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潜能生是“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可能让他们开发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潜能生;元认知策略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55
潜能生是“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每一个潜能生都希望能得到证明和肯定,借助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措施,有可能让他们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如何开发这一部分中学生的潜能,是教育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研究目的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率先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因此其核心意义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认知。[2]此后教育学、心理学的很多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各自提出独到的见解。大多学者倾向认为元认知的概念蕴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 [3]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目的和核心。[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4]
地理是高中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学科性很有特点:自然地理以自然客观事物为基础,注重的是内在逻辑的分析和演绎;人文地理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注重的是归纳思维。因此,要学好地理,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达不到学科要求,他们因此害怕地理。然而,学生成绩不佳并非全是智力因素,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发自己的潜能空间,成绩暂时落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理学科的潜能生。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学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具备较高的元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成功。{1}潜能生的智力水平与正常生相差无几,但元认知能力较正常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想要提升潜能生的学习成绩,单纯的知识性“补课”治标不治本,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可以从根源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本文尝试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对潜能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潜能生界定标准:
(1)学科标准:近三次统一考试地理成绩居年段后50%。
(2)观察法:上课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自述法:自述學习困难,尚未发挥自身潜能。
综合考虑以上3点,在本校高二文科班选取地理学科潜能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 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选修课时间进行元认知训练,时间为3个月。
2、方法
(1)前测。取上学期三次年段统一测试的地理成绩平均分作为前测的学习成绩。同时对两组学生进元认知问卷调查测试。
(2)元认知训练。教师自编的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三个月的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教学。
(3)后测。用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学习成绩。再对两组的学生同时进行元认知各维度问卷调查测试。
三、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案
(一)训练前准备
1、开班动员、建立信心
通过动员,让这部分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与鼓励,建立学习信心,端正学习度,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了解自己、了解地理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对我有什么帮助?”, 引导他们剖析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我用功了吗?用了几成力?”“我目前学习不良的原因是是不努力还是努力了但效果不佳?”“我是否容易受外界干扰?”还要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学习规律,“我学习状态最佳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我记东西是记得快还是记得慢?是否容易忘记?”等等。明确的目的和端正的态度有利于树立成功学习的信心,熟知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习惯,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和策略。
文科生因为地理成绩差而害怕地理,因为害怕而对地理敬而远之,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介绍学科的特点、教材的结构,指导学习地理的方法策略,让他们放下包袱,克服畏难情绪,正确对待地理学科学习。
(二)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训练
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从解决几个问题着手,包括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做的对吗?怎样做会更好?
1、我要做什么?---计划安排与时间管理训练
学生在学习前首先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安排好合理的时间,避免无目的的随意学习。如复习到大气运动这一章节,学生要制定简要的单元知识学习计划,思考:这单元大概需要用几节课,每节课的具体任务是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个是我已经掌握的,哪个是我经常错的?课后计划用多少时间补缺漏…。
鉴于潜能生的固有学习特点--懒惰,学前计划不能走过场,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书面计划并持之以恒。在训练过程中,尤其在初期要采取必要性措施监督,如定期检查、中期不定时抽查,养成习惯后逐渐放手,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2、我为什么这么做?----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训练
有效监管可以学生让明确学习任务,时时跟踪自己的思维过程;还能提醒自己,免受内外界干扰,确保顺利实施学习计划,这一点对潜能生特别重要。
(1)出声思维
出声思维就是让学生用言语表达思维过程。比起默默的思考,出声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 及时发现错误的地方;出声有利于理顺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好解释答题的理由,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在训练中,教师示范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如何进行出声思维的学习模式:“这是什么问题、在什么时间、在哪里、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并让学生尝试、体验,反复几次,以加强训练。 (2)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在出声思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自我反省性提问,它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以实施相应的调整措施。
在训练中, 学生每次学习或解题时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向自己提问,每个思维阶段上都有相应的提示问题,学生必须先提问,然后再进行思考回答。为防止学生忘记,训练初期,教师可以印发空白 “提问单”,学生思考的每一阶段先看“提问单”的问题,并将每个问题的答案简洁写出。习惯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提问单”。在自我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发现自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这就可以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思维角度 ,提问单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监控自己认知加工过程,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在元认知训练过程中我们常用的问题单包括:
计划策略的培养:
(1)这个问题考查什么知识点?我需要哪些已知条件?
(2)目前已给了我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还缺什么?
(3)下一步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4)换一个思路,如果从这条路走,又会怎样?
监控策略的培养
(1)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了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2)我的步骤有没有错?我的计算有没有错?我的解题过程有没有偏离目标,是不是需要调整?
(3)我的目标变了吗?现在的新的目标是什么?
评价策略方面
(1)问题解决了吗?哪些措施起了作用?哪些没有起作用?
(2)下一次我是不是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此类问题规律是什么?
(3)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有什么不同措施?
3、我做的对吗?---自我评价和反思训练
反思,有利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总结学习方法和积累经验。在训练过程中,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都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可结合自我提问单上的问题进行。并且制作错题本,将错题分类汇总,详细记下解题思路,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寻找答题规律。某个学生学完地球运动这一单元后写道:“这个单元感觉很难,我有点混乱。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我基本掌握了,光照图我会看侧视图和俯视图,其它復杂点的图我经常看不懂”“昨天讲评的卷子有几题又不会了,我准备晚上再看看书,不懂的明天问老师 ”
4、怎样做会更好---- 学习技巧训练
(1)提高注意力训练和笔记指导,
集中注意力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地理学术语和地理符号来快速地笔记,学会手、眼、耳、脑多感官齐动,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尽量避免走神;回家后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重点难点。
(2)寻找规律、科学记忆
地理学科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而且知识琐碎繁杂,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采取科学方法帮助记忆,提升学习效率。例如:用系统记忆法记忆世界不同区域位置,学生很容易忘记重要地点的经纬度,把它们用同一根经线或纬线串起来记,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根据遗忘曲线规律,一次记忆还不够,要让学生多次记忆强化。
(3)课堂相互回答训练
由于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制约,有时学生自我分析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甚至会误入歧途,钻牛角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质疑、相互问答、并通过相互点评认识到别人的不足之处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起到反思和总结的作用。
(二)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解题步骤,熟悉思维流程
如何在实际考试中灵活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答题呢?一份试卷拿到手,老师指导学生首先了解它的性质、特点、难度,思考有哪些策略可供使用,比如先易还是先难、先做选修还是先做必修,有意识地选择最佳方案,并且要注意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解具体题目,指导学生根据按照既定程序解题。
四、结果分析-元认知理论元认知训练对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影响
我们用spss17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两个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后测成绩差异明显,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这段时间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是积极有效的。实验组潜能生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地理学科成绩,元认知问卷调查也显示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元认知训练,潜能生不仅提高了地理学习成绩,其它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更关键的是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学会了在认知过程中自我监控、调节以及自我反思和评价。如果这些方法能迁移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课外,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反思我们的教学策略,当教师为学生成绩不佳而苦恼的时候,如果能够转化思路,从学习方法层面加以引导,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 张明静《元认知培养与地理教学》[J ] . 《考试》2012(4)
[2]. 张雅明《元认知发展与教学》[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3.] 董奇 《论元认知》[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4)
[4.]郭红《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及其意义》[J ]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关键词]:高中地理;潜能生;元认知策略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55
潜能生是“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每一个潜能生都希望能得到证明和肯定,借助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措施,有可能让他们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如何开发这一部分中学生的潜能,是教育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研究目的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率先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因此其核心意义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认知。[2]此后教育学、心理学的很多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各自提出独到的见解。大多学者倾向认为元认知的概念蕴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 [3]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目的和核心。[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4]
地理是高中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学科性很有特点:自然地理以自然客观事物为基础,注重的是内在逻辑的分析和演绎;人文地理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注重的是归纳思维。因此,要学好地理,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达不到学科要求,他们因此害怕地理。然而,学生成绩不佳并非全是智力因素,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发自己的潜能空间,成绩暂时落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理学科的潜能生。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学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具备较高的元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成功。{1}潜能生的智力水平与正常生相差无几,但元认知能力较正常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想要提升潜能生的学习成绩,单纯的知识性“补课”治标不治本,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可以从根源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本文尝试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对潜能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潜能生界定标准:
(1)学科标准:近三次统一考试地理成绩居年段后50%。
(2)观察法:上课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自述法:自述學习困难,尚未发挥自身潜能。
综合考虑以上3点,在本校高二文科班选取地理学科潜能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 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选修课时间进行元认知训练,时间为3个月。
2、方法
(1)前测。取上学期三次年段统一测试的地理成绩平均分作为前测的学习成绩。同时对两组学生进元认知问卷调查测试。
(2)元认知训练。教师自编的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三个月的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教学。
(3)后测。用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学习成绩。再对两组的学生同时进行元认知各维度问卷调查测试。
三、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案
(一)训练前准备
1、开班动员、建立信心
通过动员,让这部分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与鼓励,建立学习信心,端正学习度,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了解自己、了解地理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对我有什么帮助?”, 引导他们剖析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我用功了吗?用了几成力?”“我目前学习不良的原因是是不努力还是努力了但效果不佳?”“我是否容易受外界干扰?”还要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学习规律,“我学习状态最佳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我记东西是记得快还是记得慢?是否容易忘记?”等等。明确的目的和端正的态度有利于树立成功学习的信心,熟知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习惯,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和策略。
文科生因为地理成绩差而害怕地理,因为害怕而对地理敬而远之,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介绍学科的特点、教材的结构,指导学习地理的方法策略,让他们放下包袱,克服畏难情绪,正确对待地理学科学习。
(二)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训练
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从解决几个问题着手,包括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做的对吗?怎样做会更好?
1、我要做什么?---计划安排与时间管理训练
学生在学习前首先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安排好合理的时间,避免无目的的随意学习。如复习到大气运动这一章节,学生要制定简要的单元知识学习计划,思考:这单元大概需要用几节课,每节课的具体任务是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个是我已经掌握的,哪个是我经常错的?课后计划用多少时间补缺漏…。
鉴于潜能生的固有学习特点--懒惰,学前计划不能走过场,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书面计划并持之以恒。在训练过程中,尤其在初期要采取必要性措施监督,如定期检查、中期不定时抽查,养成习惯后逐渐放手,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2、我为什么这么做?----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训练
有效监管可以学生让明确学习任务,时时跟踪自己的思维过程;还能提醒自己,免受内外界干扰,确保顺利实施学习计划,这一点对潜能生特别重要。
(1)出声思维
出声思维就是让学生用言语表达思维过程。比起默默的思考,出声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 及时发现错误的地方;出声有利于理顺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好解释答题的理由,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在训练中,教师示范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如何进行出声思维的学习模式:“这是什么问题、在什么时间、在哪里、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并让学生尝试、体验,反复几次,以加强训练。 (2)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在出声思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自我反省性提问,它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以实施相应的调整措施。
在训练中, 学生每次学习或解题时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向自己提问,每个思维阶段上都有相应的提示问题,学生必须先提问,然后再进行思考回答。为防止学生忘记,训练初期,教师可以印发空白 “提问单”,学生思考的每一阶段先看“提问单”的问题,并将每个问题的答案简洁写出。习惯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提问单”。在自我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发现自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这就可以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思维角度 ,提问单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监控自己认知加工过程,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在元认知训练过程中我们常用的问题单包括:
计划策略的培养:
(1)这个问题考查什么知识点?我需要哪些已知条件?
(2)目前已给了我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还缺什么?
(3)下一步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4)换一个思路,如果从这条路走,又会怎样?
监控策略的培养
(1)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了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2)我的步骤有没有错?我的计算有没有错?我的解题过程有没有偏离目标,是不是需要调整?
(3)我的目标变了吗?现在的新的目标是什么?
评价策略方面
(1)问题解决了吗?哪些措施起了作用?哪些没有起作用?
(2)下一次我是不是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此类问题规律是什么?
(3)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有什么不同措施?
3、我做的对吗?---自我评价和反思训练
反思,有利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总结学习方法和积累经验。在训练过程中,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都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可结合自我提问单上的问题进行。并且制作错题本,将错题分类汇总,详细记下解题思路,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寻找答题规律。某个学生学完地球运动这一单元后写道:“这个单元感觉很难,我有点混乱。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我基本掌握了,光照图我会看侧视图和俯视图,其它復杂点的图我经常看不懂”“昨天讲评的卷子有几题又不会了,我准备晚上再看看书,不懂的明天问老师 ”
4、怎样做会更好---- 学习技巧训练
(1)提高注意力训练和笔记指导,
集中注意力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地理学术语和地理符号来快速地笔记,学会手、眼、耳、脑多感官齐动,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尽量避免走神;回家后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重点难点。
(2)寻找规律、科学记忆
地理学科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而且知识琐碎繁杂,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采取科学方法帮助记忆,提升学习效率。例如:用系统记忆法记忆世界不同区域位置,学生很容易忘记重要地点的经纬度,把它们用同一根经线或纬线串起来记,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根据遗忘曲线规律,一次记忆还不够,要让学生多次记忆强化。
(3)课堂相互回答训练
由于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制约,有时学生自我分析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甚至会误入歧途,钻牛角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质疑、相互问答、并通过相互点评认识到别人的不足之处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起到反思和总结的作用。
(二)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解题步骤,熟悉思维流程
如何在实际考试中灵活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答题呢?一份试卷拿到手,老师指导学生首先了解它的性质、特点、难度,思考有哪些策略可供使用,比如先易还是先难、先做选修还是先做必修,有意识地选择最佳方案,并且要注意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解具体题目,指导学生根据按照既定程序解题。
四、结果分析-元认知理论元认知训练对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影响
我们用spss17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两个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后测成绩差异明显,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这段时间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是积极有效的。实验组潜能生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地理学科成绩,元认知问卷调查也显示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元认知训练,潜能生不仅提高了地理学习成绩,其它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更关键的是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学会了在认知过程中自我监控、调节以及自我反思和评价。如果这些方法能迁移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课外,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反思我们的教学策略,当教师为学生成绩不佳而苦恼的时候,如果能够转化思路,从学习方法层面加以引导,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 张明静《元认知培养与地理教学》[J ] . 《考试》2012(4)
[2]. 张雅明《元认知发展与教学》[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3.] 董奇 《论元认知》[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4)
[4.]郭红《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及其意义》[J ]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