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激基缔合物荧光寿命探究水性分散体成膜过程中粒子间分子链相互融合

来源 :涂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水性分散体成膜过程中粒子间分子链相互融合的过程,采用合成的芘丁酸二羟基丙酯作为荧光扩链剂,合成荧光标记型水性聚氨酯以及结构相近的未标记型水性聚氨酯,将荧光标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与过量的非标记水性聚氨酯混合成膜,采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测量纯标记分散体与其混合膜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寿命,通过建立激基缔合物荧光寿命和荧光物质浓度之间的线性方程,计算得出颗粒融合深度来表征融合过程.结果 表明:在成膜粒子分子链相互融合阶段,荧光标记分子链扩散进入非标记区域使得荧光标记浓度降低.对研究水性聚氨酯颗粒粒子融合深度与成膜温度、粒径、软段含量、交联度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附着力促进剂对销阴极板表面环氧涂层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拉拔实验、盐雾实验、硫酸锌浸泡实验以及交流阻抗测试,系统研究了磷酸酯类和硅烷偶联剂类附着力促进剂对环氧涂层附着力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附着力促进剂可以明显提升环氧涂层和铝基材的结合力,添加3%附着力促进剂2063的涂层附着力最优,可以达到12.85 MPa,破坏类型以层间破坏为主;但是交流阻抗图谱显示其低频区的阻抗值比附着力促进剂4512的低2个数量级,通过盐雾实验和硫酸锌浸泡实验也可以看出附着力促进剂4512可以显著提升环氧涂层的耐腐
高速铁路的开通降低了游客出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影响旅游活动空间集聚规律,形成同城化、网络化等现象.以黔桂云三省39个市州为案例地,采用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动态,构建回归模型考察高速铁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明确高速铁路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结果 显示:高速铁路开通后区域内旅游发展水平普遍提高,并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态势:贵州以贵阳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云南以旅游发达地区散状分布,而广西呈现出桂林、南宁两核遥望之态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客运产品谱系化特征不明显,在铁路网规模扩大、运营场景复杂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和复杂的旅客异质性出行需求.在阐述国外铁路客运产品谱系化特征和做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客运产品分类的适应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铁路客运产品实现谱系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基于我国铁路设施设备条件、经营管理方式和列车开行特点,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提出以“车-流”匹配效益最优为目标的客运产品谱系化设计思路和谱系结构框架,对巨量复杂需求用有限品类列车分类匹配运输资源、服务水平、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等内容,对推动铁路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影响,结合X-13ARIMA-SEATS季节调整模型的自动识别最优ARIMA模型和检测突发事件离群值功能,使用脉冲函数和阶梯函数设计基于离群值的突发事件的干预变量,构建铁路客运量的时间序列ARIMAX干预模型,对铁路客运量近年受到的SARS疫情、铁路客票实名制政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冲击趋势进行干预比较分析.结果 显示,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量冲击较大,SARS疫情在冲击滞后的第5~6期铁路客运量基本得到恢复,新冠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量冲击一直在
植被固碳能力对气象条件十分敏感,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分析广东省植被固碳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规律,并定量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而言,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植被固碳能力强,多年平均固碳量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区域排序为:粤北、粤西、粤东、珠三角.从时间变化而言,2001—2020年广东省植被固碳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植被固碳量介于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