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既简单又复杂。譬如一片树叶,扁扁的、绿绿的,或长或圆,是那样的简单。但树叶为什么是绿的,一棵树的千枝万叶为什么没有相同的,树叶又怎样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养分等诸多问题,又是那样的深奥无穷,以致耗费了多少代科学家的努力,还有许多搞不清的问题。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仅文化一词的定义,全世界就有二百多种;说到企业文化,当然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科学家与企业家的一个重要区别之点就在于:前者重“研”,后者重“做”。企业家们往往采取“拿来主义”,只要结论,不要结论产生的过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实践化。
那么,“简单”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是企业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准则。
其功能如何?形象地说,是“水”,是“胶”,是“气”。
“水”,产生渗透力
水是生命之源。它通过渗透压渗入到人体的每个细胞,维持着人的生命。人一旦完全失去水分,就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企业文化是“水”文化。以企业信仰、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是墙上的标语、嘴上的口号,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也不是只靠领导的命令能够贯彻执行下去的。企业文化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制度的各条各款,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言谈举止,既抽象又具体。
因此,员工们能够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检查与无检查一个样,在家和外出一个样,自觉地恪守职责,规范行为。
因此,当不符合质量的产品进入了市场,员工们像犯了罪似的内疚、自责,千方百计地追回,并赔礼道歉,因为他们坚守“信誉第一、客户至上”的信念。
因此,在企业“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不见了,落在地上的一颗钉子、一段铁丝被捡起,被回收,因为提高效益需要这种厉行节约的精神。
因此,员工们常常自然地弯弯腰,把地上的纸屑、杂物捡起,为的是维护厂区清洁的环境。
这些看来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然而小中见大,由小成大。浩瀚的海洋由滴水汇成,骄人的业绩从小事做起。一个企业把各项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显得十分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我常常回顾自己办企业20年走过的道路,也研究过一些长寿企业的奥秘。其根本之点就在于:对企业信仰的执著追求,对企业文化的一以贯之。
“胶”,产生聚合力
我见过木工做活,他们根据需要常常把多块木板用胶粘在一起。粘合后的木板在重力的冲击下,往往不在粘合处断裂,可见胶所具有的粘合力。
企业文化是“胶”文化。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上下聚合在一起,风吹不摇,浪打不散,形成坚不可摧的团队。
我由此想到中国革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人民军队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艰难奋战而不溃散,以惊天地、泣鬼神,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因为他们胸中装着远大目标和共同的理想。
企业也应当如此。
当企业处于危困之时,看到远景,看到曲折道路后的光明,信念不变,斗志不减,队伍不散,秩序不乱,依然是一个坚强的团队。
当企业取得成功时,不骄不躁,因为正确的理念使企业上下懂得“成功已成为过去,未来仍须创造”,从而以旺盛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挑战。
共同信念和价值观的深入贯彻所产生的结果是,企业内的“地缘藩篱”被拆除了,变“亲不亲同乡人”为“亲不亲企业人”,达到来自不同区域的员工之间的团结;“论资排辈”被克服了,新敬老、老帮新,达到新老员工之间的团结;“求全责备”被取缔了,学人之长,互相激励,达到不同个性员工之间的团结;“恩怨情结”被摒弃了,不计前隙,互相谅解,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企业宛如一个亲密无间的大家庭。
这一切,需要企业文化的聚合力。
“气”,产生推动力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世界性的工业革命。气,推动着汽车、火车在陆地上奔驰,推动着巨轮在大海大洋中航行,推动着飞机在天空翱翔。气,推动着人类社会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企业文化是“气”文化,它使企业“内强筋骨”,外树形象,影响一切,统领一切,推动着企业发展。
这种推动力之所以全面而强大,是因为由它所构成的是核心竞争力。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树立正确的创新观,拒绝封闭,反对守旧,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創新、技术创新;必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科学的人才架构 和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必然产生科学的经营方略,赢得用户,拓展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必然正确地处理做人、做事与挣钱的关系,做到义利兼顾、奉献社会,以良好的信誉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水”、“胶”、“气”之辩证
“水”、“胶”、“气”有正负效应之分,好坏优劣之别。
“水”应是洁净之“水”。由此产生的渗透力才会成为企业的建设力,而污染之水产生的渗透力只能是破坏力。一个企业如果听任糟粕文化渗透、蔓延,非但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还会毒死企业。
“胶”应是优质“胶”。以次充好的劣质胶虽然能够勉强把木块粘合起来,但经不住外力的冲击,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企业的“形式主义”文化、“表面文章”文化、“命令主义”文化等,只能取得员工们口头的、暂时的认同,看似团结统一,实则貌和神离,同床异梦,一盘散沙。
“气”应是正气。歪风邪气只能把企业的人心吹散,秩序吹乱。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结和谐的风气、正派做人的风气、奋发向上的风气,就会失去生机。
概言之,企业文化应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此才会产生洁净之“水”、优质之“胶”、浩然之“气”。这是本篇的立论基点。
科学家与企业家的一个重要区别之点就在于:前者重“研”,后者重“做”。企业家们往往采取“拿来主义”,只要结论,不要结论产生的过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实践化。
那么,“简单”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是企业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准则。
其功能如何?形象地说,是“水”,是“胶”,是“气”。
“水”,产生渗透力
水是生命之源。它通过渗透压渗入到人体的每个细胞,维持着人的生命。人一旦完全失去水分,就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企业文化是“水”文化。以企业信仰、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是墙上的标语、嘴上的口号,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也不是只靠领导的命令能够贯彻执行下去的。企业文化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制度的各条各款,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言谈举止,既抽象又具体。
因此,员工们能够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检查与无检查一个样,在家和外出一个样,自觉地恪守职责,规范行为。
因此,当不符合质量的产品进入了市场,员工们像犯了罪似的内疚、自责,千方百计地追回,并赔礼道歉,因为他们坚守“信誉第一、客户至上”的信念。
因此,在企业“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不见了,落在地上的一颗钉子、一段铁丝被捡起,被回收,因为提高效益需要这种厉行节约的精神。
因此,员工们常常自然地弯弯腰,把地上的纸屑、杂物捡起,为的是维护厂区清洁的环境。
这些看来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然而小中见大,由小成大。浩瀚的海洋由滴水汇成,骄人的业绩从小事做起。一个企业把各项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显得十分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我常常回顾自己办企业20年走过的道路,也研究过一些长寿企业的奥秘。其根本之点就在于:对企业信仰的执著追求,对企业文化的一以贯之。
“胶”,产生聚合力
我见过木工做活,他们根据需要常常把多块木板用胶粘在一起。粘合后的木板在重力的冲击下,往往不在粘合处断裂,可见胶所具有的粘合力。
企业文化是“胶”文化。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上下聚合在一起,风吹不摇,浪打不散,形成坚不可摧的团队。
我由此想到中国革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人民军队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艰难奋战而不溃散,以惊天地、泣鬼神,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因为他们胸中装着远大目标和共同的理想。
企业也应当如此。
当企业处于危困之时,看到远景,看到曲折道路后的光明,信念不变,斗志不减,队伍不散,秩序不乱,依然是一个坚强的团队。
当企业取得成功时,不骄不躁,因为正确的理念使企业上下懂得“成功已成为过去,未来仍须创造”,从而以旺盛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挑战。
共同信念和价值观的深入贯彻所产生的结果是,企业内的“地缘藩篱”被拆除了,变“亲不亲同乡人”为“亲不亲企业人”,达到来自不同区域的员工之间的团结;“论资排辈”被克服了,新敬老、老帮新,达到新老员工之间的团结;“求全责备”被取缔了,学人之长,互相激励,达到不同个性员工之间的团结;“恩怨情结”被摒弃了,不计前隙,互相谅解,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企业宛如一个亲密无间的大家庭。
这一切,需要企业文化的聚合力。
“气”,产生推动力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世界性的工业革命。气,推动着汽车、火车在陆地上奔驰,推动着巨轮在大海大洋中航行,推动着飞机在天空翱翔。气,推动着人类社会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企业文化是“气”文化,它使企业“内强筋骨”,外树形象,影响一切,统领一切,推动着企业发展。
这种推动力之所以全面而强大,是因为由它所构成的是核心竞争力。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树立正确的创新观,拒绝封闭,反对守旧,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創新、技术创新;必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科学的人才架构 和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必然产生科学的经营方略,赢得用户,拓展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必然正确地处理做人、做事与挣钱的关系,做到义利兼顾、奉献社会,以良好的信誉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水”、“胶”、“气”之辩证
“水”、“胶”、“气”有正负效应之分,好坏优劣之别。
“水”应是洁净之“水”。由此产生的渗透力才会成为企业的建设力,而污染之水产生的渗透力只能是破坏力。一个企业如果听任糟粕文化渗透、蔓延,非但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还会毒死企业。
“胶”应是优质“胶”。以次充好的劣质胶虽然能够勉强把木块粘合起来,但经不住外力的冲击,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企业的“形式主义”文化、“表面文章”文化、“命令主义”文化等,只能取得员工们口头的、暂时的认同,看似团结统一,实则貌和神离,同床异梦,一盘散沙。
“气”应是正气。歪风邪气只能把企业的人心吹散,秩序吹乱。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结和谐的风气、正派做人的风气、奋发向上的风气,就会失去生机。
概言之,企业文化应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此才会产生洁净之“水”、优质之“胶”、浩然之“气”。这是本篇的立论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