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膜后脂肪肉瘤外科治疗的历史与现状
【机 构】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
【出 处】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20年35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Ⅱ类分子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通过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狭窄成型术在克罗恩病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狭窄成型术的35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及短期预后。结果35例患者共实施72例狭窄成型术,其中70例为H-M狭窄成型,2例为Finney狭窄成型。常见的狭窄成型部位为小肠,其次为上消化道和吻合口。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中位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双位点二级前哨淋巴结(SSLN)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胃癌(AGC)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窦部癌患者88例,术前确定有第5组和第6组淋巴结转移,术中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SSLN,观察定位后的显影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病灶进行活检。分析SSLN转移检出情况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的关系,并与单个位点SSLN检测数据进
目的探讨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在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行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的1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肿瘤中位最大直径29cm(13~43cm),中位手术时间660 min(429~9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 000 ml(300~6 000 ml)。术后C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2例高龄、高危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的经验,结果表明,12例患者采用双造瘘联合纵膈引流管冲洗引流均痊愈出院,说明此方法是治疗高位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期刊
本文报道了1例腹膜后及左大腿巨大脂肪肉瘤患者,肿瘤上下径约29.0 cm,左右径约10.5 cm,前后径约8.1 cm。通过多学科会诊,术前行血管造影、瘤体动脉栓塞术及左髂动脉球囊预置术,普通外科和骨科医生联合手术切除肿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