为《日月蚀》的书,用南斯拉夫爱国志士临终前写给未出世的儿子的信做结尾:  我的孩子,此刻你睡在黑暗里,为出生的奋斗养精蓄锐。我祝你好运。就目前而论,你尚未成形,不能呼吸,眼睛看不见东西。然而时间一到,等我所爱的你的母亲分娩的时刻到了,你体内的某种东西就能让你獲得空气和阳光的力量。这就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你要保持对于生的热爱,抛弃对死的恐惧。生命必须爱惜,否
期刊
幸福是一种持久的状态,仿佛不是为世人而设的。世间万物都在连续不断地运动着。这种运动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具有固定的形式。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日新月异,我们自己也在变化更新,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明天仍将爱他今天所钟爱的一切。  还是及时地从心理上的满足当中获得好处吧,切莫因自己的过失而丢开这种满足,但也别指望将它留住,因為那纯系痴心妄想。我很少见过幸福的人,也许一个也没见过,但我却常常见到一些心满意足的人。在
期刊
我陪客人到海上钓鱼,他告诉我说他钓鲑30年,却从来没有钓起过一条大得可以得奖的大鱼,说后不久,他就钓到了一条巨大的大西洋鲑。这条巨鱼疯狂地在钓线所及的大范围内挣扎,我的客人用尽技能将鱼控住。我担任向导45年,从未见过这样剧烈奋战的鱼。  人鱼大战了整整3个小时,还难以预测胜负。最后客人终于把鱼赶到岸边,我手持鱼叉站在那里。  “不要叉它,”客人忽然大叫,“把釣饵线切断吧。”我在惊愕中切断了钓线,巨
期刊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古人没有表,生活步调也不似当今的紧凑,即使等人不来,想必也是心平气和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样的意绪悠闲,浑然忘我,实在已把“等待”这种行为,升华成一桩泰然自处的时间艺术。  人生充满无数等待。风暴袭击时,我们等待阴霾过去;稿件寄出,等待的是编辑先生的青睐;而披上嫁纱的日子,在兴奋忐忑中,等待的是他走过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