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院疼痛门诊使用毒麻药品使用情况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统计2012年我院疼痛门诊使用毒麻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2年疼痛门诊的麻醉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统计药品使用种类、使用比率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分析。结果 2012年的568疼痛门诊处方中毒麻药品种类有六种,分别为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这六个种类药物的使用比率分别为35.39、22.12、17.96、12.68、10.04、1.76,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UI为1.06,其它的均小于1。结论 我院疼痛门诊的毒麻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 疼痛门诊;毒麻药品;使用情况
  毒麻药品是受国家法律严格管理监控的特殊管理的药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易产生身体、精神依赖性。是治疗癌症疼痛和其他剧烈疼痛的首选药,合理使用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不当影响患者心理和生理健康,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近年来,为加强我国麻醉药品的管理,国务院、卫生部先后颁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临床使用指导原则》[1]。现就2012年我院疼痛门诊使用毒麻药品使用情况做以下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疼痛门诊的麻醉处方,分析统计其药品种类,使用比率。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DDD),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2]以限定日剂量数(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DDDs排序在前表示用药频率高,DUI≤1为用药合理。计算方法: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UI=DDDs/总用药天数。
  2 结果
  2012年疼痛门诊的麻醉处方共计568份,其中男345份,占60.74%,女223份,占39.26,分析统计药品种类、使用比率、DUI,见表1。
  3 讨论
  麻醉性镇痛药仅限于剧烈疼痛患者的短期使用和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属于须严格管理的药物之一,若滥用会造成严重药物依赖和社会危害。
  从本次的统计数据显示,我院2012年的568疼痛门诊处方中毒麻药品种类有六种,分别为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这六个种类药物的使用比率分别为35.39、22.12、17.96、12.68、10.04、1.76,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UI为1.06,其它的均小于1,吗啡缓释片DUI>1,在我院应用广泛,说明我院临床医师在癌症治疗中符合“首选无创途径给药”的原则,口服吗啡缓释片是中、重度癌痛患者止痛首选[3]。我院除吗啡缓释片DUI>1,其余麻醉药品DUI均小于1,说明大多数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吗啡制剂已占据主导地位,基本符合WHO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这些剂型具有长效作用,不仅为癌痛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还因为疗效确切,作用持久,使用方便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我院对于疼痛病人大多数采取单一用药。根据WHO推荐的“镇痛三阶梯用药方案”,按阶梯用药,不仅从弱到强,还要注意联合用药[4],吗啡作为强阿片类药物的代表药,是缓解中、重度疼痛很有效的阿片类药物,长期口服吗啡是公认的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法[5]。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作用时间短,强度弱,其中间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蓄积容易出现中枢性副作用,故不是持续性镇痛的理想药物,我院在急性发作的疼痛中用得比较多,比如尿路结石、肾绞痛、胆结石等引起的剧烈疼痛。
  综上所述,我院疼痛门诊毒麻药品的使用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规范,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在杜绝滥用毒麻药品的同时,更加合理的使用毒麻药品,为患者最大程度的减轻疼痛。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麻醉药品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7]38号.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72,182-427.
  [3] 司可意.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116-117.
  [4] 司凯英,刘福清,田波,等.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4):346.
  [5] 杨克元.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药事,1999,13(2):90-9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儿科门诊婴幼儿合理用药咨询情况。方法 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药房窗口咨询记录本上统计出2012年8——2013年8月婴幼儿用药咨询记录412份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些资料按咨询服务对象、咨询内容、抗生素药品类别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 咨询者身份构成为患者(50.5%)、医生(22.3%)、护士(13.8%);常见的咨询内容为用法用量(30.8%)、不良反应(20.4%)、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疫源地范围内鼠类感染分布特点及当地人群既往感染发病情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主要采用夹夜法,以食物为诱饵,暮布晨收;无菌剖取鼠肺,每只鼠一份,分装于无菌塑料袋中,在液氮冷冻罐中保存送化验室检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采集密切接触者、附近居民血清及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gG抗体。结果 通过三年连续监测,野鼠的平均带毒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