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受到众多国家的追捧与赞赏,它是中国的国粹,更是国人的骄傲。现如今,我国多个省份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都将武术教育作为体育必修课,可见,中国武术的教育意义早已深入人心。
  为了让中国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从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设想将自身特长一武术,与园所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正确认识武术,真正了解武术。于是,我们积极地在幼儿园里创设武术文化氛围,开设相关武术活动,让幼儿通过学习武术,获得丰富的教育价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现结合我园实施武术活动后的感悟,总结梳理出武术活动的教育价值与个人见解,与大家分享与交流。
  一、开展武术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一)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符合幼儿动作发展需要
  0~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到:“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对此,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武术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的良好契机,有目的、有计划、严谨科学地开展武术活动学习,并能够结合所学内容做到刚柔相济、动静交替、节奏鲜明、劳逸结合。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武术活动的独有特点,让幼儿结合武术动作提高身体各部分能力,包括大小肌肉的力量、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速度与耐力等,从而促进幼儿动作灵活性与协调性以及身体素质均衡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武术的传授向来重视武德教育,俗话说:“做人先知礼,习武先习德。”武术活动中的武德精神能促进幼儿尊师重道、谦虚礼让等道德情操发展,而幼儿武术活动以集中学习与练习为主,讲究动作的整齐标准,又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武术动作的反复练习,容易让幼儿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对幼儿的品质耐力也是一大考验。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幼儿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克服遇事消极逃避的心态,锻炼坚韧不屈的毅力,让他们从小通过学习武术建立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需要
  武术活动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自信。借助幼儿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武术动作,如象形拳、武术操、十二生肖拳等,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再借助幼儿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开展各类武术活动。兴趣是帮助幼儿积极学习的“好老师”,一旦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更积极投入地去进行武术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同伴间多样性的武术交流,鼓励幼儿克服胆怯心理,自信大方地进行展示,在增进同伴间友谊的同时,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可见,幼儿园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武术兴趣和武德教育,能够对其未来生活与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帮助。
  二、着眼幼儿发展,具体组织与实施
  (一)营造武术氛围
  武术内容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让幼儿能够持之以恒地進行练习,教师首先应创设适宜的、主题鲜明的武术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园所中的每一处景象都发挥吸引幼儿、感染幼儿的作用。例如,教师利用生动逼真的武术动作图案,丰富的武术学习资源,积极向上的武术练习标语及照片,点缀整个园所及武术练习室,让幼儿一进入环境就能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主动模仿探究。
  (二)培养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兴趣”的培养是帮助幼儿积极学习的“好老师”。对此,教师可以科学地利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将武术文化渗透其中,激发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从组织游戏入手,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练习武术的兴趣。例如,教师结合幼儿熟悉的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进行改编,加入武术内容要求,当老狼报出几点钟指令并回头抓羊群的时候,羊群便摆出事先商定的武术动作表示静止,此时老狼便不能抓走小羊。
  其次,教师可以将武术内容汇编成不同的操节,引发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例如,教师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户外锻炼机会,选择慷慨激昂的音乐,融入有趣的武术操节,用简单易学的武术动作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武术动作与幼儿园一日生活有机结合,体现出武术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精选武术活动内容
  我们在武术活动的教育价值部分阐述道,借助幼儿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富有美感的动作学习,以增加幼儿游戏信心与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即所谓的寓教于乐。教师让幼儿在学习武术动作内容时,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口诀或生动形象的成语,如隔山打牛、一身正气、童子拜佛、仙人指路等。教师在教、练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口诀,会使武术活动更加生动,也更符合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特点,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学习武术的动机与兴趣。
  武术动作的选择不在于困难、无趣,而在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从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着手,借助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容易、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武术内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武术活动。
  三、实践与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既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经过多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在开展武术活动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收获,在环境创设、兴趣培养及内容选择方面比较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作出思考与调整。我们结合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思考。
  (一)关于幼儿武术活动中安全的思考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占据着教师工作的首要位置。由于武术动作本身就具备攻防与技击动作特点,加上幼儿生性好动的生理特点,教师组织武术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该隐患是幼儿尚不能预知的。所以,教师在制订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等方面都应该有所考虑,将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尽可能地降至最低,甚至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外,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中,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要求不能有丝毫松懈,因为幼儿在学习武术动作时的情绪较为高涨,当武德教育未能熟记于心时,容易出现相互“比试”的现象。例如,在学习较为形象的动作(如隔山打牛、冲锋陷阵、罗汉撞钟)时,部分思维活跃的幼儿甚至会出现将所学动作“运用”到同伴身上,发生动手打人等状况。
  在学习武术活动期间,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让其懂得正确保护自己,同时照顾到他人的安全,尽量避免发生“打人”或“被打”事件。
  (二)关于遵循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思考
  1.生理需要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关注到幼儿的生理需要,如询问幼儿是否需要喝水、如厕或增减衣物等。这些生理上的关注,不仅是从尊重幼儿的角度去思考,也是为了能够更有质量地开展武术活动。此外,教师应该关注到幼儿在耐力方面的特點,在机体成长发育还不够完善、肌肉收缩力较差、易产生疲劳的情况下,应在活动组织到20~30分钟时让幼儿休息一次,让他们有一个缓冲“补力”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控制好一定的运动量,防止运动负荷过大、过重,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2.心理需要
  武术活动的练习,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磨炼意志的过程。教师从幼儿心理需要的角度出发,注重发展其良好的意志品质,让他们能够顽强、勇敢地进行武术内容学习,增强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能够拥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能力,逐渐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
  在实践与探索中增强幼儿武术学习,是一件值得长久发展与开辟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而且实现了让幼儿了解武术、发扬国粹的深远意义。结合近几年对组织幼儿武术教学的学习,我们发现,能够借鉴的文献内容相对较少,幼儿武术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其组织与实施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去发现和解决。所以,当前的幼儿武术教育还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提高,让我们协同一致,为实现幼儿武术特有的教育价值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清晨,当一群群花儿一样的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甜甜地叫一声“老师,早上好!”,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我庆幸自己走进了幼教这块神奇的沃土,实现了我孩提时代的梦想.而今,我是一名普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气治疗,调节呼吸机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体液的酸碱度适宜是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高二数学(上)》第68页有这样一道题:不等式|x|+|y|〈3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有多少个?下面是笔者对此题的解析和一般性地探究。
一条穿越森林的马路刚刚建好,因为附近经常有野生动物出现,人们想要设计一个警示牌,提醒过往的司机注意安全。如果请你设计,你会怎么设计呢?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