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营管理课程是管理工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学位课程。由于运营管理课程内容的工程背景,使得借助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施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了可行性。本文在对传统的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演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CDIO教学理念,以及在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课堂教学方面、课后作业方面引入CDIO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运营管理;教学;CDIO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61-03
《运营管理》是由《生产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发展而来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管理工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学位课程。目前,我国许多大学的管理类专业都将《运营管理》作为核心课程开设。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日趋复杂的新环境下,运营管理学科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一、运营管理课程的地位与特点
《运营管理》是横跨工程学科和管理学科的交叉型学科,具有鲜明的工程和管理特色。为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制造企业和服务行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实操能力是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标。
《运营管理》研究社会经济组织如何高效率地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运作管理活动。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产系统在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缩短学生认识社会组织生产运作的距离。
课程内容涵盖了全部生产运作环节,包括、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运营系统战略决策、设施选址和布置、能力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综合计划、库存、企业资源计划、作业排序与控制、准时制生产与大规模定制、最优生产技术、项目管理。可见运营管理课程阐述的是企业或服务业从生产或服务系统设计到生产运作直至生产出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而且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二、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演变与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承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启智慧的多重功能,是实现教学和育人的核心场所。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发挥着最大化培养人才功能,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
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阶段。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和我国高校绝大部分课程教学一样,在1949年我国建国以后,借鉴并沿用了苏联的课堂教学“讲授法”的教育模式。讲授法一直是我国高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
《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历来都是以“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偏向于书本的理论和方法。课堂教学表现为重灌输轻启发、引导。而运营管理课程的工程背景,其课程内容大部分章节具有很强的实际性,加之授课对象是在校本科生,他们对企业的生产运作基本没有概念。用讲授法的模式教学,课程学完后,学生对生产运作的整体概念仍然模糊,很难达到设置该课程的原定目標。
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开放后,在全面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较大变化。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大力推荐。特别是案例教学法,是目前高校课程改革中倍受推荐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选择与学科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案例或资料案例为研究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由于运营管理课程的工程背景,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认知难度较大,用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其影响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方面:第一,《运营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任课教师还需要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有丰富的教学实例/案例。而在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实际企业的工作经历,学校一般也很难提供适当的培训,运营管理课程教师要达到该课程目标要求的水平有较大难度。第二,大学本科学生几乎完全没有社会经历,即不知道生产企业具体的运作情景与方式,也不清楚服务行业内部的具体运作,在学生看来,学习运营管理和学习其他理论课程没有什么两样。第三,作业的布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以教材中每章后的习题作为课后练习题。这种作业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缺陷也很明显:(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2)作业答案千篇一律,造成了抄袭的可能;(3)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4)运营管理的实践性在作业中很难得到体现。
三、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2000年10月发起的一项新的工程类学科的教育模式,该项目对工程类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理念和方法。
CDIO教育理念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自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项目为主体,从项目产品的构思、研发、运行到废弃和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为载体,利用多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获取工程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引入CDIO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CDIO教育模式虽然是为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设计的,但由于运营管理学科的工程背景,因此可考虑结合该课程特点,探讨借鉴CDIO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提供运营管理课程改革的保证。在教学管理方面,应建立一支能够保证教学的、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该课程组教师应设计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计划,据此设计教案与多媒体课件,使CDIO理念真正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成为可能,同时也需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完备的企业运营管理实验设施及相关计算机软件。 2.CDIO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引入。根据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理念构建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讲授运营管理课程前可以先构思一个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重要知识点体系,由此设计一个工程项目或一个企业,以后在各章的讲授中,都应设法将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已此拟定的工程项目或企业中得以实现,而将这种实现过程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
这与一般的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显然不同。案例教学是在部分章节,选择一些的不同的案例。而利用CDIO理念教学,是用课程开始时设计的那个项目作为案例,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将运营管理的各章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该项目来进行讲解与讨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企业整个运作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操作与应用,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企业运营的整体意识,了解生产系统的整体运作的基本情况。
3.CDIO在课后作业方面的引入。以项目为主体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在这种作业形式中亲身体验CDIO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学生学完运营管理概论后,教师可要求所有同学每人选择设计一个模拟生产企业或服务企业,以此企业来作为整门课程所有章节作业的基础。学生可以拟定自己是生产厂长、或其他职务,自行设计相应条件,包括企业资金、规模和产品。学生在整门课程学习中,将运营管理各章节的理论和方法在自己设计的企业中得以实现。如在“设施布置”这一章,布置的课后作业可以是:(1)选择不同的专业化原则布置生产单位;(2)设计装配线,进行平衡效率计算等;即每学一章,学生就将其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自己设计的企业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设计的企业类型、规模等特点,并根据每章的相关理论,构思题目类型,设计题目,并自己具体解答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自行设计更丰富的题目来更完善自己的企业运作管理设计。这种作业方式,增加了完成作业的难度,但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去思考和实践,这种课后作业方式使得學生的作业各有千秋,避免了抄袭的可能,整门课程作业完成后,学生将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相关理论和整体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一定的模拟操作能力。
在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同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活动密切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不但能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生产运作各环节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模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素质、达到了运营管理课程大纲的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温荷,罗频捷.基于CDIO的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徐吉锋.基于CDIO理念的EDA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3]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4).
作者简介:孙枫林(1951-),女,满族,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运营管理;黎超(1979-),男,湖南湘潭人,硕士,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生产运作管理。
关键词:运营管理;教学;CDIO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61-03
《运营管理》是由《生产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发展而来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管理工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学位课程。目前,我国许多大学的管理类专业都将《运营管理》作为核心课程开设。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日趋复杂的新环境下,运营管理学科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一、运营管理课程的地位与特点
《运营管理》是横跨工程学科和管理学科的交叉型学科,具有鲜明的工程和管理特色。为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制造企业和服务行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实操能力是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标。
《运营管理》研究社会经济组织如何高效率地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运作管理活动。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产系统在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缩短学生认识社会组织生产运作的距离。
课程内容涵盖了全部生产运作环节,包括、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运营系统战略决策、设施选址和布置、能力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综合计划、库存、企业资源计划、作业排序与控制、准时制生产与大规模定制、最优生产技术、项目管理。可见运营管理课程阐述的是企业或服务业从生产或服务系统设计到生产运作直至生产出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而且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二、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演变与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承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启智慧的多重功能,是实现教学和育人的核心场所。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发挥着最大化培养人才功能,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
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阶段。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和我国高校绝大部分课程教学一样,在1949年我国建国以后,借鉴并沿用了苏联的课堂教学“讲授法”的教育模式。讲授法一直是我国高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
《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历来都是以“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偏向于书本的理论和方法。课堂教学表现为重灌输轻启发、引导。而运营管理课程的工程背景,其课程内容大部分章节具有很强的实际性,加之授课对象是在校本科生,他们对企业的生产运作基本没有概念。用讲授法的模式教学,课程学完后,学生对生产运作的整体概念仍然模糊,很难达到设置该课程的原定目標。
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开放后,在全面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较大变化。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大力推荐。特别是案例教学法,是目前高校课程改革中倍受推荐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选择与学科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案例或资料案例为研究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由于运营管理课程的工程背景,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认知难度较大,用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其影响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方面:第一,《运营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任课教师还需要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有丰富的教学实例/案例。而在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实际企业的工作经历,学校一般也很难提供适当的培训,运营管理课程教师要达到该课程目标要求的水平有较大难度。第二,大学本科学生几乎完全没有社会经历,即不知道生产企业具体的运作情景与方式,也不清楚服务行业内部的具体运作,在学生看来,学习运营管理和学习其他理论课程没有什么两样。第三,作业的布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以教材中每章后的习题作为课后练习题。这种作业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缺陷也很明显:(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2)作业答案千篇一律,造成了抄袭的可能;(3)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4)运营管理的实践性在作业中很难得到体现。
三、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2000年10月发起的一项新的工程类学科的教育模式,该项目对工程类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理念和方法。
CDIO教育理念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自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项目为主体,从项目产品的构思、研发、运行到废弃和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为载体,利用多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获取工程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引入CDIO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CDIO教育模式虽然是为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设计的,但由于运营管理学科的工程背景,因此可考虑结合该课程特点,探讨借鉴CDIO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提供运营管理课程改革的保证。在教学管理方面,应建立一支能够保证教学的、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该课程组教师应设计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计划,据此设计教案与多媒体课件,使CDIO理念真正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成为可能,同时也需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完备的企业运营管理实验设施及相关计算机软件。 2.CDIO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引入。根据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理念构建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讲授运营管理课程前可以先构思一个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重要知识点体系,由此设计一个工程项目或一个企业,以后在各章的讲授中,都应设法将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已此拟定的工程项目或企业中得以实现,而将这种实现过程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
这与一般的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显然不同。案例教学是在部分章节,选择一些的不同的案例。而利用CDIO理念教学,是用课程开始时设计的那个项目作为案例,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将运营管理的各章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该项目来进行讲解与讨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企业整个运作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操作与应用,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企业运营的整体意识,了解生产系统的整体运作的基本情况。
3.CDIO在课后作业方面的引入。以项目为主体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在这种作业形式中亲身体验CDIO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学生学完运营管理概论后,教师可要求所有同学每人选择设计一个模拟生产企业或服务企业,以此企业来作为整门课程所有章节作业的基础。学生可以拟定自己是生产厂长、或其他职务,自行设计相应条件,包括企业资金、规模和产品。学生在整门课程学习中,将运营管理各章节的理论和方法在自己设计的企业中得以实现。如在“设施布置”这一章,布置的课后作业可以是:(1)选择不同的专业化原则布置生产单位;(2)设计装配线,进行平衡效率计算等;即每学一章,学生就将其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自己设计的企业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设计的企业类型、规模等特点,并根据每章的相关理论,构思题目类型,设计题目,并自己具体解答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自行设计更丰富的题目来更完善自己的企业运作管理设计。这种作业方式,增加了完成作业的难度,但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去思考和实践,这种课后作业方式使得學生的作业各有千秋,避免了抄袭的可能,整门课程作业完成后,学生将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相关理论和整体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一定的模拟操作能力。
在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同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活动密切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不但能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生产运作各环节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模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素质、达到了运营管理课程大纲的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温荷,罗频捷.基于CDIO的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徐吉锋.基于CDIO理念的EDA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3]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4).
作者简介:孙枫林(1951-),女,满族,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运营管理;黎超(1979-),男,湖南湘潭人,硕士,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生产运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