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大米淀粉的研磨动力学研究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籼米为材料,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水溶性淀粉,研究不同研磨程度的淀粉的水溶性和黏性,建立基于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研磨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淀粉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变化规律分别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二次模型描述可以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在25℃溶解时淀粉的运动黏度随球磨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溶解时呈指数规律下降。淀粉的含水率对研磨后的淀粉溶解率和运动黏度有较大影响。较低含水率时,溶解率的变化速度常数较高,淀粉的运动黏度可更快地达到最大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对研磨效果的预测和指导研磨参数的确定具有较大的
其他文献
通过实地调查,对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生境进行调查,基本摸清小陇山林区野生兰科资源,发现兰科兰属植物2种1变种。对发现的兰科兰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物学性状、
2005-2006年对甘肃的蕨菜天然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省食用类天然蕨菜有4种,面积36.87万hm^2,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天然林区;年产量1150.36t,加工能力188t.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以沈阳生态试验站一组持续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不同降水年景作物对施肥的增产反应及水分对肥料增产的促进作用,估算了下辽河平原地区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
在兰州皋兰山垒洼山林场,选择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刺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兰州皋兰山垒洼山林场蠋敌的形态、生活史、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城郊区不同水源灌溉条件下土壤磁化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磁畴状态。结果表明:不同水源灌溉条件下,土壤磁化率均服从正态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半方差函数均符合球状模型,具有中等变异程度;变程变化在5.14~10.08 km。污灌区和清灌区的土壤磁化率差异明显,东西(EW)和西北—东南(NW-SE)方向的变异最大,土壤磁性物质主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粮食中微量铅的新方法,以南阳彩色小麦为材料,用微波压力消解技术快速处理样品,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国家颁布标准方法(GB/T5009.12-2003)进行比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