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越来越多,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当今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也在新的教学手段下变得更为重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包括阅读、写作、研究等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
  一、 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新课改中强调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进步,也是国家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不断深化的要求,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信息技术下的许多直观、可视的教学资料都可以转化成课堂教学的素材,在小学的课程中,有好多可以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背景材料、图片文字、主题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与此课文相关的影片,让学生感受整篇课文的主题色彩,然后再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更新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 借助多媒体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水平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环境效果,而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切身感受,在讲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标准而且富有感情的语言环境,感知整首词的语言魅力,然后再播放与课程内容中的相关镜头,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想象周郎英姿勃发的场景,唤起学生内心对词感受的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怀。
  三、 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满堂灌,从头讲到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进行重复机械的工作,教师吃力,学生接受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不足,许多具有人文色彩的语言环境都难以真正的展现,比如在讲《胡同文化》这一课时,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文化”这一词的真正内涵,如果借助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阅读一些资料,观察一些图片,查阅一些古籍,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胡同文化的真正内涵,增加语文教学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 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承载着中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的课本里面有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鉴赏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播放有关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文化氛围中完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 借助多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在结束一节课的内容之后,布置的作业往往是口头或书面作业,没有丰富的感情表达和丰富的趣味性,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为我们提供较多具有趣味性的题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多媒体的设计,使得学生在课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复习环境,及时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课堂的同时,也带来了好多使用的误区,导致了好多教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教育手段先进、教育理念落后
  现代化信息技术要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論为基础,新课改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走了这一教学过程的形式,并没有真正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仍然是“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将“人灌”变成了“机灌”,徒有其表。
  2. 每节课必用多媒体,空走形式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所以教师在每节课不论课本内容是否适合多媒体,都无一例外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使用的课件只是漂亮的绣花枕头,只用简单的图片和文字,并没有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内容,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造成了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这与现代提倡的高效课堂的理念背道而驰。
  3. 朗诵环节减少,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降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接触了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这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但是也适当地减少了学生真正用心读书的时间,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阅读就是培养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有好多文章只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才能对整篇文章做出感情的共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4. 多媒体手段运用失当,课堂效果不高
  现代社会网络资源发达,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有好多教师在网上直接下载课件,毫不改动,根据他人的思维去进行授课,不深入挖掘教材,课件容量大,甚至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导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自然没有很好的理解新授课知识,进行当堂检测就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被课件的花哨所吸引,并没有真正在学习上用心。
  参考文献:
  [1]刘婷,阳德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教书育人》,2009年第4期.
  [2]彭红梅.《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优整合》.《江西教育》,2009年第6期.
  [3]韦杰.《浅谈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第7期.
  [4]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8期.
  [5]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
  [7]教育部.语文课程规范(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解读和运用教材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教材当做唯一资源,为教教材而教教材;有的教师将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割裂开来;也有教师抛弃教材,只把教材作为引子,授课时脱离文本,游离于教材之外。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材解读和运用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创造性;教材  一、 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摘 要:现在的课堂越来越注重师生互动,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在一堂四十分钟课中如何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又能达到各种要求,这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多年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对各种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真正的课堂是没有单一且固定的教学方法的,往往在一堂课中穿插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接下来主要谈一下用得比较多
摘 要:本文从《弟子规》说起,通过对《弟子规》的优点,文章最后着重提出了《弟子规》在语文学科渗透的模式。  关键词:《弟子规》;语文教学;素质与修养  一、 《弟子规》概述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弟子规》启蒙教育读物蕴含着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的集中反映,华夏子孙世世代代奉之为圣贤之书、经典著作。新时期,素质教育提出“坚持育人
摘 要:选修作业要体现选修课的特点,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也要重视鉴赏、评价、比较、探究、实践等方面的训练,还要注意设题的多角度、题型的多样化、能力的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  关键词:选修课;作业设计;特殊性;层次性;趣味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