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数感是指个体在实际情境中对书和运算知识的意识,是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自觉性。数感有很广阔的范围,主要体现在: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识,能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的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适当的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
  
  1、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数据。
  
  小学阶段的儿童语言发展迅速,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正好说明我们的课堂缺乏数据的联系。教师不妨上数学课时尽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1)记忆中的数据。老师说生活中的物体学生答数据,也可以让小老师来说事物其他学生说数据。(2)恰当运用估算。经常为学生提供估计事物的数量和运算的结果,用不同的方式检验同一个计算的结果,形成对不同运算结果的感知。
  
  2、培养学生的逻辑观念。
  
  数学素质的提炼,需要学生具有网状知识系统,这就要教师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观念。(1)用数据表达交流信息。经常和孩子们到教室外面走走,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精灵,他们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能力是巨大的。所以可以在课后或者特别安排一些时间带着学生到外面走走,让孩子们的视野得到拓展,心情得以美化。(2)感受“数字生活”。我们的“数字生活”不等同于成人的高科技生活,而是可以统计的时间、学习量、作业量以及学校里的各种可以统计出来的数据,甚至是做一份报告表。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处处看到、感觉到数学,用自己命名的数据里控制自己的生活,把“数字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
  
  3、适时强化。
  
  把一些学生统计出来的数据,或者表达得比较好的信息打印出来,拿出来讨论、评价,张贴出来让孩子们欣赏,或装进成长记录袋里,孩子知道自己得到了肯定,后继努力就有了强大的动力。(1)组织班级统计小组。班级里成立若干个统计数据小组,确立组长,由组长组织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分工等。(2)建立班级的数据时间表。把一些重要的时间点,用最能让人有紧迫感的数据表现出来。
  数感的培养和发展,不仅使教师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让教学效果得到改善,而且也是对学生生活的一种价值导向。没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不懂得引导的教师,只要教师注意平时对孩子们点滴的积累,细心的引导,相信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会在数感发展中悄悄成长。
其他文献
以某次说题评比活动为切入点,从试题评价、解题思路、拓展变式与教学启发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说题。鉴于说题活动对思维能力方面独特的训练价值,可将这种研讨活动引入课堂,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