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抓好工作的本领,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措施
一、 前言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则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近年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但也仍存在不少问题。当前多元思潮激烈碰撞,青少年思想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负责同志对工作认识不到位,业务能力不足,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带来了挑战。
二、 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持了良好平稳态势,为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一是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当前文化的多元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产品、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淡化着主流意识形态,因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明显的疏离性和否定性。在泥沙俱下的多样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及时、不正确地大学生加以引导,极易使他们良莠不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形形色色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给思想活跃、善于模仿和追求新鲜刺激的大学生提供了各不相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标准和信仰选择。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个人兴趣广泛、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有较强的个体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辩证逻辑思维基础尚不深厚,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是思政教育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的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些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热衷于功利性的技术和知识学习,放松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毫无感情。二是部分高校对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骨干力量——团学干部的教育培训仅停留在基础党团知识上,致使他们对意识形态内涵外延不清,不知工作抓什么、怎么抓,为学生层面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带来困难。三是部分高校思政课教育停留在照本宣科层面,课堂上老师通常存在“我讲你听”的单线传播,没有真正将思政教育同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同学生兴趣结合起来,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对思政学习毫无兴趣。
三、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措施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加强意识形态视觉化建设。要让高校学生对意识形态工作有具象认识,必须从抓“形式”开始,通过“形式带动内容”,以春风化雨的方式点滴影响,例如党日活动着正装戴党徽、团日活动着正装戴團徽出团旗唱团歌,增强青年对党团的认识和感情。学校要坚持以党团知识为内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营造、班级活动开展、党团学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党团知识。针对干部,让学生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三观。针对同学,广泛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从而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思想引导青年,避免错误思想误导学生。切实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班团、教育引领青年。做到党旗所向、团旗所指,与时俱进,在党的指导下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开展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同时广泛开展报告宣讲、团队教育、网络主题活动等。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是加强网络对青年的正确引导。习总书记曾经说过,现在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在网络,而网络的主体受众是青年人。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步实现“点指八万里,天堑变通途”的理想。因此加强网络对青年的引导已成为当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手段。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网络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确保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更加牢固。
四、 结语
增强意意识形态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让高校大学生了解并学习团的相关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少年强则国强,努力着手构建高校团队伍建设,壮大了党的后备军力量,让团员们有了对团支部的强烈认同感以及自我归属感,从而为党输送更多的优秀青年团员。团的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既是契合目前认知图示的需要,也是促进团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方面有效对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金星.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冲击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0(4).
[2]汪义芳.中学生网络生活的道德支撑[J].教师教育论坛,2006(2).
[3]尤建国,高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路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陈建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5]夏光明.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J].新湘评论,2006(7).
作者简介:
蒋晔鑫,卫润丰,余军,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措施
一、 前言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则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近年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但也仍存在不少问题。当前多元思潮激烈碰撞,青少年思想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负责同志对工作认识不到位,业务能力不足,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带来了挑战。
二、 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持了良好平稳态势,为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一是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当前文化的多元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产品、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淡化着主流意识形态,因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明显的疏离性和否定性。在泥沙俱下的多样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及时、不正确地大学生加以引导,极易使他们良莠不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形形色色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给思想活跃、善于模仿和追求新鲜刺激的大学生提供了各不相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标准和信仰选择。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个人兴趣广泛、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有较强的个体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辩证逻辑思维基础尚不深厚,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是思政教育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的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些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热衷于功利性的技术和知识学习,放松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毫无感情。二是部分高校对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骨干力量——团学干部的教育培训仅停留在基础党团知识上,致使他们对意识形态内涵外延不清,不知工作抓什么、怎么抓,为学生层面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带来困难。三是部分高校思政课教育停留在照本宣科层面,课堂上老师通常存在“我讲你听”的单线传播,没有真正将思政教育同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同学生兴趣结合起来,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对思政学习毫无兴趣。
三、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措施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加强意识形态视觉化建设。要让高校学生对意识形态工作有具象认识,必须从抓“形式”开始,通过“形式带动内容”,以春风化雨的方式点滴影响,例如党日活动着正装戴党徽、团日活动着正装戴團徽出团旗唱团歌,增强青年对党团的认识和感情。学校要坚持以党团知识为内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营造、班级活动开展、党团学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党团知识。针对干部,让学生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三观。针对同学,广泛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从而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思想引导青年,避免错误思想误导学生。切实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班团、教育引领青年。做到党旗所向、团旗所指,与时俱进,在党的指导下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开展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同时广泛开展报告宣讲、团队教育、网络主题活动等。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是加强网络对青年的正确引导。习总书记曾经说过,现在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在网络,而网络的主体受众是青年人。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步实现“点指八万里,天堑变通途”的理想。因此加强网络对青年的引导已成为当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手段。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网络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确保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更加牢固。
四、 结语
增强意意识形态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让高校大学生了解并学习团的相关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少年强则国强,努力着手构建高校团队伍建设,壮大了党的后备军力量,让团员们有了对团支部的强烈认同感以及自我归属感,从而为党输送更多的优秀青年团员。团的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既是契合目前认知图示的需要,也是促进团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方面有效对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金星.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冲击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0(4).
[2]汪义芳.中学生网络生活的道德支撑[J].教师教育论坛,2006(2).
[3]尤建国,高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路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陈建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5]夏光明.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J].新湘评论,2006(7).
作者简介:
蒋晔鑫,卫润丰,余军,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电影电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