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探索之花 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fielove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一、激發探究欲,创设探究性学习氛围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利用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这样学生才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展示了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种物种标本后问:“你们观察这几个标本,发现什么了?”学生立刻就观察起标本来。他们有的左看右看,用手去摸,有的小声议论,有的拿起尺子来量。我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倾听他们的议论:“同种物种在不同地方怎么会相差这么大?”“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色彩也不一样?”……当我将学生们的问题一一汇总后,这样,每个学生就能确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和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合作研究,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
  二、全体参与,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的探究式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全员参与,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全员参与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管理自己或小组管理,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如学习《轮轴的秘密》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好几个大水龙头?上课时问学生:“如果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去拧轴,还容易拧开水龙头吗?”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老师我可以试下吗”、“用钳子拧。”……接下来,我让学生分组实验,推想轮轴有什么作用。此时,学生们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有用手的,有用几个人合力的,有用钳子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促进了他们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
  三、关注探究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
  《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的目的旨在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探究、总结从而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是探究的首要本领,而亲自实践并从中找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则是重要的手段和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和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亲自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增加印象,加深认识。
  如学习《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电池、导线、粗细不同的铁钉、大头针,课上,让同学们看看准备的材料进行假设:看看电磁铁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讨论回答:“跟铁钉粗细有关”;“跟电池数量有关;”“跟线圈圈数有关”……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作了多种假设,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假设亲自试一试。各小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
  新课程走到今天,小学科学课程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要求,学生已经在下面我行我素地开始动手了;分组实验中,学生没有设计实验的步骤和计划,想怎么做实验就怎么做; 汇报交流的时候,汇报的学生只是在给老师汇报,老师在听,其他同学还在忙碌着;实验已经做完了,但小组没有小结和交流,同学们继续在“玩”,老师无可奈何……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其实是一种低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探索;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多提供运用实验教学平台,让他们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孩子们在乐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南安市奎峰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主动探究”成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动力和源泉,提倡以亲身经历、体验为主的探究式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探究科学的奥妙,进而培育其科学素养之花。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需要创设良好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者采取电教媒体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即兴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富有生命活力的新特点。  一、意料生成——没有高质量“预设”,就没有精彩“生成”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
很多人眼里,小学科学只是块可有可无的花雕石器,没有音乐课的愉快,没有体育课的活力,更没有语数外的社会重视度。但在我眼里,小学科学引领学生起步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之前;小学生科学的创新意识是将来成为高端科技人才的基础;小学科学更是民族的未来、世界的起飞点;小学科学能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一颗严谨的心和一副哲辨的思想之翅。本人在教学当中,在这方面虽谈不上颇有感悟,但也多少领略到它的重要,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