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外用治疗烧伤的疗效。方法:采用榆柏烧伤酊(榆树皮、黄柏,加75%乙醇制成酊剂)外用。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该药能抑制细菌繁殖,促进上皮生长,减少瘢痕形成,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为小面积烧伤的优选药物。
关键词: 烧伤;创面;治疗。
烧伤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以及战争中常见损伤。正确创面处理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局部感染,避免创面加深,减少并发症,而且可以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有利于功能恢复,我们自2006年6月以来,应用榆柏烧伤酊治疗小面积烧伤270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 1病例资料本组男126例,女144例,年龄2岁-68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火焰烧伤81例,开水烫伤115例,电弧烧伤21例,火药伤26例,油烧伤27例,面积15%以下,深度为Ⅰ度至深Ⅱ度。部位:头面部87例,四肢躯干183例。门诊治疗185例,住院85例。
1.2治疗方法
1.2.1榆柏烧伤酊(本院制剂室制备,制剂号:冀药制字Z20051564,规格200ml/瓶)。清创: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物理降温来清除组织内的余热。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30分钟或更长时间,然后用0.1﹪的新洁尔溶液反复冲洗创面数遍,将创面彻底清除干净对较大的水疱刺破后保留疱皮,已分离的腐皮应去除,用无菌干纱布将创面的液体蘸干;对化学烧伤可先外敷一些中和剂后再涂药。
1. 2. 2涂药 多采用暴露疗法,用喷壶喷药。初期未结痂前,1次/h结痂后1次/4h~6h,对结痂后痂皮易折裂的部位,可每日涂四环素药膏以预防。
1. 2. 3 其他药物 疼痛可用止痛药,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根据创面大小及污染程度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了减少疼痛,喷药前15分钟创面涂少量利多卡因。
2 结果
浅Ⅱ度均于两周内愈合,深Ⅱ度三周~四周愈合。
3 讨论
外用药物治疗烧伤,早在晋代《肘后方》就有“烫火灼伤
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之”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
在南齐《鬼遗方》有“火烧人肉坏死,宜用麻子膏外敷”的记
载。《千金方》说:“火疮用枝子、黄芩、白蔹煎汤以淋疮,令溜
去火热毒。”
本方用榆树皮、黄柏、75%酒精作原料,榆树皮具有利水、通淋、消肿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1]; 75%乙醇能渗入细胞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变性凝固而杀灭细菌,同时该药使创面早起结痂,能起到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的作用。故本方具有收敛结痂而保护创面,抗菌解毒而预防感染,活血消炎减少渗出,生肌消肿,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达到创面处理的主要目的,且具有简、便、廉、效,用途广泛的特点,无论平时或战时,城市或农村均适用。
使用该药时注意事项:该药在初期使用时有较剧烈的疼痛,程度随用药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成痂后即消失。为了减轻疼痛,可根据公斤体重在喷药前涂利多卡因,或肌肉注射止痛药。药理学证实,角质层厚度影响药物的皮肤吸收,人体某些部位角质层依下序减少:足底和手掌﹥腹﹥前臂﹥背﹥前额﹥耳后和阴囊,老年和男性﹥儿童和女性[2];本药亦可用于烧伤感染创面;对创面大和深度烧伤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已感染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菌素。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2438.203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49–552.
作者简介:吴秀军(1971-),男,主治医师,从事急诊外科临床工作。
关键词: 烧伤;创面;治疗。
烧伤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以及战争中常见损伤。正确创面处理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局部感染,避免创面加深,减少并发症,而且可以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有利于功能恢复,我们自2006年6月以来,应用榆柏烧伤酊治疗小面积烧伤270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 1病例资料本组男126例,女144例,年龄2岁-68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火焰烧伤81例,开水烫伤115例,电弧烧伤21例,火药伤26例,油烧伤27例,面积15%以下,深度为Ⅰ度至深Ⅱ度。部位:头面部87例,四肢躯干183例。门诊治疗185例,住院85例。
1.2治疗方法
1.2.1榆柏烧伤酊(本院制剂室制备,制剂号:冀药制字Z20051564,规格200ml/瓶)。清创: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物理降温来清除组织内的余热。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30分钟或更长时间,然后用0.1﹪的新洁尔溶液反复冲洗创面数遍,将创面彻底清除干净对较大的水疱刺破后保留疱皮,已分离的腐皮应去除,用无菌干纱布将创面的液体蘸干;对化学烧伤可先外敷一些中和剂后再涂药。
1. 2. 2涂药 多采用暴露疗法,用喷壶喷药。初期未结痂前,1次/h结痂后1次/4h~6h,对结痂后痂皮易折裂的部位,可每日涂四环素药膏以预防。
1. 2. 3 其他药物 疼痛可用止痛药,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根据创面大小及污染程度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了减少疼痛,喷药前15分钟创面涂少量利多卡因。
2 结果
浅Ⅱ度均于两周内愈合,深Ⅱ度三周~四周愈合。
3 讨论
外用药物治疗烧伤,早在晋代《肘后方》就有“烫火灼伤
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之”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
在南齐《鬼遗方》有“火烧人肉坏死,宜用麻子膏外敷”的记
载。《千金方》说:“火疮用枝子、黄芩、白蔹煎汤以淋疮,令溜
去火热毒。”
本方用榆树皮、黄柏、75%酒精作原料,榆树皮具有利水、通淋、消肿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1]; 75%乙醇能渗入细胞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变性凝固而杀灭细菌,同时该药使创面早起结痂,能起到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的作用。故本方具有收敛结痂而保护创面,抗菌解毒而预防感染,活血消炎减少渗出,生肌消肿,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达到创面处理的主要目的,且具有简、便、廉、效,用途广泛的特点,无论平时或战时,城市或农村均适用。
使用该药时注意事项:该药在初期使用时有较剧烈的疼痛,程度随用药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成痂后即消失。为了减轻疼痛,可根据公斤体重在喷药前涂利多卡因,或肌肉注射止痛药。药理学证实,角质层厚度影响药物的皮肤吸收,人体某些部位角质层依下序减少:足底和手掌﹥腹﹥前臂﹥背﹥前额﹥耳后和阴囊,老年和男性﹥儿童和女性[2];本药亦可用于烧伤感染创面;对创面大和深度烧伤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已感染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菌素。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2438.203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49–552.
作者简介:吴秀军(1971-),男,主治医师,从事急诊外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