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是教学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如何在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它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需要,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指导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指导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过去我也叫学生预习,但只要求学生读读生词,看看课文,没有作指导。这样,学生的脑筋没有真正开动起来,收效甚微。后来,我加强了对预习的指导,并逐步把课前预习引进课内进行,把指导预习作为英语课文教学的一个程式规定下来。
指导预习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来确定预习的内容。开始时,可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作扼要提示,介绍本课的学习重点,提出学习要求等。然后由学生自己阅读,把重点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标记出来,翻阅工具书,初步弄通难懂的词、句和语法要点,或根据教师的要求,用英语编写段意和复述提纲,准备叙述课文和回答问题。指导预习要有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每次布置预习,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时,教师一边巡回指导,一边留心观察。学生则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他们手口眼脑并用,认真思考,反复练习。不但基础好的同学在刻苦钻研,就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在认真读书。可见,他们的潜在智力正在得到发挥,他们的自学习惯正在逐步培养起来。
二、精讲课文,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预习,对生词已会拼读,对一般的短语和句子已能理解,教师就不必从头到尾地讲解了,只要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精讲即可。所谓“精讲”,一是要讲得精,不要“贪多嚼不烂”,而要使学生学一课有一“得”;二是要对学生启发得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或词语进行分析比较,层层深入,犹如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去剖析,使他们把握重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后启发他们进行扼要归纳,抓出规律性的知识,进而形成能力。
精讲课文,一要精讲中心句子,中心句子是一篇课文语法要点的体现,抓住了中心句子也就抓住了教材的重点。二要抓住句子结构。英语的句子结构往往和汉语不同,而我们的学生则喜欢用汉语的框框去套,常常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句子来。因此,教师在精讲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那些典型的句子结构,弄清其特点和用法,在分析比较过程中,可用设问启发的方法进行,这样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启迪智慧,做到“启而可发”。精讲课文,三要抓住常用动词。英语动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也要有所选择地抓住一两个常用动词进行精讲,使学生弄懂这些动词的不同含义、搭配能力和习惯用法,同时告诉他们要注意词义、用法的“同”与“异”,学会分析与综合。
实践证明,这样设置问题,精讲重点,辅以教师精要的引导、点拨、归纳,能使学生开阔思路,提高兴趣,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
三、组织练习,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除了设计一些有关听说读写的练习,组织学生反复操练外,还要特别注意结合精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例如,按照一定的情景进行操练,看图写话,叙述课文,改写课文,听写、造句、填空、翻译、改错,按照课文内容提问和回答等。在方式上主要是口头,有时也使用笔头。
1.练关键词。备课时围绕中心句子将课文内容用关键词改写成短文,操练时将短文逐句念给学生听,然后就短文内容进行对话。
2.练句型。精讲课文时,教师已教会学生掌握句型的意义和用法,并已归纳出句型结构,操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按句型进行各种句型练习。
3.练语法项目。例如,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补不易为学生掌握,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有些动词不定式带to,有些不带to,从道理上很难说得明白。精讲课文时作扼要归纳之后,通过大量练习,就可以使他们脱口而出了。又如,练习时态时,教师可以拟个题目(例如to write a composition),叫学生就这个题目造出3种或5种常用时态的句子。这样操练,既使学生熟悉语法规则,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4.练表达法。英汉互译,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告诉学生要灵活运用,不要拘泥于一种。例如:“他的英语很好”。可引导学生造出以下句子:He is expert at English.He studies English very well.He is very good at English.He has done in English.He masters English well.He has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等等。这样既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又掌握了新词汇的用法。
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通过为他们提供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就有可能唤起学生内心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英语课的芬芳。
一、指导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指导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过去我也叫学生预习,但只要求学生读读生词,看看课文,没有作指导。这样,学生的脑筋没有真正开动起来,收效甚微。后来,我加强了对预习的指导,并逐步把课前预习引进课内进行,把指导预习作为英语课文教学的一个程式规定下来。
指导预习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来确定预习的内容。开始时,可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作扼要提示,介绍本课的学习重点,提出学习要求等。然后由学生自己阅读,把重点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标记出来,翻阅工具书,初步弄通难懂的词、句和语法要点,或根据教师的要求,用英语编写段意和复述提纲,准备叙述课文和回答问题。指导预习要有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每次布置预习,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时,教师一边巡回指导,一边留心观察。学生则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他们手口眼脑并用,认真思考,反复练习。不但基础好的同学在刻苦钻研,就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在认真读书。可见,他们的潜在智力正在得到发挥,他们的自学习惯正在逐步培养起来。
二、精讲课文,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预习,对生词已会拼读,对一般的短语和句子已能理解,教师就不必从头到尾地讲解了,只要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精讲即可。所谓“精讲”,一是要讲得精,不要“贪多嚼不烂”,而要使学生学一课有一“得”;二是要对学生启发得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或词语进行分析比较,层层深入,犹如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去剖析,使他们把握重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后启发他们进行扼要归纳,抓出规律性的知识,进而形成能力。
精讲课文,一要精讲中心句子,中心句子是一篇课文语法要点的体现,抓住了中心句子也就抓住了教材的重点。二要抓住句子结构。英语的句子结构往往和汉语不同,而我们的学生则喜欢用汉语的框框去套,常常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句子来。因此,教师在精讲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那些典型的句子结构,弄清其特点和用法,在分析比较过程中,可用设问启发的方法进行,这样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启迪智慧,做到“启而可发”。精讲课文,三要抓住常用动词。英语动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也要有所选择地抓住一两个常用动词进行精讲,使学生弄懂这些动词的不同含义、搭配能力和习惯用法,同时告诉他们要注意词义、用法的“同”与“异”,学会分析与综合。
实践证明,这样设置问题,精讲重点,辅以教师精要的引导、点拨、归纳,能使学生开阔思路,提高兴趣,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
三、组织练习,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除了设计一些有关听说读写的练习,组织学生反复操练外,还要特别注意结合精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例如,按照一定的情景进行操练,看图写话,叙述课文,改写课文,听写、造句、填空、翻译、改错,按照课文内容提问和回答等。在方式上主要是口头,有时也使用笔头。
1.练关键词。备课时围绕中心句子将课文内容用关键词改写成短文,操练时将短文逐句念给学生听,然后就短文内容进行对话。
2.练句型。精讲课文时,教师已教会学生掌握句型的意义和用法,并已归纳出句型结构,操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按句型进行各种句型练习。
3.练语法项目。例如,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补不易为学生掌握,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有些动词不定式带to,有些不带to,从道理上很难说得明白。精讲课文时作扼要归纳之后,通过大量练习,就可以使他们脱口而出了。又如,练习时态时,教师可以拟个题目(例如to write a composition),叫学生就这个题目造出3种或5种常用时态的句子。这样操练,既使学生熟悉语法规则,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4.练表达法。英汉互译,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告诉学生要灵活运用,不要拘泥于一种。例如:“他的英语很好”。可引导学生造出以下句子:He is expert at English.He studies English very well.He is very good at English.He has done in English.He masters English well.He has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等等。这样既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又掌握了新词汇的用法。
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通过为他们提供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就有可能唤起学生内心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英语课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