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方式生长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尤其对于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支持的学校来说,更是一段艰辛的历程。然而,校本课程开发又是那样富有创造性,那样极具挑战,吸引着我们忘我地投入其中。
  作为课程开发的老师,我们曾经这样困惑着:校本课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数学,为什么要回到身边?在我们的教育理想中,我们期待孩子们永远是幸福和快乐的,但实际上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是那样的苦恼、烦躁和忧伤。现实和理想的反差,促使我们不能不思考:当一串又一串的数字、一道又一道的习题逐渐湮没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勇气与热情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尽管我们没有编写教材的经历,但我们经历过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我们为之振奋,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使我们为之激动,学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使我们为之欣慰。这些,是多么真实而又生动的编写素材啊。我们迫切地感到,这一个个实践活动如果能记录下来,将是一笔多么宝贵的学习财富!让精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成为一个经典、成为一种传承,这是当初我们萌发编写《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这一念头时最直接、最本真的愿望。
  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将逾越众多的障碍,迎接更大的挑战。当我们把想法初步列成课程纲要时,著名的课程专家郝京华教授指导我们说:“如果你们仅仅是想做一本记录数学实践活动的小册子,那像目前这样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们真的是想开发出一套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你们最好能站在更高的起点,重新思考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体系建构。”
  会后,所有的老师都陷入茫然之中,彷徨之后是深深的思索:如果现在我们的编写思路不可行,那我们应该从什么方向开始我们新一轮校本课程的编写?“欲立之必先破之”,我们决心从专家最不认可的课程体系开始打破格局重新建构,先定体系再编内容,自上而下地进行修整。漫漫时光,我们就在不断的讨论、调整、修改之中度过。我们开始查阅国内外各种课程的编排体系,并将我们的研究动态及时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沟通,积极听取专家的修改意见。一稿、两稿……最终,经过17稿的修正与完善,我们以情境认知理论为先导,拟定出了《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全新的课程框架体系。该课程体系是从家庭、学校、社区、城市、国家、世界六个领域逐步拓展,犹如一个滚动的圆球,使内容结构螺旋上升。2008年9月,《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终于有了初步的建设性成果,一年级分册正式出版发行。2010年,全套六册教材完整出炉,荣获南京市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
  “把数学还给热爱的生活的儿童”,这是《身边的数学》追求的教育理想。然而,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有了教材就能上课,就能上好课。教材内容的落实,教学设计的跟进,教学方式的探索,这些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一边尝试、一边摸索、一边改进,不断完善教材、完善教法,使《身边的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不仅深入教师课堂听课,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通过这样的具体调研,我们发现了校本课程实施当中的一些优点,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活动开展不充分、数学味不够浓郁、有些实践内容操作难度大等等。為了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全体数学组教师开始了新一轮教材修订和教案编撰工作。就这样,经历了整整两年的实践、思考、改进,2013年夏天我们完成了《身边的数学》的修订,以及全套教案及单元分析的编写和思维导图绘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高效。
  《身边的数学》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开放和发展的空间,推开了一扇数学通往生活的窗。在这样真实的学习中,数学悄然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改变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眼光。那么,在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意识、眼界、思维之后,他们迫切地希望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思考、探索、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坐而欣赏窗口的风景走向创造多姿多彩的数学花园,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原地等待,我们更没有轻言放弃。当我们打破思想的禁锢、突破自身的瓶颈,找到一条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之路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课程构想,更收获了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改革之路已经走过十年,还将走过今后更长的岁月。这是一段充满智慧、充满挑战,而又充满幸福的教育旅程,我们在这样真实地行走中以自己的方式生长着,快乐着。
  (曾文莲,南京市小西湖小学,210006)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规范的正式讨论始于1955年,学界对'规范'的解释多样而不一致,但日益深入全面,迄今在如下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规范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为了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
协进化学"是充分调动师生及文本知识等要素,基于对话、合作、探究的协同推进初中化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协进化学"以合作学习、群体动力、建构主义、需要层次等理论为支撑,聚
缆索吊机也称为缆索起重机,可起吊运输重物跨越山谷、河流等障碍物。缆索吊机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利于一般施工方法的环境条件,同时具备垂直提升和水平长距离运输功能,可用于悬
“艺理学”概念的提出是对艺术学现有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彰显中国特色艺术学的积极作为。“艺理学”的观念和内涵,对艺术学科的建立、发展、完善、作为有
基于语文学科体验性的特点,学习活动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努力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趣味性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进行协同学习。现将有主题、重体验、显结构的
摘要:形近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适时准确地将字源知识引进课堂能帮助儿童有效地区分形近字,从而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在形近字的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追根溯源——古今对照,辨析形近母体字;探究字理,由此及彼辨析形近偏旁;形义区分,重点突破辨析形近合体字;探究特殊字的字源,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造字理据。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形近字的辨别,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汉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