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它的最直接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有些物理实验现象的视觉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很难从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這一困难。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时代的革新带动了教学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了不同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去,改善了原先教育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初中物理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物理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艰难的事情。
一、动态演示,让复杂的实验简单化
除了难以演示、不能持久等问题之外,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有部分实验存在步骤多、现象多、数据多等情况,实验过程的观察和总结难度重重,学生很难在观察的过程中消化知识点,“看后即忘”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完成复杂的数据记录、分析等工作,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质量,让抽象的学习具象化,让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增添课堂活力,提升学习效果。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行观看事先设计好的Flash课件,并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分析情况及探究结果进行分享,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深化观察,建立清晰、全面和完整的认识,促进思维体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图文并茂,达到物理实验结果的可视化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不管用表格法还是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都会花费很多时间,一个课时是无法完成的。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实时监控、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物理量所遵循的规律。对于实验的结果,我们还有很多方法使其可视化。如,在“直线运动”这一节课中,我们借助了Excel软件,来帮助学生快速地将多组学生的实验数据汇总到一张坐标图中。可以更直观地引导学生总结出匀速运动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正比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快速整合多组数据,可以方便学生对比学习,而且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手绘图的时间,也实现了小组同学实验结果共享的问题,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可信度。又如,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实验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我们借助力学传感器来完成实验,将这个力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电脑中去,学生通过屏幕上展现出来的两个完全对称的折线图,可以更准确地认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三、利用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实施改革的一种形式,在信息环境的大背景之下,只有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教育才能与时代做到同步发展。例如:在进行《力的存在》物理实验教学时,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力”的学习问题环境,通过幻灯片播放一段生活中树被风刮倒的现象,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感受力的存在,进而在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力的存在?”“那力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先提出要探究的学习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象,当学生对力有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力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需要的针、磁铁、气球、棉绳、弹簧,橡皮筋等实验道具,让学生根据信息技术提供的物理实验进行自主的练习,教师在实验中只要加以正确方式的引导即可,实验教学之后教师在从学生操作的“气球火箭”实验、“橡皮筋牵拉变形”实验、“磁针在磁场受力转动”实验等进行总结,可以提问学生从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利用信息技术回放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出“力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力有两个作用效果”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力是无处不在的,加深学生的力的理解。
四、确定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和时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应用信息技术,在适宜的场所、时间应用信息技术才能起到关键作用。现阶段有不少物理教师在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之后,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甚至忘记了原本的教学初衷。原先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当前的信息技术也并不是万能的,物理教师不能一味地抛弃原先的教学模式,全面依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目标,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原先教学模式真的一无是处,也不会被先人沿袭下来。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原先教学模式中的优势挖掘出来,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从而创建一个新型的物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要注重适度原则。
结束语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物实验的教学形式,使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其重要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丽琴.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1,{4}(06):26-27.
[2]赵志希.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6):127-128.
[3]丁雅妮.运用可视化方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时代的革新带动了教学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了不同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去,改善了原先教育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初中物理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物理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艰难的事情。
一、动态演示,让复杂的实验简单化
除了难以演示、不能持久等问题之外,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有部分实验存在步骤多、现象多、数据多等情况,实验过程的观察和总结难度重重,学生很难在观察的过程中消化知识点,“看后即忘”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完成复杂的数据记录、分析等工作,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质量,让抽象的学习具象化,让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增添课堂活力,提升学习效果。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行观看事先设计好的Flash课件,并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分析情况及探究结果进行分享,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深化观察,建立清晰、全面和完整的认识,促进思维体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图文并茂,达到物理实验结果的可视化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不管用表格法还是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都会花费很多时间,一个课时是无法完成的。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实时监控、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物理量所遵循的规律。对于实验的结果,我们还有很多方法使其可视化。如,在“直线运动”这一节课中,我们借助了Excel软件,来帮助学生快速地将多组学生的实验数据汇总到一张坐标图中。可以更直观地引导学生总结出匀速运动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正比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快速整合多组数据,可以方便学生对比学习,而且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手绘图的时间,也实现了小组同学实验结果共享的问题,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可信度。又如,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实验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我们借助力学传感器来完成实验,将这个力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电脑中去,学生通过屏幕上展现出来的两个完全对称的折线图,可以更准确地认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三、利用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实施改革的一种形式,在信息环境的大背景之下,只有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教育才能与时代做到同步发展。例如:在进行《力的存在》物理实验教学时,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力”的学习问题环境,通过幻灯片播放一段生活中树被风刮倒的现象,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感受力的存在,进而在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力的存在?”“那力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先提出要探究的学习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象,当学生对力有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力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需要的针、磁铁、气球、棉绳、弹簧,橡皮筋等实验道具,让学生根据信息技术提供的物理实验进行自主的练习,教师在实验中只要加以正确方式的引导即可,实验教学之后教师在从学生操作的“气球火箭”实验、“橡皮筋牵拉变形”实验、“磁针在磁场受力转动”实验等进行总结,可以提问学生从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利用信息技术回放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出“力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力有两个作用效果”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力是无处不在的,加深学生的力的理解。
四、确定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和时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应用信息技术,在适宜的场所、时间应用信息技术才能起到关键作用。现阶段有不少物理教师在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之后,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甚至忘记了原本的教学初衷。原先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当前的信息技术也并不是万能的,物理教师不能一味地抛弃原先的教学模式,全面依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目标,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原先教学模式真的一无是处,也不会被先人沿袭下来。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原先教学模式中的优势挖掘出来,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从而创建一个新型的物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要注重适度原则。
结束语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物实验的教学形式,使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其重要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丽琴.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1,{4}(06):26-27.
[2]赵志希.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6):127-128.
[3]丁雅妮.运用可视化方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