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导入法探析何万里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14215
  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临床上诊断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础。然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繁杂且系统性不强,同类病原微生物间不易区分、记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混淆知识点的现象。因此,如何将碎片化的、大同小异的知识点转变成系统化、差异化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知识体系,是每一位微免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课程导入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导入法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因此,新奇、有趣的导入语,就像精美的食物一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要如何设计好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的导入环节呢?导入环节的设计没有固定格式,但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启迪性;方法要灵活多变,根据知识的内容和特点选用相应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原则。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形象导入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有许多病原生物以及免疫分子的结构复杂,学生不易掌握。此时,可通过图片或相关事物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一节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将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完免疫球蛋白结构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插图和表述,借助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很容易理解教材中得相关内容,最终较为准确地自己归纳总结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二、联想导入法
  免疫学基础中有许多结构、功能各部相同的免疫分子,学生很难掌握,如果使用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还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讲到MHC的遗传学特征时,由于专科学生知识基础较差,所以对于相关的遗传学内容难以理解。这时,可以采用联想法来进行讲授。首先,从本质上说MH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在遗传过程中具有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共显性表达和高度多态性的特征。那么,怎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呢?以身份证号码为例,身份证共有18位,每个位置理论上都可以是0~9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共有1018个组合形式,如果每一位数字代表一个MHC基因,那么MHC基因会有1018种(事实上更多),由此体现了高度多态性的特征。事实上,我们发现对于在同一个区域出生的人来说,身份证号码的前六位是一样的,而且他们出现的概率远远大于随机概率,而对于在不同区域出生的人,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如果每一位数字代表一个MHC基因,那么前六个数字就是一个单元型,在遗传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递,而不同个体之间的单元型是不一样的,这就体现了单元型遗传和连锁不平衡的特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有不同颜色斑点的猫、狗,这就是毛色的共显性表达。
  三、设疑导入法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知识,不仅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到青霉素的杀菌作用机制时,学生通常觉得比较难。大家都知道青霉素可以杀菌消炎,是常用的抗生素,但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接着再设置问题“青霉素是不是对所有的细菌都有作用,为什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病例导入法
  学生都有好奇心,喜爱听故事。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医学病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代入体验,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乙型肝炎病毒时,我在上新课之前讲了一个病例:张某,女,慢性乙型肝炎,家中三代共有四人患乙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1)为什么在一个家庭中会有那么多的乙肝患者(2)怎么来防止这种家庭集聚现象的发生?学生在听后,议论纷纷,对这节课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五、话题导入法
  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在导入知识时,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往往能取得很好效果。在讲流感病毒这一节时,可利用禽流感事件,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人对禽流感没有免疫力以及如何预防禽流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实验导入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病原生物的知识以及免疫学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从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可通过“面部蠕型螨的检查”实验,让学生观察: 蠕型螨的形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晚上睡觉前在面部粘贴胶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蠕型螨的形态并掌握了其夜间活动的生活习性。
  七、情景导入法
  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病毒的異常增殖现象时,通过模拟视频文件在计算机上无法正常播放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我们在计算机上播放一个视频的时候,发现无法播放,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经过学生讨论,得出两种原因:一是计算机里面没有安装播放器,二是视频文件损坏了。这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视屏的播放比作病毒的增殖,那么,视频无法正常播放就是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顿挫感染就像计算机里没有播放器不能播放视频一样,是由于被侵入的细胞不能为病毒的增殖提供必要的能量、原料和酶类等物质,导致无法完成正常增殖;缺陷病毒就像视频文件本身有缺陷一样,是由于病毒的基因组发生缺陷导致增殖过程无法正常完成。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了。
  综上所述,课程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好的课程导入。
  作者简介:何万里(198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助教,细胞生物学硕士,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研究方向:临床免疫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鼠源性肿瘤细胞系基因组不稳定程度或基因组损伤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用145条RAPD引物对鼠源性Lewis肺癌、SCC891乳腺癌及B16黑色素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
患者,女性,22岁,左下肢跛行20年余伴距小腿关节溃烂、臀部肿物13年入院.患者先天性左足内翻、左下肢短缩、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肿胀、增粗,距小腿关节周围软组织呈环形缚带
为了尽快恢复灾后水产养殖生产,弥补鱼类苗种不足,可用秋繁鱼苗培育鱼种,供来年成鱼养殖所需。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亲鱼培育。水退后要抓紧时间进行鱼池清整、消毒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化细胞及双基因表达的方式对生长相关蛋白质(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基因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在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目的了解心肌细胞凋亡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 e heartfailure,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卡维地洛(Carvedilol,CAR)治疗C HF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雄性Wistar大鼠心肌梗
目的研究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基底前脑内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结果小鼠基底前脑内ER-β免疫阳性物质位于细胞核.新生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