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xiaoq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单独招生比重增大,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学生管理难度增加等原因,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倦怠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本文以分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成因为切入点,探讨消除倦怠情绪的对策,寻求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75-01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成因
  近十年,高职院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广大,适龄学生入学比例增大,高职学校生源整体素质持续下降,辅导员工作中处理的各种事务纷繁复杂,在长期过高的压力,工作回报率不高,并且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工作倦怠现象。因此在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一种衰竭状态现象。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1.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多重,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有着双重身份,一般学校从教职员工分类来讲属于教师序列,但从工作本身的属性来看又属管理人员,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承担一定工作任务,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管理,还要服务于学生,使得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处在角色混淆的情况。同时这种角色上的弱化和模糊也使得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定位不十分清楚,导致他们工作成效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
  2.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确定。随着学校的扩招使得辅导员所要负责的学生人数在逐渐的增多,并且现在的学生自身主体性、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开始增强,还有学生需求方面的提升对职业指导以及学业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原因造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日常工作量以及工作强度增大,也是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辅导员还扮演着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与学生相关的各类事务几乎都由辅导员一手包办,专职教师课后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行政管理人员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外也可以属于自己,但辅导员却要时刻待命,处理学生各类突发事件,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超负荷的工作下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大脑和身体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从而表现出工作倦怠的各种特征。
  3.管理机制不完善,地位作用不够重视。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辅导员的重要性,即使提出了提高辅导员地位和健全辅导员管理机制的口号,但实施成效微乎其微,辅导员的进修机制不健全。辅导员既不能像专职教师一样通过科研项目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待遇,又不能像行政人员一样按点下班,使辅导员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不公感。在这种实际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则处于两极化的地位上,导致辅导人员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导致其自身失落感增加。还有部分辅导员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这是因为在工作进行过程中长期不到外界的肯定及认可,导致工作热情的减退。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措施
  1.强调辅导员岗位人职匹配,建立专业化队伍。人职匹配主要是指个体的个性、兴趣、爱好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真正感兴趣的事的时候才能做到最好。因此,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的聘任或招聘新辅导员的时候要注意考虑个体本身的特征与兴趣爱好是否与辅导员岗位相匹配。进入辅导员队伍后,一定要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建立专业化队伍。学校可以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不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业务培训,同时也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需求设计个性化的、相关学科的素质培训,让辅导员通过参加培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工作应对能力,获得职业胜任感和满足感,从而让辅导员成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专家。
  2.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合理的规划辅导工作。辅导员工作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单一、任务繁重以及社会关注和支持不足,许多辅导员感到工作没乐趣、工作千篇一律、睡眠不足和每天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并且,辅导员经常要协助很多部门做一些岗位职责以外的工作,长此以往辅导员便容易感觉自己就是个打杂的,因此,应该从制度上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学校要明确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使其能够做到术业有专攻,有效减少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
  3.提升辅导员自身地位,建立辅导员良好形象。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自身形象通常会和“勤杂工”、“服务人员”所关联,使得其职业地位长时间得不到提升,职业形象没有被建立起来。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责和使命,帮助其构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理念。学校要逐渐提升对辅导员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有效策略,创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在学校教育队伍中,辅导员不仅是其中的一员,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地位,加强辅导员自身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水平,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其职业指导,提高自身工作的水平及内涵,建立起良好的辅导员形象,降低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
  4.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收入水平和职业生涯发展。学校应重新审视内部薪酬的分配,既要对工作态度认真、能力较强的这部分辅导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也应该做好能力、业绩一般但工作年限较长的这部分辅导员的安抚工作。辅导员工作教学科研工作一样重要,同样应该获得合理的进修培训、职位提升、住房分配等各项福利待遇的权利,与此同时应完善辅导员的人事管理体制,鼓励更多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行列中来。学校中的辅导员群体平均年龄不高,且他们渴望事业上的成功,而其事业的成功主要体现在职称以及职务高低上,那么在其职称评定方面上,就要建立起不同于其他任课教师的评定标准,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辅导人员;在职务提升方面上,要将辅导员这一岗位作为储备干部的培养基地,引进健全的竞争机制,有针对性的拓宽辅导员晋升的渠道。
  三、结论
  总之,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属于辅导员自身原因的必须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工作心态,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制度上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支持系统,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等提供内部的动力支持,从而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OL].新华网,2010,6.
  [2]杨国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l2-O4.
  [3]薛浩,陈桂香.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
  [4] 杨瑾,季宜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分析[U].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1).
  [5] 陈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5(3).
其他文献
世界田径纪录不断涌现。“早期专门化训练”引起了中外教练员和体育界人士的关注 ,它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运动员的重要问题。我们基层体校的教练员 ,应
摘 要:在《中古汉语读本》中,表示“寻找”,“测量义”的词往往是有几个词,它们构成了两组同义词的语义系统。对它们的同义词语义系统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和应用。本文以《中古汉语读本》为文例,从分析字形入手,分别从造字本义与引申义等各个角度来分析了各自语义系统中词的细微差别。  关键词:寻找 测量 语义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不断地提高,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中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收入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方面,
21世纪,健康研究领域日益扩大并与相关学合作开展边缘学科的研究.事实上健康问题的研究与人口学研究结合已有了许多方面的实践,无论是基础医学研究,还是健康转型研究,都涉及
传统英语教学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课堂一片沉闷,传统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更新与完善.本文在分析生活化情境创设与高中英
电子签名与认证是电子商务中确证交易对手身份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首先界定了电子签名的内涵,继而对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以及认证机构的地位、职责及法律责任进行了思考,并对
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趋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高校辅导员应学会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突发心理问题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不仅要认
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积极搞好精神卫生工作是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
心理定势在当今的竞技体育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列举和分析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在 2 7届悉尼奥运会比赛中的成功事例 ,提出了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及比赛时期应具有的心理
摘要:辅导员是医学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其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高校和辅导员的双赢发展。  关键字:医学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38;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74-01  一、医学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含义和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