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促进学校体育训练的优质发展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新理念的出现,必然在相应的措施上有相应的调整。以前中学体育训练活动是以传统的体育活动相配套,训练内容闷而单调,并且以竞技项目和形式项目为主,本着从培养现代中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校训练队竞技水平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出发,在现代中学的体育训练中,笔者认为应该加入一个新的元素和概念——激励训练。激励训练,其实就是训练者(教师或者教练)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被训练者(学生或者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体育训练的优质化发展。
  激励训练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训练动机,指导个人行为,使个人的需要与学校体育训练的目标结合起来,达成体育训练的最大优化。
  
  一、对中学体育训练实施激励训练的原因
  
  1. 中学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基本成熟,骨骼已经基本骨化。骨骼较坚固,能承受较大负荷量。身体肌肉主要向横的方向发展。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仍在继续发育和完善,具备了更大适应性。此外,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已发育完全,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稳定,性机能也趋于成熟。参加体育活动和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大脑机能的发育和完善。所以,激励训练教育从体育训练的意义和目的入手,通过激励手段,使训练内容、方法和要求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体育训练运动有所收获,不断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2. 中学生的心理因素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把体育活动和个人的未来生活道路联系起来,是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体育训练有苦,有累,有高兴,有悲伤,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而激励训练让中学生参与了运动,享受了体育,提高了素质,增进了身心健康,养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是激励训练的本质之处。
  3.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激励训练的新特点
  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关注的核心。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及怎样培养人都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根本。在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激励训练追求的是对人的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激励训练的目标之一。中学的体育训练中实施激励训练可以适应普通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普通高中的学生只有在体育个性得到发挥和享受体育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去参与包括训练在内的体育活动。所以,尊重学生的体育个性是激励训练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
  
  二、如何实施体育训练的激励训练
  
  1. 学校激励训练的硬件方面: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激励学生的训练态度,影响体育训练的效果
  1.1因地制宜,抓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好的、标准的体育场地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在我校,学校主管体育部门和学校体育科对体育场地和器材有全盘规划、统筹安排的战略方针。学校从1998年开始动工改建旧运动场地,两年后,我校拥有了37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地。其中建有标准的100米直形跑道,165米的圆形跑道。三个国际标准的篮球场地,标准的羽毛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此外,我校还根据本校的运动特点和体育运动设施的实际情况,改建了两个毽球场地,充分发展了本校的体育重点项目毽球。好的运动场地才能让学生有好的运动享受,学校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充分突出了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和兴趣。
  1.2体育课余训练的相应调整
  体育新理念也带动了体育训练措施的相应调整。本着学校体育教学向健康体育过渡发展,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最终目的,我们在中学体育训练中做了以下的调整:(1)理论活动:加大理论部分的比重。一方面,适当增加学校体育的理论学习时数和体育理论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为学校体育训练实施激励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把一些体育欣赏(如兄弟学校运动会、区市运动会、奥运会的运动项目的介绍)结合到体育理论部分中,以激发我校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2)实践活动教材:把一些在社会开展比较普及,而对技术、场地设备要求不太高的、学生又喜闻乐见的项目,作为我校体育训练课的实践活动教材,如:毽球、女子跆拳、击剑、街舞、武术等。(3)在执行训练教材过程中,还注重体育校本课程和项目的优质发展。
  1.3改革体育评价的办法
  教育事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体育工作也不例外,体育评价代替了以往的体育考核。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除了技术训练外,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学生训练的自觉性、进步程度和思想品质等的因素,我校体育训练考核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学习态度、知识和技能、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评价。通过体育训练评价的多种形式,包括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等形式,打破了以前体育活动的评价制度,尊重了中学生的主体发展,尊重了高中学生的体育个性,提高了训练队的竞技水平,促进了训练队的发展。
  2. 学校激励训练的软件方面:在训练中适当地运用激励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沟通无极限
  恰当的沟通可以塑造教练的亲和力,对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也大有益处。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沟通不外乎存在于两个主要形式:训练课堂上沟通和训练课堂外沟通。其中训练课堂上的沟通主要表现教练员根据学生训练课堂时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目的的交流,形式有:语言引导、肢体动作、情感交流等。训练课堂外的沟通包括有:和学生的私下“约会”;网络形式的沟通;还有卡片(教学难点)沟通等形式。
  2.2把赞扬说出来
  作为体育训练的老师或者教练,我们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赞扬是表示对学生的欣赏和感谢,它能给学生喜悦的心情和努力的动力。在学校体育训练中,冷冰冰的面孔和硬梆梆的言语则有可能让学生接受到错误的技术动作的教学,从而让好事变坏事,进步变退步,大大影响了训练的效果。体育训练有其独特性,它比较累和烦躁,所以教练员应该在训练课上全班公开表扬,这样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训练,而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在未来的学习中为荣誉而努力。
  2.3给学生最需要的
  在中学,训练队员各自的心理、生理、学习的目的、个性、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的需求也不一样。激励训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贴合学生的需求,通过创造条件和激励发展等方法最大量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我们体育教练对激励训练的追求是“最有效的激励,一定是让学生感到感动和惊喜的那种”,从而最大优化学校的体育训练,创造最大的训练效果。
  2.4目标激励
  目标也是一种激励,在体育训练中给学生一个目标(包括技术目标、单元目标、素质教育目标等),激励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去完成训练任务和训练工作。目标是训练队员们努力的依据,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随着队员们对目标的逐步实现,训练队员们就会越有成功感,从而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主动的方向努力。学校体育训练队的激励训练是由目标铺成的。
  
  三、我校实施“激励训练”的成果
  
  激励训练,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学生参与了激励训练,促进了身体健康,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以下是我校在实施享受体育的优质活动中的一些成绩。
  1. 调动了学生训练的主体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我校在实施激励训练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便是学校体育特长生和体育爱好者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和参与锻炼的人数有了明显的改观。通过问卷调查,有98%(200⒎年问卷)的学生认为在开展激励训练后,自己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和认识都提高了,觉得学校体育训练比以前有意思了。
  2.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激励训练实施以后,许多同学(主要是体育特长生和体育爱好者)反映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了。例如,同学们写道:“我要证明给老师和队友们看,我的球技是一流的。”“我的性格改变了,我不再暴躁如雷了,因为我的技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要挑战自我,我要变自卑为自信!”
  3.学校体育训练中的竞技成绩和训练成果有不凡的表现
  在学校体育训练中实施激励训练的活动,学生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也有了好的表现。自2004年实施激励训练后,我校的跆拳道队、击剑队、羽毛球队和毽球队在市、区中小学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激励训练是对学校训练队员内心活动状态的激发,具有推动并引导行为朝预定目标奋斗的作用。当今学校体育正处于一个再发展的阶段,体育工作者们同样面临着新课标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出色的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者,应该具备推动体育事业(包括体育训练)发展,带领体育工作前进的各种能力,如决策能力、动员能力、激励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通过学校体育的激励训练,教练者们学会了用艺术的方法来激发训练队员们学习和训练的潜能,提高训练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平凡的训练中创造不平凡的成绩。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除了传授体育技能、技术、理论和提高学生体质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我校体育激励训练活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涛总编:《体育师友》,广州:《体育师友》杂志社,1996.
  [2] 朱万银主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广州市南海中学)
其他文献
以砚为题,青山美田喻青田为意,择青田砚为其名。秉承“师法自然,提升品性。”设计师在繁华间创造出大隐于市的心灵场所,三五好友品茶论道、把酒言欢、闻香歌韵……青田砚成为同道
根据本校两年多来新课程改革经验,现就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浅谈自己的点滴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好课的六要素    1、好课有德。每位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有德包含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育内涵,师生之间长期有德造就了德高望重的教师,师生之间指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学生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水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水稻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因此,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应注重对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确保水稻的品质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水稻,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应做好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使该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水稻的品质。  1、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1)科学选种
本文研究了由区域电网间互联形成的互联电网的动态稳定性的特点、论述了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互联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控制策略.
花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是阜蒙地区主要优势经济作物,基于人工种植模式制约花生规模化生产和效益增长,基于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适宜我县种植习惯和地域特点,农机部门比较重视推广,因此在阜蒙地区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一直较高。简单的讲,用机械完成花生生产农艺过程的技术就是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即花生从耕到种植、收获、摘果等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不仅省工省时,减少人工作业损失,还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
摘 要:阐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其包括体育课程的总目标、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目标、体育课程的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概述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课程目标的纵向层次;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
发展绿色生产,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就是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水稻绿色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和模式,以此提升稻米品质和稻田种养综合效益。  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路径  优质(特殊)品种 秸秆返田 机械化幼苗 水稻虾(鱼)共生 科学施肥处理水 绿色害虫防治 收获。   1、选择优良品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宜机械化的水稻品种。  2、秸秆机械粉碎返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