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对碰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情绪ABC理论;不合理信念;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0-0054-02
  【活动背景】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高峰期,开始反观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但是,自我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容易陷入“死胡同”,产生不良情绪,陷入情绪困扰而不能自拔。为此,本课以情绪ABC为理论支撑,教授学生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学生成为自己的情绪诊疗师,认识、识别不合理情绪产生的原因,调节、改善不良情绪。
  【活动目标】
  1.了解情绪ABC理论,知晓情绪产生的路径;
  2.理解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学会辨别不合理情绪;
  3.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主动改善不合理情绪。
  【活动方法】
  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情绪产生是由于个体对于事件的态度而不是因为事件本身。
  难点:运用理性情绪疗法主动处理情绪问题。
  【活动对象】
  高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骆驼之死的启示


  正式开始上课之前,先跟大家做一个小调查——从小到大都没有发过脾气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没有)。看来大家都发过大大小小的脾气,可以说,发脾气是我们的本能反应,老师这儿有一头骆驼,它也发了一点小脾气,我们来看看它的故事。
  播放视频:《骆驼之死的启示》
  提问:导致骆驼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呢?
  发脾气是我们的本能反应,但是控制脾气确实一种本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调控我们的情绪。

二、情绪ABC理论


  (一)情景模拟
  假设你每天都会坐公交车上学,某一天早晨,你乘坐33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今天的33路车异常拥挤,还好,你有座儿。你正在车上插着耳机闭目养神呢,过一会感觉被人挤着了,你下意识地往里边靠了点,但是站着的人好像很不识趣,你的退让并没有让拥挤感减弱,反而让你觉得她有点得寸进尺,甚至你坐着也觉得非常不舒适。(这时你有什么情绪?你想怎么做呢?)于是你摘下耳机,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发现是一个妇女背对着你,你拍了她一下,正想发火,她转过身来,你看到她怀里抱着一个小baby。(这时你又有何种想法呢?你还会像之前那样对她愤怒吗?)
  同样一件事情——她挤到了你,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是什么在起作用?——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
  (二)情绪ABC理论简介
  从刚才的模拟情景中,我们能体会到,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A代表诱发事件,B是观念,C代表行为结果。我们一般认为是A引发了C,其实不是,A引发的是B,B才导致的C。

三、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一)情景互动
  信念对我们情绪的影响如此之大,而我们生活中又有太多的不合理信念在干扰着我们,使我们饱受不良情绪困扰。那么,那些不合理信念有什么特征呢?
  师:同学,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你,请你如实作答。你说,老师是不是学校里最漂亮的老师呢?(学生答:是,开心。学生答:不是,生气,批评学生。)
  师:为什么我会生气?
  生:因为他说你不是最漂亮的。
  师:为什么我接受不了他的回答?
  生:因为你认为自己是最漂亮的。
  这种“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信念,就是我们第一种常见的信念——绝对化要求(PPT展示)。
  师:我的情绪升级了,我现在不是感觉到生气,我有点难过,我觉得我连最漂亮老师的头衔都没有得到,我真是个没用的人。我这种想法正确吗?
  生:不正确。
  这种“认为自己某件事做得不好,未获得成功,自己就一无是处”的想法,我们称之为——过分概括化(PPT展示)。
  师:接下来,我的情绪继续发酵,我觉得我已经无法走出课堂了,因为我一走出去,很可能全校就已经知道我在课堂上被同学当堂羞辱的事情,我的教师生涯完了。我这种想法怎么样?
  生:想得太严重了。
  这种认为“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是灾难性的”想法,我们称之为——糟糕至极(PPT展示)。
  (二)不合理信念辨析
  学习了三种不合理信念的特征以后,请大家开动脑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辨一辨。
  以下信念是否合理?请在你觉得不合理的信念前打√,并说出符合哪个不合理特征。
  ⑴我希望被人喜欢。
  ⑵大家總是对我有成见。
  ⑶我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⑷我又胖了,有点心烦。
  ⑸我被老师当众批评了,我完蛋了。
  ⑹我无法接受被人轻视。
  ⑺有几个同学对我有意见。
  ⑻我必须考个好成绩。
  ⑼我又胖了,我真是一点用都没有。
  ⑽我被老师当众批评了,我很难过。
  师:有没有细心的同学发现,这十个信念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对照出现)。所以,以此为参照,我们可以归纳出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的区别。
  合理信念:客观事实、使人不被伤害、更快达成目标、调整自己面对困难、摆脱情绪困扰。
  不合理信念:主观臆测、产生情绪困扰、为达不到目标困扰、责任推卸、自己困惑、陷入情绪困境。

四、合理情绪疗法


  老师经过以上的学习,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我认为“自己是学校最漂亮的老师”这个观念是不合理的,因为我发现了这个观念不合理的原因:1.这不是事实,是一种主观臆测;2.这个想法困扰我,当无法达成时,使我陷入情绪困境无法自拔。
  以上,我们已经从十个信念中成功挑出了五个不合理观念,现在,请每个小组从这五个不合理信念中挑出一个进行讨论,说一说,此信念为不合理信念的理由是什么?我们能用何种新想法取代它?(每个小组上台分享)

五、回顾总结


  同学们可能还没有发现,我们完成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事情——实践了整个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合理情绪疗法就是以情绪ABC理论为指导,通过驳斥旧观念并用新想法取代旧观念的方式来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我们从情绪ABC理论入手,辨别了不合理信念,并且同学们想出了非常多的新想法去替代我们原本的不合理信念,整个过程非常完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辨别不合理信念,并且有意识地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素材新颖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导入、小组讨论,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设计亮点在于寓心理学于生活,将心理学知识以更加通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能辨析不合理信念并使用合理情绪疗法。
  2.教学过程:从“情绪是由态度引发”到“辨别引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到最后“使用驳斥旧观念,以新观念取代旧观念的方法改善不良情绪”,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会了合理情绪疗法,并使用合理情绪疗法。
  3.教学效果:小组讨论氛围融洽,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分享积极,乐于思考。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每个小组争相发言,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南通,226100)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人际交往;聋生;孤独  大量的调查表明,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不善于与人交往,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不能正确对待师长的正确意见,且存在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等问题。时时会表现出孤独,自我防卫强,不会与他人合作的特点。常因此感到情绪低落,对学习生活丧失热情。本案例中的小朱就曾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基本情况  小朱,男,15岁,初二年级学生,聪明好动,初一由县属聋校转入我校。之前没有住过校
她不是我的情人,我却写了一本关于她的书。我在里面向她倾诉,在很长的时间里,抱着书入睡。在那些梦想和困顿纠缠的岁月里,她是一束温暖柔和的微光,照亮和安抚女孩惶乱的心。我是书唯一的读者。  她是我初中时代的老师。那时,她教邻班的语文,总是很早到学校。那个年龄里,心里含羞着,常常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和包裹自己,丁二是,走路也是低着头。那个早晨,正在校园里走着,从低着的眼睛下,看见一双黑布鞋,白的边,秀气
我和朋友都热衷于体育运动。学生时代,县城没有一座像样的体育场,两片硬化过的土操场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美好记忆。无论球门还是篮筐都没有网,逢恶劣天气,操场上要么布满冰霜,要么泥泞不堪。还记得暑假过后,体育课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班去操场拔草,拔累了,就坐在墙角边笨重陈旧的兵乓球台上休息,几块斑驳的板砖排成一排立在球台中间。体育课上,足球、篮球与各类球拍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如果忘记带了,一堂体育课很可能
古人复制书法名迹,有临有摹。  复制名迹的临写,既要形似,亦须笔势如古人,“非于书有深诣者,不能也”(李日华:《竹懒书论》)。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临右军帖,虽好,却不如古摹本精细。  复制名迹的摹写,求逼真。南宋张世南《宦游纪闻》(卷五)将摹搨之法分為“摹、硬黄、响揭”三种:“摹谓以薄纸覆上,随其曲折婉转用笔曰摹。硬黄谓置纸热熨斗上,以黄蜡涂匀,俨如枕角(如鱼枕明角那般透明),毫厘毕见。响搨谓以纸覆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又称为心理课,近年来轰轰烈烈地在各中小学开展。我试图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建构心理课堂的有效性表征,以期探寻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课;表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7-0038-02  心理课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简称,自 2016年江苏省出版省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来,心理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10月27~29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十一学校召开,这是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交流研讨会。会议邀请了美国杨柏翰大学和新加坡的同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全国各省市近300名学校心理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的专家有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新加坡教育部教育项目司
1920年10月3日,慈善家熊希龄在北京香山的静宜园创办了“香山慈幼院”。2020年是香山慈幼院成立100周年。熊希龄,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被欽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1917年,直隶、京畿(今河北、北京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受灾范围达103个县。无家可归的孩子四处流浪,与野狗争食,被当作货物买卖。当时政府责成熊希龄主持赈灾,他筹措资金在北京设立两
提 要:从古希腊人对邦际关系的理解看,所谓“大王和约”不是一则和平条约。首先,该条约不是在对等条件下订立的,而是在波斯击败希腊诸邦后制定的,希腊诸邦并无任何发言权;其次,订立条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避免战争,争取和平,而是以实现波斯夺取领地、征收赋税的利益为目的;最后,条约订立后,并未实现和平,反而使希腊世界更加混乱无秩。人们将其译为“大王和约”一方面是受到色诺芬泛希腊主义历史观念影响,另一方面源于
韬奋在书刊出版方面的理念,内涵丰富全面,其中最为引起注意的是“竭诚为读者服务”、“用精神和品德来团结作者”和“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等。其实,关于出版经营方面的理念,韬奋在他的《经历》一书中有过相当精炼的讲述。他认为,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创造的精神,而创造的精神主要在于内容。在该书“几个原则”这一章里,他开宗明义强调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在比较全面地谈到几个方面的原则之后,最后还是突出强调道:“但是根
顾予咸在即将走向刑场时得到朝廷的赦免,是整个“哭庙案”中唯一死里逃生者。这种只有小说戏文中才有的“刀下留人”情节,竟然发生在当日杀人如麻的恐怖现实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连顾予咸本人和本案制造者朱国治都大为惊异。  《辛丑纪闻》(以下称《纪闻》)载:“顾予咸者,字小阮,号松交,丁亥进士。初任宁晋令,聿著循声;后调任绍兴府山阴令。先是,绍属多‘白头贼’——其党以白布裹头,故名,实则饥民也。肆行抢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