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江湖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 OpenStack Days China就像是一个大擂台,国内几乎所有主流的OpenStack企业都在会上登场亮相,各抒己见,拿出了自己压箱底儿的功夫,基于OpenStack开发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OpenStack在行业的成功应用,让人应接不暇。
  开源就是一个“江湖”。各种开源社区和组织、各类软硬件厂商,以及不计其数的开发者——各色“江湖人士”为了打造一个“开放、开源”的IT世界,忙碌奔波。
  江湖的一大特色就是门派林立,它们之间的切磋、比拼或者联手,才让江湖之中流传着那么多传奇。在开源的江湖中,OpenStack这一门派就是一个传奇,从诞生到现在只有7年,便成了开源领域中仅次于老前辈Linux的第二大社区。
  7月24—25日,2017 OpenStack Days China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经常描写的武林大会,各大门派(厂商)纷纷亮相,展示拿手绝活,相互切磋技艺,目的是推动整个OpenStack生态的发展。
  OpenStack是实力派
  OpenStack是一个国际开源社区,最近几年在中国风生水起,中国IT厂商、企业用户和开发者纷纷加入,并做出了积极贡献。过去一年中,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和黄金会员席位新增了8个,其中5个来自中国。华为、新华三、中兴、浪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EasyStack、九州云这样的创业企业,共同形成了OpenStack基金会的“中国新势力”。
  如今的OpenStack会员数量相比去年翻了一番,还有600多家厂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着基金会的发展,包括资助各类活动、对社区进行维护等。
  OpenStack基金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OpenStack部署的增长率非常高,超过44%,美国“财富100强企业”中的50%都在使用OpenStack平台,截至目前,超过500万个处理器核心运行在OpenStack Cloud上。每半年,OpenStack就发布一个新的社区版本,不管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也不管是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OpenStack的身影。
  研究机构451 Research对OpenStack的影响力有一句评价:OpenStack正在逐渐变成一种使用的规则。
  其实,OpenStack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掌声与嘘声中前行。有人说,OpenStack开创了新的云架构标准,必将成为主流;也有人说,OpenStack只是集中在云基础资源层面,若想进入企业级应用市场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功能需要弥补和增强。云计算相对于传统IT是一种颠覆,而开源的云操作系统OpenStack相对于传统IT架构就更是一种挑战,而在新旧势力的对决和转换过程中,新技术总要有一个被逐渐认识和接受的过程。OpenStack基金会主席兼SUSE行业创新、新兴标准和开源总监Alan Clark(艾伦·克拉克)曾对记者表示,OpenStack要给企业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不是让用户对自己的业务再添一份担心。
  从传统IT架构过渡到云架构,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源,这是技术发展和更迭的必然,也是用户需求使然。OpenStack用更多成功的行业实践证明,它是值得信赖的、企业用户上云的关键支撑。
  “亚洲市場,主要是中国市场,已经成了OpenStack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中国,不仅仅是制造业企业在使用OpenStack作为基础设施平台,像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大企业也都使用了OpenStack,用户类型越来越丰富。OpenStack面向的不仅仅是大中型企业,同时也会努力帮助小企业上云。OpenStack是一个颇具活力的市场。”艾伦·克拉克预测,到2021年,OpenStack的市场规模会超过67亿美元。
  毫无疑问,OpenStack是一股变革的力量,也必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传统厂商变形记
  不同的门派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江湖。不同的门派有各自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传承,同时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2017 OpenStack Days China就像是一个大擂台,国内几乎所有主流的OpenStack企业都在会上登场亮相,各抒己见,拿出了自己压箱底儿的功夫,基于OpenStack开发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OpenStack在行业的成功应用,让人应接不暇。
  OpenStack市场中的参与者众多,不可能一一评价,所以笔者只选择市场表现最活跃的6个厂商,包括两家传统IT厂商和4家OpenStack的创业企业。
  两家传统IT厂商是华为和新华三。这两家厂商是目前中国IT市场的领军企业,其市场地位自不用赘述。这两家厂商其实算是“半路出家”,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将IT产品的重心向OpenStack倾斜。他们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信心坚定,投入力量大,成果显著。
  只经过几年,华为如今已是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会员,新华三则是金牌会员。两家厂商都拥有基于OpenStack的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在很多行业用户那里进行了部署。虽然OpenStack解决方案只是这两家厂商的一条产品线,并不是全部,却是他们助力企业云化的技术内核和重要工具。
  众所周知,华为的一贯作风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至少要达到市场前三的水平。在OpenStack方面,华为也有这样一股心气儿。华为2012年开始涉足OpenStack,已投入超过600名研发人员参与OpenStack相关开源项目的开发。截至2017年2月底,华为在OpenStack社区中有6个项目PTL(Project Team Lead)和20个核心开发者(Core Member)。华为对OpenStack社区最新的Ocata版本的综合贡献在中国厂商中排名第一。   OpenStack已成为华为云计算架构的基石。华为基于OpenStack的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可以很好地支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样化的部署。华为还在全球建设了众多基于OpenStack的多种部署模式的云,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华为与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共同提供公有云服务,并自运营华为公有云。
  华为还与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通过OpenStack黑客松、OpenStack中国日、Meetup等活动,聚集更多开源开发者,推动开源生态的健康发展。
  2017年3月,华为宣布正式成立云BU,新增2000人推动公有云业务发展。OpenStack已经成了连接华为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技术纽带。
  新华三经历了一系列并购和整合,综合实力大增。2016年,国内有9个重要央企上云,都不约而同采用了新华三的OpenStack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而类似的成功案例,新华三在国内有超过200个。新华三还为中海油量身定制了由云管理平台、计算虚拟化、云网络、云安全、云桌面和运营维护组件等组成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树立起了央企行业云应用样板。
  一方面,新华三基于OpenStack进行研发,并积极向行业用户推广;另一方面,把积累的经验及时回饋给开源社区。新华三当选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后,在OpenStack开源社区获得了更多话语权。新华三已经提出了云计算2.0战略,即“KVM OpenStack 容器”的发展路线。
  由于这两家厂商都可以提供端到端的IT解决方案,OpenStack位于其中,可以更好地借力,比如他们在硬件、销售和服务方面的整体能力,使得OpenStack可以在行业用户中得到更广泛、更快速的部署和实施。从OpenStack的市场培育、规模化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两家综合实力强大的厂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有他们冲锋在前,为那些专注在OpenStack领域的创业企业“遮风挡雨”,对整个OpenStack生态和市场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创业企业暗自较劲
  从2012年国内OpenStack创业潮兴起开始,最早的创业企业代表UnitedStack公司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后来,随着OpenStack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出现了群雄逐鹿的状态。
  这里要介绍的4家OpenStack创业企业就是具有市场领导潜力的企业,包括EasyStack、九州云、云途腾、海云捷迅(排名不分先后)。
  这4家企业都是从OpenStack起家的创业企业,从公司成立时间看,海云捷迅是其中资格最老的,2010年成立,但是正式开始公司业务运营、在国内推广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和公有云解决方案是从2012年开始的。九州云也是2012年成立的,而EasyStack和云途腾更年轻一些,是2014成立的。
  虽然年轻,但是这几家公司的共同特征是:专注于OpenStack,在OpenStack技术和解决方案层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目标是将OpenStack推广到企业级客户中,同时积极回馈社区,致力于OpenStack整个生态的繁荣。因为是开源技术厂商,所以和这几家厂商的人员接触下来感觉到,开放和生态的基因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对技术有钻研精神,都希望在OpenStack和云计算领域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云途腾以开源为抓手,推出了T2CloudOS开源云平台、MagicStack自动化运维工具、T2Cloud超融合一体机、Security云安全解决方案、一站式托管云服务5大产品线,构建了面向交通、金融、能源、军工、广电、政务、IDC、物联网等多领域的行业云解决方案,一个从底层到应用的覆盖全行业的生态行业云模式已见雏形。它拥有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徐工集团、新疆广电、山西移动、扬州大学等在内的一批大型客户案例。
  比如,在云途腾T2Cloud OS云平台的支持下,“铁信云”一期项目顺利完成,近800台物理节点,部署了客运、货运、调度、机务、公共基础平台五大类10余个应用,实现了10万台虚拟机的稳定运行。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也因“铁信云”的成功建设而荣获2017年中国可信云大会唯一的可信云用户先锋奖。
  此外,云途腾还与中科软联合打造了保险金融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私有云和托管云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既能满足保险金融创新型业务对IT资源弹性扩缩的需求,也能为用户提供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环境。
  云途腾专注面向企业提供OpenStack产品与服务,团队骨干成员早在2011年便以OpenStack为主要技术方向,研发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平台T2Cloud OS,目前主要提供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解决方案。云途腾在OpenStack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主要得益于它对云计算市场风向的准确把握,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服务环节,打破了以往一叶障目的单点布阵,着眼于全行业的共性推出整体解决方案。
  云途腾的一个独门秘籍是,在行业深耕细作,每进入一个行业,总会先找到一个大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不是仅仅为其提供基于OpenStack的解决方案,而是与客户进行联合研发,共同解决企业上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是一个项目的一期顺利完成后,双方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还会继续深入合作下去,二期、三期,这样不仅给云途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而且可以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上云带来的种种益处。
  T2Cloud的全称为“Transform To Cloud”,意为助力云时代行业经济腾飞,实现企业业务向云端的迁移。这就是云途腾的“中国梦”。
  今年1月初完成了5000万美元C轮融资,6月又发布了5款重磅产品,包括PaaS平台、人工智能、容器Linux、行业云和易捷云。EasyStack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它不仅仅是一家OpenStack创业企业,而要成为以开源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级平台软件领域的世界级企业。为此,EasyStack要让以OpenStack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平台越变越“厚”。   EasyStack的几位创始人都是从IBM出来的,所以无论从产品规划、市场策略,还是业务经营的角度看,走的是“高大上”的路子,产品战略线拉得比较长,对未来思考得比较多。EasyStack现在的工作重心是,拓展更多的行业,在行业中树立更多的样板客户,并将成功实施OpenStack的经验进行快速复制和推广。
  EasyStack已经积累了200多个企业级用户,完成C轮融资的同时,目标直指IPO。在今年1月公布的“OpenStack十大用户”中,EasyStack一家独揽50%,包括国家电网云操作系统(SG-COS)、中国银联OpenStack金融生产云新平台、兴业数金金融行业云、中国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国电信集团云管理平台。
  经历了以硬件为核心、以商业软件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我们正在向新一代企业级软件以开源为核心的时代转型。这是属于全球开源产业的大时代。EasyStack的未来之路变得更加清晰——加大对开源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对开源云企业解决方案的生态投入,加强企业云服务团队的建设。
  海云捷迅可为企业提供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混合云、超融合等解决方案,以及OpenStack的架构咨询、设计、实施、培训、运维等全方位服务。
  长久以来,OpenStack都是以项目定制开发的方式为主,需要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施和运维。从2016年开始,海云捷迅确立了“产品化”的战略方向,力求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可用、部署快速、运维简单的OpenStack私有云产品。海云捷迅推出的AWSTACK采用SaaS的模式来简化OpenStack的部署、运维和管理,降低企业客户采用OpenStack的复杂度。
  目前,海云捷迅已推出针对教育、医疗、军工、政府、传媒等多个行业的产品化私有云,还与腾讯云、AWS等多家公有云厂商协作,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加简单易用、快速直观、可定制化的云服务。比如,海云捷迅AWSTACK超融合一体机为金融时报社提供了IaaS层基础支撑平台,平台通过计算存储的融合、软件定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报社能够以最小的初始成本快速实现IT基础设施的云化。
  在获得了宝德、英特尔、腾讯云等的战略投资后,海云捷迅可能很快会完成新一轮融资。拥有150多人的海云捷迅,70%是技术开发人员。未来,海云捷迅仍会聚焦OpenStack,不会追时髦,直接做大数据、人工智能,而是专注在底层支撑平台。
  海云捷迅与开源软件企业红帽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既专注OpenStack解决方案,也提供基于OpenStack的技术服务。在获得腾讯云的投资后,海云捷迅在很多云项目,特别是政务云项目中与腾讯云配合的情况比较多。
  九州云是从社区起家的,所以十分重视对社区的回馈和贡献。九州云给人的感觉也是一贯重视产品的研发。
  针对OpenStack最新的Ocata版本,九州云社区贡献位居国内OpenStack创业公司第一。今年5月,九州云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Ocata版本的OpenStack发行版Animbus 5.0,新版本超前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L或M版本至少两个OpenStack版本迭代,真正实现了OpenStack产品化。九州云还是亚洲拥有OpenStack Core最多的公司,同时也是首个拥有OpenStack PTL的创业公司。这些都大大增强了九州云的OpenStack技术实力。九州云一直坚持“Upstream First”理念,坚持社区共享与贡献回馈。
  2016年,九州云在行业拓展方面成果显著,参与完成了中国最大规模OpenStack云平台项目——国家电网新一代云平台的开发和20多个省市云平台部署,还赢得了中国移动NFV联合开发项目,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OpenStack的NFV案例。在过去一年中,九州云还新增了江苏国税、陆港国际、三峡银行、华金证券、八戒金融等上百个不同行业的客户,在能源、金融、电信、政务、医疗、制造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如今,这4家创业企业都已成功地完成了多轮融资,快速奔驰在OpenStack的赛道上。不过,这几家創业企业的年收入基本都维持在几千万元,没有过亿元。现在是OpenStack的快速成长期,这些企业还需要在业务规模方面上一个台阶,实现突破。
  对这几家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好中国的企业级客户;另一方面,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尽快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和战略。OpenStack可能只是一个跳板,这些创业公司应该在开源企业级软件领域有更高的追求。
  江湖虽有门派之分,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赢。OpenStack的精神就是开放、融合、共享、协作。OpenStack只有健康成长,才能让生态的参与者受益。
其他文献
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国民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需要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加以推动。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分析认为,消费者驱动型制造(C2M)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新兴业态培育发展,强化发展动能推进方式的创新,为我国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路径。基于此,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对于以公司为家的SOHO用户来说,投影机不仅仅是一台能够给客户展示商业文案的办公设备,还是一台能够在下班之后,几个小伙伴一起消遣娱乐的好帮手。有没有一台既能够清晰展示商业PPT,又能够观看高清大片的投影机呢?  爱普生CB-S31和CB-S04就是根据用户这种多用途需求设计的商住两用、“能文能武”的投影机。  对于用户来说,不管是观看商业PPT还是观看影视大片,好的画质都是必须的。对于观看商业PP
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到2025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将迈上新台阶,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備,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专注于全渠道客户互动与商务解决方案的SAP Hybris要建立数字创新空间?这听起来有点不太合理。事实上,SAP Hybris希望借助采用微服务架构的SAP YaaS平台构建微服务生态系统,不仅以此来完善原有的解决方案,而且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7月28日,SAP Hybris数字创新空间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开幕。这也拉开了SAP Hybris在中国打造微服务生态的序幕。  打造微服务平台  Hyb
SAP  SAP通过收购hybris深度切入了电子商务领域。hybris 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全渠道商务,可以帮助用户将所有数字客户触点和实体客户触点集成至单一平台,这些客户触点包括在线、移动端、销售点、呼叫中心、社交媒体和出版物等。hybris的 B2B 和 B2C 商务应用包括全渠道产品、主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被SAP收购后,hybris加速了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包括报喜鸟集团
本报讯 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 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
未来的数据中心是什么样?很多人都有过畅想,比如软件定义、微模块化、紧耦合冷却、人工智能……无论数据中心如何变化,最基本的布线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  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标准究竟意味着什么?通常来说,标准的数量、丰富程度往往是一个行业是否步入成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标准可以规范行业、技术的发展。标准的与时俱进是一个行业能否健康、蓬勃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在我国,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标
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搭载起跨度更大、更安全的量子通信,这也意味着有朝一日一个极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将建立。  什么是量子卫星?又有多安全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表示:“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不可分
发达国家數字经济政策措施及比较
2016年1月15日召开的贵州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条例》紧扣贵州省大数据应用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对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开发、数据安全等基本问题做出了宣示性、原则性规定,以立法引领和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例》的出台不仅是贵州作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迈出的坚实一步,也对大数据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