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系统中的故障设备进行切除,或者是发出故障警报由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所以,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依赖于继电保護的稳定性。因此,了解继电保护不稳定的成因是提高继电保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不稳定 发生原因 事故处理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R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110-01
电力系统以及电网建设在随着电力需求不断扩大和改进,电力系统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继电保护也随之更新升级。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其继电保护部分体现出的作用越加明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继电保护也面临着不稳定的状况,而这也会导致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受到的影响。就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本文以下有具体的分析。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成因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造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人为因素、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因素以及其软件因素。
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人为因素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比例占40%左右。例如安装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或者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接线、检修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养护、运行人员的操作失误等这些都是电网中人为因素而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的现象。
1.2 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因素
(1)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输入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以及电源供应模块等,这些模块装置都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2)继电保护辅助装置。继电保护辅助装置主要包括有三箱操作继电器箱、分相操作继电器箱以及交流电压切换箱等,它们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一般产生的故障主要是由于二次回路绝缘裸露或老化从而导致接地等因素。
(4)断路器。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影响着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而且还对电力系统主接线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5)装置的通道、接口及通信。装置系统最容易发生的故障是通信阻断故障,这些故障直接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1.3 继电保护系统的软件因素
继电保护系统的软件因素主要是导致装置产生拒动或误动现象,而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原因是:软件结构设计不符合规范、测试不标准、分析不准确、编码出错、定值输入/出有误等。
二、继电保护事故常见故障
2.1 定值问题
该类问题主要包括(1)整定计算误差;(2)人为整定错误;(3)装置定值漂移:设备内部元器件出现破损或者是老化;湿度、温度影响;定值漂移问题。
2.2 电源问题
(1)逆变稳压电源问题:相应的波纹系数较高;输出功率较低且稳定性较差;(2)直流熔丝配置问题;(3)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2.3 TA饱和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继电保护测量TA对于二次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系统短路电流的不断增加,中低压系统中的饱和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性、正确性产生直接影响。现场因馈线保护会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拒动,主变后备保护越跳主变三侧开关的事故时有发生。
2.4 抗干扰问题
通過以往的运行经验可以得出通过微机保护的电力设备,其抗干扰性能相对较差,比如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一些对讲机或者是无线通讯设备都会致使电力系统中的的逻辑元件出现误动作。以往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曾出现过因电焊机在实施氢弧焊接时,因受高频信号影响,致使保护电缆之上的微机保护跳闸事故发生。因此在对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安装、基建过程中,都需要严格贯彻相应的反事故技术。
2.5 保护性能问题
这里所讲的保护性能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装置功能,另一个是特性缺陷。部分保护装置在接入直流电流时出现误动;当高频闭保护进行频拍时会产生误动;部分微机保护状态下的动态特性与其静态特性偏离过远也会引起动作结果错误。所以在对事故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上述两者之前的性能之差进行有效分析。
2.6 插件绝缘问题
由于微机保护装置内部的集成度较高,且布线相对紧密。待其长期运行之后,因受静电作用影响,致使插件周围的接线焊点聚集了大量静电尘埃,而在外界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两焊点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导电通道,从而致使插件绝缘性能下降。
2.7 软件版本问题
因所装置设备自身存在的某些质量问题或者是程序漏洞,只有当系统在现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被发现。所以需要继电保护作业人员在实施调试、检验过程中一但发现不正常或者错误现象时,应及时上有关部门上报。
2.8 高频收发信机问题
在对220KV配电线路的保护运行过程中,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导致纵联保护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较差等。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处理方法
1、合理利用计算机提供的故障信息
就系统设备来说,简单故障很快就能被排除,并加以解决,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故障来说,仅仅依靠实践经验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故障数据信息。第一、需要正确看待人为因素。在发生故障之后,现场的断路器跳闸之后,并没有做出对应的提示或者提示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检修人员根本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该故障来说,也无法知道是设备事故还是人为事故。通常情况下,大都属于人为事故,需要及时反映,解决故障问题。第二、在解决事故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对应的故障录波、记录时间。在故障发生的时候,计算机系统会记录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比如,设备系统完整的故障录波图形,能够为故障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准确分析故障发生位置,加以解决。
2、采用保护装置和后台监控的处理方式
在继电保护的故障信息提示系统中,运行操作人员要详细记录继电保护的故障代码,明确继电保护故障的准确位置、时间和类型,了解继电保护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实行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后台系统,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提升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效率。
3、采用科学有效的继电保护检查策略
在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检查工作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科学方法加以排查:第一,逆序检查策略。当计算机后台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无法准确查找故障位置时,则需要采用逆序检查的策略,逐步排查,直至发现故障位置,适用于保护装置出现误动的现象。第二,顺序检查策略。当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启动或逻辑运行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逐一检查的方式,判定故障位置。第三,整组试验策略。这是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策略,主要是检测继电保护是否仍旧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供电企业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需要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学习,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的继电保护装置原理,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熟悉各种故障及解决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规范操作。以此,有效防止故障问题频繁发生。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目的,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我们的生活、生产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立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及事故处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6(03).
[2] 韩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2016(01).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不稳定 发生原因 事故处理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R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110-01
电力系统以及电网建设在随着电力需求不断扩大和改进,电力系统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继电保护也随之更新升级。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其继电保护部分体现出的作用越加明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继电保护也面临着不稳定的状况,而这也会导致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受到的影响。就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本文以下有具体的分析。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成因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造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人为因素、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因素以及其软件因素。
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人为因素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比例占40%左右。例如安装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或者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接线、检修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养护、运行人员的操作失误等这些都是电网中人为因素而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的现象。
1.2 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因素
(1)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输入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以及电源供应模块等,这些模块装置都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2)继电保护辅助装置。继电保护辅助装置主要包括有三箱操作继电器箱、分相操作继电器箱以及交流电压切换箱等,它们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一般产生的故障主要是由于二次回路绝缘裸露或老化从而导致接地等因素。
(4)断路器。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影响着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而且还对电力系统主接线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5)装置的通道、接口及通信。装置系统最容易发生的故障是通信阻断故障,这些故障直接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1.3 继电保护系统的软件因素
继电保护系统的软件因素主要是导致装置产生拒动或误动现象,而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原因是:软件结构设计不符合规范、测试不标准、分析不准确、编码出错、定值输入/出有误等。
二、继电保护事故常见故障
2.1 定值问题
该类问题主要包括(1)整定计算误差;(2)人为整定错误;(3)装置定值漂移:设备内部元器件出现破损或者是老化;湿度、温度影响;定值漂移问题。
2.2 电源问题
(1)逆变稳压电源问题:相应的波纹系数较高;输出功率较低且稳定性较差;(2)直流熔丝配置问题;(3)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2.3 TA饱和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继电保护测量TA对于二次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系统短路电流的不断增加,中低压系统中的饱和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性、正确性产生直接影响。现场因馈线保护会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拒动,主变后备保护越跳主变三侧开关的事故时有发生。
2.4 抗干扰问题
通過以往的运行经验可以得出通过微机保护的电力设备,其抗干扰性能相对较差,比如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一些对讲机或者是无线通讯设备都会致使电力系统中的的逻辑元件出现误动作。以往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曾出现过因电焊机在实施氢弧焊接时,因受高频信号影响,致使保护电缆之上的微机保护跳闸事故发生。因此在对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安装、基建过程中,都需要严格贯彻相应的反事故技术。
2.5 保护性能问题
这里所讲的保护性能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装置功能,另一个是特性缺陷。部分保护装置在接入直流电流时出现误动;当高频闭保护进行频拍时会产生误动;部分微机保护状态下的动态特性与其静态特性偏离过远也会引起动作结果错误。所以在对事故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上述两者之前的性能之差进行有效分析。
2.6 插件绝缘问题
由于微机保护装置内部的集成度较高,且布线相对紧密。待其长期运行之后,因受静电作用影响,致使插件周围的接线焊点聚集了大量静电尘埃,而在外界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两焊点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导电通道,从而致使插件绝缘性能下降。
2.7 软件版本问题
因所装置设备自身存在的某些质量问题或者是程序漏洞,只有当系统在现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被发现。所以需要继电保护作业人员在实施调试、检验过程中一但发现不正常或者错误现象时,应及时上有关部门上报。
2.8 高频收发信机问题
在对220KV配电线路的保护运行过程中,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导致纵联保护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较差等。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处理方法
1、合理利用计算机提供的故障信息
就系统设备来说,简单故障很快就能被排除,并加以解决,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故障来说,仅仅依靠实践经验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故障数据信息。第一、需要正确看待人为因素。在发生故障之后,现场的断路器跳闸之后,并没有做出对应的提示或者提示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检修人员根本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该故障来说,也无法知道是设备事故还是人为事故。通常情况下,大都属于人为事故,需要及时反映,解决故障问题。第二、在解决事故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对应的故障录波、记录时间。在故障发生的时候,计算机系统会记录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比如,设备系统完整的故障录波图形,能够为故障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准确分析故障发生位置,加以解决。
2、采用保护装置和后台监控的处理方式
在继电保护的故障信息提示系统中,运行操作人员要详细记录继电保护的故障代码,明确继电保护故障的准确位置、时间和类型,了解继电保护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实行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后台系统,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提升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效率。
3、采用科学有效的继电保护检查策略
在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检查工作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科学方法加以排查:第一,逆序检查策略。当计算机后台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无法准确查找故障位置时,则需要采用逆序检查的策略,逐步排查,直至发现故障位置,适用于保护装置出现误动的现象。第二,顺序检查策略。当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启动或逻辑运行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逐一检查的方式,判定故障位置。第三,整组试验策略。这是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策略,主要是检测继电保护是否仍旧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供电企业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需要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学习,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的继电保护装置原理,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熟悉各种故障及解决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规范操作。以此,有效防止故障问题频繁发生。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目的,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我们的生活、生产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立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及事故处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6(03).
[2] 韩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