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目的 探究危重症急诊患者的抗生素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根据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所接触到的240例危重症急诊患者。其中:196例治疗处方中含有抗生素.随机选取其中150人作为研究对泵结果:查出5单不合理用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概率为3.33%。共3例出现不明原因高烧。5例严重呕吐、头晕.1例出现急性支气管炎。1例出现病毒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7%。抗生素主要用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联合用药方式多为单独用药或双联用药结论:由于急诊危重症者发病情况急、发病地点不确定.身边监护人不确定.急诊时常常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细菌或病毒感染.但使用缺少必要性和必要条件.出现抗生素滥用情况.导致不良反应以及不合理处方出现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抗生素;临床治疗;分析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许多副作用。
急诊在医学治疗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尤其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技术几乎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全部内容.由于危重症者发病较急.且症状较为严重一般院前救治内容不佳.主要依靠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进行救治一般来讲为了延缓急诊患者病情发展或者为达到快速抢救的目的。会使用抗生素.但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医师无法准确判定抗生素的使用量和必要性.所以就造成了急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本文根据我院近年急诊危重症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浅谈应对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所接触的240例危重症急诊患者.随机选取其中150例处方中含有抗生素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0人,女性60人,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1岁,患者平均年龄(53.4±2.3)岁。
1.2 研究方法
跟踪观察研究对象6个月。含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以及出院后.观察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急诊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抗生素使用必要性、急要性.患者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过敏、休克等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 4.0i软件包.其结果以百分比表述.以P<0.05作为判定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的标准。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2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共出现196三例含抗生素处方治疗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51.67%,选取的150名研究对象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所示:由上述内容可看出头抱类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且远高于青霉素与红霉素两者.其统计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处方中单独使用抗生素80单.双联用药61单:三联以及三联以上用药8单.静脉点滴用药128例.口服用药6例.肌肉注射16例. 静脉点滴、单独用药、双联用药是抗生素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时最常使用的用药方式不良反应10人由于抗生素造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7%,其中:196例治疗处方中含有抗生素.随机选取其中150人作为研究对泵结果:300份处方中共查出l5单不合理用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概率为3.33%。共3例出现不明原因高烧.5例严重呕吐、头晕.1例出现急性支气管炎.1例出现病毒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7%。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危重症急诊中抗生素滥用情况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7%,也较为理想.但仍不能避免抗生素非必要性、急要性使用由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头抱菌类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最高.头抱类抗菌素与青霉素、红霉素最大的不同在于头抱不仅具有抑菌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并且作用于全身.若不根据患者病情而滥用头抱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过敏、休克等.该结论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虽然危重症急诊患者病情较重.需首先控制病情.延缓发展.但在头抱菌类抗生素非必要使用情况下.可由青霉素、红霉素等其他抑菌类抗生素代替.在病情不明时.抗生素类药物慎用原因有三.其一头抱属于杀菌类抗生素.青霉素等属于抑菌类抗生素.危重症急诊患者多数伴有发烧、发热情况.对于情况不明的发烧、发热急诊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延误进一步治疗:其二.头抱菌类抗生素由于杀菌效果较好.所以问世以来已基本取代青霉素、红霉素等抑菌剂.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病毒抗药性增加.尤其在危重症急诊中患者死亡风险是平常的三陪:其三.头抱菌类抗生素虽然抑菌、杀菌效果较好.但同样会破坏患者机体免疫力.对于肾功能障碍、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在未明确前提的条件下使用头抱会增加患者生命风险另外对于急诊中有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者慎用抗生素.由于此类疾病可由细菌或是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会影响检查结果总而言之.抗生素虽然在危重症急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非必要性、急要性患者慎用抗生素.对于头抱的使用更要慎重.可使用螺旋霉素、红霉素等替代.抗生素的使用不可凭借经验.而应结合微生物检测、影像检测结果使用。
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正常益生菌群,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刘丹平,郭伟,徐博,唐龙,王菊兰,姬新才. 急诊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S1)
2.胥小东. 基层医院急诊患者用药监护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02)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抗生素;临床治疗;分析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许多副作用。
急诊在医学治疗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尤其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技术几乎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全部内容.由于危重症者发病较急.且症状较为严重一般院前救治内容不佳.主要依靠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进行救治一般来讲为了延缓急诊患者病情发展或者为达到快速抢救的目的。会使用抗生素.但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医师无法准确判定抗生素的使用量和必要性.所以就造成了急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本文根据我院近年急诊危重症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浅谈应对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所接触的240例危重症急诊患者.随机选取其中150例处方中含有抗生素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0人,女性60人,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1岁,患者平均年龄(53.4±2.3)岁。
1.2 研究方法
跟踪观察研究对象6个月。含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以及出院后.观察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急诊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抗生素使用必要性、急要性.患者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过敏、休克等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 4.0i软件包.其结果以百分比表述.以P<0.05作为判定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的标准。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2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共出现196三例含抗生素处方治疗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51.67%,选取的150名研究对象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所示:由上述内容可看出头抱类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且远高于青霉素与红霉素两者.其统计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处方中单独使用抗生素80单.双联用药61单:三联以及三联以上用药8单.静脉点滴用药128例.口服用药6例.肌肉注射16例. 静脉点滴、单独用药、双联用药是抗生素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时最常使用的用药方式不良反应10人由于抗生素造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7%,其中:196例治疗处方中含有抗生素.随机选取其中150人作为研究对泵结果:300份处方中共查出l5单不合理用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概率为3.33%。共3例出现不明原因高烧.5例严重呕吐、头晕.1例出现急性支气管炎.1例出现病毒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7%。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危重症急诊中抗生素滥用情况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7%,也较为理想.但仍不能避免抗生素非必要性、急要性使用由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头抱菌类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最高.头抱类抗菌素与青霉素、红霉素最大的不同在于头抱不仅具有抑菌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并且作用于全身.若不根据患者病情而滥用头抱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过敏、休克等.该结论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虽然危重症急诊患者病情较重.需首先控制病情.延缓发展.但在头抱菌类抗生素非必要使用情况下.可由青霉素、红霉素等其他抑菌类抗生素代替.在病情不明时.抗生素类药物慎用原因有三.其一头抱属于杀菌类抗生素.青霉素等属于抑菌类抗生素.危重症急诊患者多数伴有发烧、发热情况.对于情况不明的发烧、发热急诊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延误进一步治疗:其二.头抱菌类抗生素由于杀菌效果较好.所以问世以来已基本取代青霉素、红霉素等抑菌剂.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病毒抗药性增加.尤其在危重症急诊中患者死亡风险是平常的三陪:其三.头抱菌类抗生素虽然抑菌、杀菌效果较好.但同样会破坏患者机体免疫力.对于肾功能障碍、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在未明确前提的条件下使用头抱会增加患者生命风险另外对于急诊中有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者慎用抗生素.由于此类疾病可由细菌或是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会影响检查结果总而言之.抗生素虽然在危重症急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非必要性、急要性患者慎用抗生素.对于头抱的使用更要慎重.可使用螺旋霉素、红霉素等替代.抗生素的使用不可凭借经验.而应结合微生物检测、影像检测结果使用。
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正常益生菌群,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刘丹平,郭伟,徐博,唐龙,王菊兰,姬新才. 急诊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S1)
2.胥小东. 基层医院急诊患者用药监护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