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合脚的鞋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五分钟如同一个偌大的渔场,带给学生一个有深度的空间。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心勇气,还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课前五分钟有效活动设计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课前;有效利用;教学
  从教以来,一直对课前五分钟是否开展活动,犹豫着,彷徨着,甚至挣扎着。总感觉这五分钟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惜的原因是学生经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以及课间休息后,短时间内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前五分钟的有效活动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能通过开展的有效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无味的原因在于虽然借鉴前人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形式如落英般缤纷了,但结果却如流水般逝去。
  穿着不合脚的鞋跳舞,其间的苦与累只有舞者自己清楚,在纠结于课前五分钟的弃与食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尝试和论证。然而毋庸置疑,我始终是一个理智的实用主义者,并且始终认为教学不是搞形式、玩花样,不是为了提供噱头、供别人欣赏。精彩的课前活动不是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有人认为,课前五分钟如同一个偌大的渔场,带给学生一个有深度的空间。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心勇气,还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
  鉴于此,提出自己关于课前五分钟有效活动设计的想法。
  一、课前活动的设置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形式虽然不同,但一定要同本节课的内容相通,否则,割裂开来的活动会让学生一时间无法回到课堂,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效率,课前活动必须作为探究活动提前让每一个同学准备好。
  以鲁人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第一篇课文《赤壁赋》的课前活动设计为“苏轼诗歌背诵接龙”,看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能想起多少首苏轼的经典诗词。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一首首经典的诗歌再次萦绕于耳畔,学生兴味盎然,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苏轼作品热情。
  第二篇课文《听听那冷雨》课前活动设计为“乡愁诗赏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找几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诗,比一比谁的朗诵最动人。两位台湾诗人忧伤缠绵的思乡之情,自然而然的会把学生带入《听听那冷雨》的意境之中。
  二、课前活动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课前活动设计时,不排除老师的灵感突现,也不排除联系时事的新潮评点。但从课前活动的总体设计来说,要体现为了实现目标的计划性。如要提高学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必须从低层次的朗诵课文、诗歌开始,接着定题目的演讲活动(学生提前准备),然后抽题目的临场发挥。各个层级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确定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当然各种能力的提升目标,要交叉进行。
  如果没有任何目标,开展的活动朝令夕改,那么学生可能认为这是教师进行的娱乐活动,无关紧要。紧接而来的是学生不遵守纪律,布置的任务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开展活动时可能会嘻嘻笑笑,效率不高。所以跟学生要及时做好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前活动的开展要丰富多样
  一成不变的形式会让学生审美疲劳,所以尽可能给学生呈现新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提高效率,提高自己。翻看了许多教师开展课前活动的有效形式,展示一下供各位教师参考。
  1.名著优秀片段欣赏
  2.文质兼美的文章赏读
  3.积累的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诗歌展示
  4.学生自己习作欣赏
  5.对周围事件、社会热点发表看法、感想
  6.一周要闻(见闻大家说)
  7.课本剧表演
  各种形式的设计,都有其有效地一面,所以各位教师要联系目标,结合计划,将这些形式有效融入。
  四、普遍参与性
  如果课前活动成了部分活跃的爱表现的同学的舞台显然有违教育者的本意。如果实行轮流制,新课程安排每周四位同学,那么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同学才有机会展示一次。鼓励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准备,但每次发言的可能只有一到两名同学。其他的同学可以对比彼此的想法,甚至很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都能自发的讨论并书写成文。
  课前五分钟的有效利用无疑是一个老课题了,在这里老调重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纵观语文教学的现状,许多老师并没有课前五分钟的概念,就更别提充分的利用了。一节节平铺直叙的课堂让学生渐渐地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其次,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五分钟的效用,于是积极地开展了许多活动,结局是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将课堂弄得支离破碎。再次,已经做了有效地尝试,但活动的开展没有梯度,没有计划,具备娱乐精神,不具有提升的智慧。基于此,在进行了不间断的调研和实践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借鉴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子兵.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前预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8).
  [2]王燕飞.浅谈高语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J].语文教学之友,2009(4).
  [3]舒艳萍.课前五分钟展示大舞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9).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要想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抓住文章重点段、句或词,巧断文体;其次根据文体知识,进行反复的阅读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技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我从教语文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向学生家庭的延伸,家访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所以尽管社会已经进入通讯高度快捷发达的网络时代,家访这一传统然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方式,依旧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关键词】家访;沟通;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沟通的方式也
【摘要】随着九年制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文章论述班主任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所需明确的责任,以及应如何采取策略做好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节;安全教育;责任;管理    近年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学生伤害案件不断发生
斗鱼布局“直播 ”战略意图何在?  千播大战后,直播行业中主打就是以内容为主的竞争。2018年以来,只剩下少数直播平台互相较劲,斗鱼作为直播行业的佼佼者,提早就制定出相关战略对应—“直播 ”计划,但为何要提出此计划,其真正意图究竟何在?  首先,为打开天花板、开拓市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经过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新生命承载着新希望  新生命的诞生是世间最让人欣喜的事情之一,不仅仅是家庭里多了一位新成员,更重要的是,新生命总是预示着新希望。从年轻的父母到年迈的祖父母,小小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承载了不同的人对他不同的爱与期望。你希望孩子以后是什么样呢?当我们憧憬着孩子未来的生活时,一定是面容平和,眼神充满温情,嘴角流露出笑容,一切愿景都将娓娓道来的样子吧?这样的画面真美好!可是也有父母为了这个问题意见不合甚至闹
為充分发挥会展行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拉动经济的功能,推动行业全面复工复产,以及响应《上海市会展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要求,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近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以下简称“2020 ChinaJoy”)与第二届国际显示博览会暨未来生活博览会(以下简称“UDE
環保小卫士,画出绿色生活
细节贴心  随着各手机厂商放弃3.5mm耳机接口,笔者在不得已之余对于耳机的关注欲望倒也是更加强烈了。或许,许多读者朋友同笔者一样,虽然并不追求一款耳机具备极致的听感和“颜值”,但也不能要求得过于简单,于是近年日渐流行的真无线蓝牙耳机进入了笔者的视线。而最近笔者入手了这款兼具ANC主动降噪耳机与真无线特性的蓝牙耳机—贝壳王子·默,一番使用下来感受颇深,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舒适度可谓衡量一款耳机
我们的历史课教学,应充分挖掘利用历史学科中人文精神要素,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注重落实“情景?实践?创新”的教学实践活动。 落实“情景?实践?创新”中,创设情景是前提、是基础。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如何创设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下面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为例,浅谈一下应注意
一方面是学校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号,取消成绩排名,想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却是众多的孩子,顶着巨大的压力,披星戴月地备战中考、高考,以图考出个好成绩,考上所好学校。  于是,在孩子们快乐与压力并存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就颇为纠结了。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甚至是单元小测验,在仔细分析孩子试卷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去打听,与同班、同年级甚至同片区的孩子相比,自家孩子能排在第几名,并以此为依据,“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