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分析网络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入手,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人才孵化基地三个方面提出了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提高学生适应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能力,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比现在更加需要推崇创新创业精神[1]。因此,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得。当今社会发展中,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的改革,如何把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人才,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首先,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教材知识为主,很多课程设置依然是大课模式,师生互动和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实践效果[2]。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并未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和动手创新为主。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过真正的项目实践和实战。而且有些教材比较陈旧,几年之内未结合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做出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于现实社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3]。
(2)课程安排不合理
大多数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一学期开设几门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根据每门专业课程难易程度和人才培养方案,每周安排2-6学时的教学课时,学期末每门课程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为没有集中实践环节,学生们一直在独立地学习一个个知识点,导致有的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也没有把所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整个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还是采用机械的记忆重难点根本不理解这些知识点,不能真正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差异。
(3)创新创业意识匮乏
大多数高校存在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费不充足这些现象,所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做的不全面、不到位、不充足。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自主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創新创业氛围的缺失,最终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上课期间针对具体情况可适当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一体化教学等。高等教育旨在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而实践能力则是人们达到自由状态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4]。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理论在室内,实践在室外,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传统模式,而是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边教、边学、边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岗位适应性。
(2)推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管理模式创新
针对课程特点,有的核心专业课在学完之后,在学期末应该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在集中实践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综合的实战项目,在这期间以学生自己动手做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系统的掌握整门课的知识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穿插着开设一些体能训练类课程。当前大学生在户外运动的机会很少,他们的课余时间大都在手机和游戏中度过,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会导致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还会导致社会责任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精神的缺失。开设体能训练类课程首先可以强身健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第二在体能训练类课程上,学生们可以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当前的大学生每天面对的新事物很多,学习压力很大。个别同学出现心理抑郁、负能量缠身等问题。而体能训练类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排解压力,全身心高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第三体能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建立自信应对挑战,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人才孵化基地
高校应该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公共人物等到学校里举行讲座等活动,围绕创新创业主题,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就业的问题、创新的理念、创业想法和实施,帮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适应社会。高校应聘请企业员工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这些企业来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战,让学生们掌握最新技术,了解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学校聘请一些人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师,在不放弃他们本业的同时,能够将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高校还应该在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加强高校和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们到企业中实习、就业创造机会和条件。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从提出到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5]。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与时俱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优化创业环境,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协作为大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常海龙.“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创业力提升对策研究 西部素质教育 2016.11
[2] 吴勇.“双创”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西部部分高校为例 科技创业 2016.05
[3] 狄成杰.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6.10
[4] 孙伟,王美,费兆奎.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J].长 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51-53.
[5] 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下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JXH2017-6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提高学生适应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能力,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比现在更加需要推崇创新创业精神[1]。因此,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得。当今社会发展中,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的改革,如何把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人才,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首先,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教材知识为主,很多课程设置依然是大课模式,师生互动和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实践效果[2]。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并未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和动手创新为主。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过真正的项目实践和实战。而且有些教材比较陈旧,几年之内未结合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做出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于现实社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3]。
(2)课程安排不合理
大多数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一学期开设几门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根据每门专业课程难易程度和人才培养方案,每周安排2-6学时的教学课时,学期末每门课程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为没有集中实践环节,学生们一直在独立地学习一个个知识点,导致有的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也没有把所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整个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还是采用机械的记忆重难点根本不理解这些知识点,不能真正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差异。
(3)创新创业意识匮乏
大多数高校存在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费不充足这些现象,所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做的不全面、不到位、不充足。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自主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創新创业氛围的缺失,最终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上课期间针对具体情况可适当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一体化教学等。高等教育旨在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而实践能力则是人们达到自由状态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4]。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理论在室内,实践在室外,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传统模式,而是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边教、边学、边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岗位适应性。
(2)推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管理模式创新
针对课程特点,有的核心专业课在学完之后,在学期末应该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在集中实践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综合的实战项目,在这期间以学生自己动手做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系统的掌握整门课的知识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穿插着开设一些体能训练类课程。当前大学生在户外运动的机会很少,他们的课余时间大都在手机和游戏中度过,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会导致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还会导致社会责任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精神的缺失。开设体能训练类课程首先可以强身健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第二在体能训练类课程上,学生们可以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当前的大学生每天面对的新事物很多,学习压力很大。个别同学出现心理抑郁、负能量缠身等问题。而体能训练类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排解压力,全身心高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第三体能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建立自信应对挑战,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人才孵化基地
高校应该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公共人物等到学校里举行讲座等活动,围绕创新创业主题,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就业的问题、创新的理念、创业想法和实施,帮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适应社会。高校应聘请企业员工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这些企业来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战,让学生们掌握最新技术,了解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学校聘请一些人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师,在不放弃他们本业的同时,能够将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高校还应该在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加强高校和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们到企业中实习、就业创造机会和条件。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从提出到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5]。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与时俱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优化创业环境,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协作为大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常海龙.“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创业力提升对策研究 西部素质教育 2016.11
[2] 吴勇.“双创”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西部部分高校为例 科技创业 2016.05
[3] 狄成杰.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6.10
[4] 孙伟,王美,费兆奎.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J].长 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51-53.
[5] 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下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JXH2017-6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