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是各种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手足口病就是其中一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疾病,患者多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伴有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相继发生皮疹等症状。多数患者可在1至2周内自愈。极少病人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等重症,危及生命。目前有约二十余种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由于此病没有特效药治疗。大家应从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增强抵抗力等方面人手积极预防.尽量避免病毒入侵。
感染初期有何特征?
“我3岁多的孩子最近手上出了不少皮疹。又拉肚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啊?”王女士的疑虑一度引起了全家人的恐慌。
手足口病患者初始症状为低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和臀部皮肤会出现小丘疹,丘疹周围有红晕,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同时,嘴唇、舌、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糜烂面。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成人的免疫力好,发病率相对低。
由于近期季节性变化较大。所以各地医院门诊接收的感染肠道病毒的患儿也明显增多。但事实上,引起幼儿手足口病的很可能是除EV71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故此不要一看见孩子有类似症状就心急。
部分家长在孩子发病初期将丘疹当成“过敏”,乱给孩子涂药膏,尤其是激素类药膏,会破坏人体免疫,反而导致病情加剧,一旦把疱疹弄破。还会引起严重感染。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会误把手足口病当成出水痘。虽然水痘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但水痘的皮疹先发于躯干,并转化为水疱疹、破溃、结痂,同时瘙痒感明显。
正确认清手足口瘸的传染源
“医生。我的孩子曾患过手足口病。还会再次感染吗?”有患者家长为此专门咨询医生。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常见于4至9月,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至6天。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通过食物、水、唾液、空气等媒介经肠道、呼吸道或皮肤接触传播。人群密切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专家强调。有症状的患者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轻型或隐形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尤以轻症和隐形感染者为传播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不少儿童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等发病。通常不严重,并发症不常见。专家建议,幼儿园和学校要做好展间体检。发现有发热、手足口皮疹的孩子。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预防关键词:个人卫生
因为肠道病毒类型众多,加之目前市面上仍未有特效药可以预防柯萨奇、EV71等病毒感染。所以。必须依靠人们从个人卫生习惯入手。尽量避免病毒入侵。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筑起“防病壁垒”:
孩子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保证充足休息,不要让孩子太过疲劳.以免免疫力下降。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饮食清淡多洗手
别让孩子的肠胃负担过重,少吃油腻、燥热、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平时应清淡饮食及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时洗手,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
喝开水、勤消毒、吃熟食
肠道病毒虽然可以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但50℃可以就可以迅速将其灭活,所以开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在手足口病的疾病流行期间,要注意喝开水,食用新鲜熟食。
专家介绍,肠道病毒对一般的物理化学因素抵抗力强。天气潮热的季节最有利于肠道病毒繁殖。所以家长需要定期用沸水煮孩子的玩具、毛巾、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餐具要放进高温消毒柜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曝晒。尤其是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注意切断主要传播途径,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护理有方手足口病患儿早康复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更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都不错。家长还要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以避免胃肠黏膜屏障被破坏后。使病情加重,导致病毒扩散。
●在患病期间,应注意患儿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
感染初期有何特征?
“我3岁多的孩子最近手上出了不少皮疹。又拉肚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啊?”王女士的疑虑一度引起了全家人的恐慌。
手足口病患者初始症状为低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和臀部皮肤会出现小丘疹,丘疹周围有红晕,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同时,嘴唇、舌、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糜烂面。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成人的免疫力好,发病率相对低。
由于近期季节性变化较大。所以各地医院门诊接收的感染肠道病毒的患儿也明显增多。但事实上,引起幼儿手足口病的很可能是除EV71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故此不要一看见孩子有类似症状就心急。
部分家长在孩子发病初期将丘疹当成“过敏”,乱给孩子涂药膏,尤其是激素类药膏,会破坏人体免疫,反而导致病情加剧,一旦把疱疹弄破。还会引起严重感染。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会误把手足口病当成出水痘。虽然水痘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但水痘的皮疹先发于躯干,并转化为水疱疹、破溃、结痂,同时瘙痒感明显。
正确认清手足口瘸的传染源
“医生。我的孩子曾患过手足口病。还会再次感染吗?”有患者家长为此专门咨询医生。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常见于4至9月,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至6天。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通过食物、水、唾液、空气等媒介经肠道、呼吸道或皮肤接触传播。人群密切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专家强调。有症状的患者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轻型或隐形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尤以轻症和隐形感染者为传播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不少儿童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等发病。通常不严重,并发症不常见。专家建议,幼儿园和学校要做好展间体检。发现有发热、手足口皮疹的孩子。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预防关键词:个人卫生
因为肠道病毒类型众多,加之目前市面上仍未有特效药可以预防柯萨奇、EV71等病毒感染。所以。必须依靠人们从个人卫生习惯入手。尽量避免病毒入侵。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筑起“防病壁垒”:
孩子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保证充足休息,不要让孩子太过疲劳.以免免疫力下降。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饮食清淡多洗手
别让孩子的肠胃负担过重,少吃油腻、燥热、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平时应清淡饮食及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时洗手,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
喝开水、勤消毒、吃熟食
肠道病毒虽然可以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但50℃可以就可以迅速将其灭活,所以开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在手足口病的疾病流行期间,要注意喝开水,食用新鲜熟食。
专家介绍,肠道病毒对一般的物理化学因素抵抗力强。天气潮热的季节最有利于肠道病毒繁殖。所以家长需要定期用沸水煮孩子的玩具、毛巾、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餐具要放进高温消毒柜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曝晒。尤其是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注意切断主要传播途径,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护理有方手足口病患儿早康复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更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都不错。家长还要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以避免胃肠黏膜屏障被破坏后。使病情加重,导致病毒扩散。
●在患病期间,应注意患儿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