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视角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mp3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培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方式从知识技能学习转向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下面,笔者以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第六课《花朵缤纷》为例,谈谈在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来源
  借助真实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真实参与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首先播放一段哈利·波特用魔法治愈花朵,让花朵重新绽放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魔法的神奇,然后提出自己也会魔法,演示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实现从画出一片花瓣变出一朵花的动画过程,并提出疑问——由一片花瓣如何变成一朵花?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用用图形化编程工具画一朵美丽的花,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经历过程,问题解决的精髓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帮他们回答问题。设置一个好的问题是成功实施PBL的第一步。笔者再次演示画出一朵完整花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说道:出现第一片花瓣,这片花瓣不消失,再出现第二片花瓣,也不消失,依此类推,这些花瓣大小相同,围绕同一个中心相继出现。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花朵的图片,从花瓣的片数和旋转的角度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提问。
  师:这朵花由几片花瓣组成?生:10片。
  师:旋转一周是360度,那么,一片花瓣需要旋转多少度?
  生:36度。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360除以10等于36。
  师:如果一朵花的花瓣是8片,那么每片花瓣需要旋转多少度?
  生:45度。
  启发学生用数学计算公式表示花瓣旋转的角度与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最终得出花瓣的角度和片数之间的关系:360度除以片数。教师明确:在用图形化编程工具画图时,花瓣旋转的角度就是向右(左)旋转的度数,片数就是重复执行的次数,从而架起了指令与数学公式一一对应的桥梁,为后续搭建脚本做好了铺垫。
  根据分析得出的规律,以10片花瓣的花朵为例,教师演示操作步骤,第一步画一片渐变色的花瓣,第二步搭建脚本,第三步运行程序,调试后提出疑问:怎么只有一片花瓣在旋转?提示学生看课本第77页探究屋的内容,并提出将图章指令拖入到重复模块中试一试。加入图章命令后,花瓣终于出现了,可花没画成?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照花朵的动画演示过程,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用红色圆圈找出所有花瓣的旋转中心,选择花瓣角色的造型,单击编辑,单击设定旋转范围,拖动十字形设定旋转中心,单击确定。一朵完整的花就画好了。
  协作建构,问题解决的深化
  无论是动画故事的编制还是游戏的创编,都需要把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符号或对象,并使用指令模块把相应的问题“计算”出来,这就是图形化编程所培养的学生的“计算思维”。程序设计算法的过程一般是首先分析目的,其次画出流程图,最后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因此,流程图是为编写代码服务的。流程图直观呈现与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抽象到建模,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执行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根据画花的流程图(如右图),可以得出图章的作用是使角色花瓣出现,也就是学过的画图程序中的复制粘贴。
  实现迁移,问题解决的升华
  “画图”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软件,其执行结果直观可视,操作也比较简单。用图形化编程工具画图,程序难度不高,只需要基本的指令,不同的兴趣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参与。
  在学生设计好10片花瓣的花朵后,教师出示任务卡,让其挑选任务并完成:①改变花瓣的片数;②设置花瓣的颜色特效;③利用随机数改变花朵的位置,实现百花齐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实际生活中,花朵大小不一,如何改变花朵的大小呢?学生发现,缩小按钮不可以改变花朵大小,在阅读课本第26页后明确:使用“图章”工具能够复制角色,但复制出的角色不能移动和修改,只能通过随机数设置角色大小来改变花朵的大小。
  项目引导,问题解决的延伸
  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梅花》这首古诗,于是,笔者先讓学生齐读其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两句,再根据古诗的内容提出问题:①花朵的背景是什么?(设置墙角舞台背景)学生在背景库中添加了墙角舞台背景。②花朵开在什么地方?(绘制枝头角色)用画笔工具绘制梅花的枝条角色。③花朵开在枝头位置如何表示?(用坐标实现)利用鼠标确定梅花开在枝条上的随机位置的坐标范围。笔者采取项目引导形式,选取问题解决的学习形式,将古诗的文本意境用程序设计的语言来实现,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和情境,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具体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使用与创新技术,形成运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其他文献
特温特大學的研究人员与商业机构合作,正在开发一种便携式装置,用于早期检测1型或2型糖尿病。全世界约有4.2亿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另有1.8亿人患有糖尿病,然而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状况。如果我们能够比现在更可能多的检测到糖尿病,可以减少痛苦和护理费用。因此,UT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一种便宜且便携的装置,其将使用小滴血液在早期阶段检测糖尿病。该装置的核心是能够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的芯片。(《医学快报》
摘要:文章以“情境学习模型”和“6P模型”为切入点,探讨了交互式学习单作为中介性学习工具在连接参观者与资源信息方面的重要性,继而立足于信息技术环境,以大同市博物馆“沧桑代地”展厅为例,基于APP对交互式学习单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交互式学习单;博物馆学习;APP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06-0060-03  Lynn D
摘要:本文以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采集相关数据,从受访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经验水平、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支持的情况、教学的创新实践经验、参与建设MOOC或学习MOOC的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探究高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激励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沙尘天气是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早春大地回暖,气温回升较快,低层空气很不稳定,很容易出现空气扰动把地面沙尘卷向空中的扬尘现象。在扬尘天,空中沙尘弥漫,人们外出活动被风沙搞得灰头土脸;沙尘降低了能见度,对交通运输造成了不良影响。  如果遭遇持续强劲的大风,便会形成沙尘暴。强沙尘暴可长距离扩散到数千里之外,沙尘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这种气象灾害给我们的生
孩子发烧抽搐是不是烧坏了脑子?孩子抽搐发作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发热时,在体温快速上升阶段出现惊厥抽搐的表现,被称为热性惊厥。以前认为是高烧引发的,所以叫高热惊厥,但事实上只要体温高于38度都可能发生惊厥,而不只发生于高热状态,所以叫“热性惊厥”。每100个孩子里大约有4个孩子会遇到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的原因现在还不那么清楚,可能和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因为热性惊厥
幽灵,一个幽灵,在全世界游荡。它在挑起争斗,制造恐惧,好让人卖掉全部身家去赢取一张诺亚方舟的门票。有人拜它为天神,有人斥其为魔鬼,你猜到了,它的名字叫人工智能!  在电影《大护法》中有一个看上去很可怕的护卫,名叫“蛋”,他虽不言不语,但人人闻之色变。他的所有自信都源自他穿的那件衣服构成的一种“范儿”,当他洗澡的样子被别人看到时,他会失态地大喊大叫,寻找自己的衣服。这件衣服,就如仙人旁边的云雾、鬼魅
● 开设机器人普及课程的必要性  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传感器、人工智能、微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面对未来的科技发展的外部竞争和现实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大力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战略的进程中,抓住时机,在中小学引入智能机器人教育,提升学生对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全面认
作者手记:行文至此,在美期间的各种景象此刻又历历在目。我不由回想起这样一个难以忘怀的场面:周末的美国林肯纪念堂前,一群美国少年孩子并排坐在高高的台阶上,一首接一首地在歌唱,台下众多游客争相抢拍他们,这群孩子仍然轻松愉快地唱着他们自己的歌……  在本次赴美教育考察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们走访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著名大学。大学、大师、思想、文化,在我的内心深处
当前,关于教师的各种基本功的比赛层出不穷,观摩课和评优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么,何为一堂好课?对此,各路专家见仁见智。本文从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生本生物”一般教学模式的构建出发,以一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观摩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观摩课的教学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青年骨干教师开设了一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观摩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
外表丑的人更要追求心灵美、内涵美,不然,表里如一多么可怕;外表美的人也要注重内在的美,不然,表里不一多么尴尬。  与其做一朵不香亦不艳的花儿,不如做一片宽厚鲜亮的叶子。  读书求学要经历几次毕业,一次毕业宛如一次蜕皮,我们在蜕皮中得以成长。但在社会和人生的学校里,恐怕永无毕业之日,做人是一生的修为,做事是一生的功课。至于死亡,那只是学业的强行中断。  人由猴子进化而来,虽然是进化了,但有些习性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