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教学生——一组数据的启示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巴县中学 (401300)
  1 教与学的现状
  1.1 教师教得苦
  令很多老师悲哀的是,自己在家里辛辛苦苦备课后在讲台上声
  情并茂地讲课,可是学生--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保持注意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学生中有些在梦游,有些在偷偷看杂书,有些在偷偷玩游戏(在手机上打游戏,或在本子上下五子棋)等等。我们的校长有时也很悲哀,尤其是政治学习的时候,政治学习时间本来就不多,自己真诚恳切地在主席台上讲话,下面的老师却很少在专注地聆听,老师们的表现似乎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样。足见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实在不可取。
  我听过许多优秀的老师讲课,老师语言表达清楚明白,教学思路环环相扣十分严谨,教学的知识一个接一个容量极大,课堂上学生差不多都掌握了,但下课后做题却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考试效果总不令人满意。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老师自己满意的课很多,而学生总觉得课堂没有生气,能清楚地记得的课却没有几节。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做到高效的。
  1.2 学生忘得快
  传统的传道办法的结局往往是学生昨天学了,今天就遗忘一大半,过一两个星期,差不多全忘光了。每次考试之后,我们有的老师很是生气,说这道题这个知识点明明是反复强调过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同学做错。很多同学也悲观地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差。其实,这是谁都不能责怪的事,因为遗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为了战胜遗忘,心理学家提倡及时地有间隔地反复复习。孔子不是也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然而事实是,教学时间少,教学任务重,老师似乎是永远在赶进度,抽不出时间来组织复习,学生也无暇复习。有很多老师就教学生,准备错题本,把每次错的题目记下来,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很多学生也从中受益良多,但这个办法多少同学能坚持下来呢?不单如此,我们的老师还教学生边走路边回顾复习,或者边吃饭边讨论,或利用周末回家坐车的时间回忆复习的方法,但学生被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被花花绿绿的世界吸引住了,不愿意把这些闲散的时间用来复习。所以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永远是低效的。
  爱因斯坦说过"当知识遗忘的时候,留下来的就是素质",这话固然说的是素质的可贵,但也说明遗忘知识是很自然的事。
  1.3 后进生很困惑
  每个城市,除了少数极为重点的重点学校以外,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不可避免有许多后进生,这常常是令老师伤神令家长伤心的一群学生,最后可能成为令家长绝望被老师放弃的学生。而据2007年7月27日《中国青年报》《谁制造了"差生"?》一文引用全国少工委一项统计显示: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5000万人,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 文章出处:杭州教师教育网)而这些孩子往往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但他们有的走向了歧途,有的却走向了生命的末路。
  我们的学校敢于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一类的口号,但我们的学校敢不敢提出"让每一个家长满意"的口号呢?
  2 已有的经验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1981年才建成的一所 "三流"( 三流的设施、三流的师资再加上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学校,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就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学校,其教育经验足以让每一个教师深思。
  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每一位家长满意";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兵"教"兵"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和海尔集团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相同)。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边远乡镇初级中学,七八年来杜郎口中学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山东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为"10+35"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而且学校"不准教师站讲台"、"不准教师板书"),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放给学生,力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室三面墙上都是黑板,课堂上人人都争先恐后当老师,人人争着发言,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不见了,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研究、争论和精彩展示。
  3 学生的需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师们都应该注意到了,但不知老师们有没有对此感兴趣过,思考过?那就是每次考试前教室里复习的情景。
  每次大一点的考试时,教室里的学生总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其中常常有一个成了老师,担负起了教同学的任务,同学们并没有请教辅导老师的意思。可见,学生完全认可学生教学生的办法。我校教务处曾组织过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有46%的同学希望自习课时可以讨论,可见同学们也渴望讨论、学生教学生的办法。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老师们大可以放心采取学生教学生的方法。
  4 教别人的意义
  听别人教游泳知识,你会游泳吗?显然不会。只有你在水里不停地认真地练习正规的游泳动作,你才会真正学会游泳;有一天,你自己都能教别人了,那你确实会游泳了: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大家也知道,走过一届毕业班之后,新的学生和新的家长对这位老师普遍都比较接受。为什么呢?因为教过一遍的老师开始有经验了,对老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基本上能掌握了。这启示我们,教过别人,自己才能慢慢地真正地牢固地掌握知识。
  很多偏远地区的小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老师创造出天才般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让高年级的学生教低年级的学生,这虽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殊不知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办法。为什么呢?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育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平均回忆录为:
  教师讲授:5%学生讨论:50%
  学生阅读:10% 学生实践:70%
  视听并用:20% 学生教别人:95%
  老师演示:30%(该数据摘自美国希尔伯曼《积极学习》)
  从上面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自己动口动手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最佳
  的。我们的课堂完全可以有序地有目的地多组织学生讨论,因为"真
  理愈辩愈明", 培根也说过"讨论可以使人明辨是非",而且现在的新
  课标对讨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何况在讨论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的能力。各国的领导人不是也要经常开各种各样的会对世界大事进
  行磋商吗?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从上面的数据中,自然一眼就可以看出,组织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孔子又曰"教学相长"。每个人天生就喜欢好为人师,正如老师想把学生教好一样, 学生自然也想教好别人。让学生当老师,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探索兴趣。不但如此,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胆量,练好了口才,增强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强化了所学知识。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耗时最多,费力最大,文本意义的隐喻性、不确定性也为我们留下了创新阅读的空间。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阅读教学中有下面一些体会和尝试。     1 变换角度,激发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教师要由过去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学生的发展。由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的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
期刊
【摘要】随着目前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一股春风吹进了中职的校园。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有力地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要教不好的老师。可见,人们把学生的失败全部归罪于教师,当然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环节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课堂上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借以浅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以及教学并重的理念。 
期刊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与低,教学语言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实效性。教育传播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教学语言又是一个完整一体的多维流动而又内涵丰富的信息符号传播系统:它包括有声的口头语言、无声的体态语言、直观的图象语言、实体的教具语言、传神的表情语言和外在的仪表语言等,概而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发展,如何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发现创新,我认为关键是激发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潜能迸发;只有兴趣才能使学生大胆想象,发挥最大创造才能,这里,结合平时课堂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兴趣的激发。    1 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艺
期刊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215600)  主角介绍:  婷,被我认为是智商有问题的孩子。一年级的测试从来没及格过,通常在20-30分之间徘徊,最低的一次,连10分都未达到,  今天中午给小朋友分饭。  轮到婷,她说:"老师,我不能吃咸的东西。"  我没有理会,心想,她一定是不喜欢吃今天的鱼和冬瓜才这样说。于是,淡淡的回答:"鱼吃了聪明的,冬瓜吃了美容的。你多吃一点。"我的话中,多少含有些鄙视和讽
期刊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的美诗佳词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诗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发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那么,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    1 反复诵读,感受音
期刊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传统美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生这些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特别在自我教育方面,以职高学生来看,由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很少有主动提出道德修养的目标,并且以实际行动完善和培养自己人格品质的,如果有,那也是极少数的学生。而道德修养、品格等的不健全,也成了影响和谐社会生活的一大隐患。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我教育,以
期刊
【摘要】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孩子学习的基本功,培养能力型人才,培养学习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能力培养;学习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最近看了美国老电影《音乐之声》,看了大概五次之多,使我感受至深,片中的玛利亚是一个聪明伶俐、能歌善舞的女孩,为什么修道院就容不下她呢?还骂她是小丑、疯子、恶魔等等。把她逼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