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九一八”(节选)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9月11日·宦乡(原文署名范承祥)
  本期出版时,临近“九一八”。这是个给中国人留下痛苦记忆的日子,看看当年人们是怎么谈论的吧。
  二战结束后,美国恣意扶植日本。不仅要在政治上、军事上使其“能夠有力量对远东极权主义作战”(美陆军部长罗雅尔语),而且要在经济上形成:美国资本—日本工厂—中国原料的格局,从而控制整个亚洲。宦乡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美国不可告人的目的,及其对亚洲、对中国的危害。
  正是由于美国的纵容,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潮及温床才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和铲除。今天的战争罪行问题、劳工问题、慰安妇问题、教科书问题,无不源于此!
  宦乡(1909~1989)
  
  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1938年,年仅29岁的宦乡就出任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前线日报》总编辑,投身抗战宣传,发表了许多具有鲜明战斗性的文章。
  抗战胜利后,他来到上海,1947年担任《文汇报》副主笔,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上海解放前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来到刚刚解放的天津,担任《进步日报》总编辑,不久即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任筹备组副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宦乡从新闻界转到外交界,任外交部欧非司司长。1954年奉调出使伦敦任代办。1962年回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研究室主任。1976年恢复工作后,奉调出使欧洲共同体兼任驻比利时、卢森堡大使。
  1978年回国后,又从外交界转到学术界,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2年组建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88年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并任该中心的总干事。这一时期,他在组织和推动全国国际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培养研究国际问题的年轻人才、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民间外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78年~1989年这10多年,他发表了大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著,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九一八”事变有双重的重大意义。第一,它是日本武装征服中国的起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二,它是促进中国人民求生存、求独立运动热烈展开的刺激因素。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必须继续17年来的一贯精神,一方面致力于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复活,以求确保世界和平,一方面加紧展开我们求生存、求独立的运动,务须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桎梏下完全解放出来。
  不用说,今天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是确实存在着的,但同时也是可以克服制止的。这危机来自两个地方,在欧洲是德国,在远东是日本。但这危机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美国对这两个前敌国中战争潜力以及侵略势力的拼命扶植。假如不是美国的扶植政策在作祟,假如管制德日的所有盟国协定能够名符其实地完全履行———无保留地切实履行,那德日两国就不足以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也不足以构成惹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危机的酵母。所以,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根本克服新的大战危机,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当前抛弃一切管制德日的协定,而从事扶植德日反动侵略势力、培养并复兴德日战争潜力的错误政策。
  在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之下,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中国和朝鲜。
  美国明知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朝鲜统一政府是决不会听任美国摆布,替美国作复兴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帮凶的。所以,为了要使朝鲜能够毫无抵抗地变成复兴日本战争潜力政策的一块垫脚石,美国就分裂了朝鲜,大胆地、公开地鼓励南朝鲜进攻北朝鲜的内战(麦克阿瑟在李承晚就职典礼上的演说是多么充满了火药味啊!),同时迫使南朝鲜的资源为日本战争潜力的复兴服务,使朝鲜经济成为日本战争经济的附庸的一部分。
  同样在中国,美国通过美援迫使中国供给日本以军需工业的原料(汉、冶、萍的铁矿砂,开滦的煤以及其他农产品原料),要中国承认“中、日、韩必须合作”、“中国应利用日本工业复兴中国”、“日本为远东的唯一工厂”等等荒谬原则。一句话,今天又恢复了“美国资本、日本工厂、中国原料供应及市场”的殖民地时代。在经济领域内,中国成为美日两国双料殖民地的可怕景象又来临了。为了中国工商业的生存权利,为了保卫中国经济主权的完整,我们不能不反对这种“利用美援促成中日韩经济协同体”的办法。
  在政治领域中,中国的独立又受到严重威胁了。外国的飞机可以飞遍政府能力所及的天涯海角,畅行无阻,外国可以在中国到处保持海、空军基地,外国的军人可以在中国到处横行,从随便打死人到个别的以及集体的强奸……种种例证不胜枚举。从前日本人所惯于做的一切罪恶丑行,今天做起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保卫中国的自由独立,我们不能容忍外国人这种种横行霸道的新侵略行径。
其他文献
上海展出“假”国宝    展出时间:2005年6月8日起  展出地点:上海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仿制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在国家博物馆是首次尝试,其中古画20幅,古瓷器10个品种,每个作品绝版仿制100件。被仿制的古画均为元、明、清蜚声中外的绘画大师作品,其中有“元四家”之一倪瓒的传世作品山水画《水竹居图》,明代唐伯虎的《柴门掩雪图》和文徵明的《山水轴》,清乾隆御笔画《先春如意图》以及清代官
期刊
美国,冲突的根源    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二战时的同盟国、冷战时的“救济者”,现在则是事端的制造者。  朝鲜人,不喜欢美国,因为它破坏了朝鲜民族的统一;古巴人,不喜欢美国,因为它制裁着他们;伊拉克人,不喜欢美国,因为美国给他们点燃了一个战争的火山;本·拉登,不喜欢美国,因为他压根儿就不想看到美国。  但,希腊人,喜欢美国,因为杜鲁门援助过他们的民族政府;格鲁吉亚人,喜欢美国,因为它可以帮助
期刊
中国有句成语叫“养痈遗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时,英法采取消极、纵容的态度,毕竟亚洲的战火尚远离这块旧大陆;西班牙燃起烽烟,英法祭起“不干涉”政策,图一时苟安。  素有“外交才子”之称的乔冠华当时以写国际评论见长。他以激愤的笔触,谴责了英法的行径,并断言:英法不是出卖了西班牙,而是出卖了自己。他疾呼:不要为马德里哭泣,请把眼泪洒向巴黎和伦敦去吧。不幸言中,两个月后二战全面爆发,又九个月
期刊
普京在家也要绝对权威    普京总是很晚才能回到位于郊区的家,回家后很少和妻儿谈论工作。第一夫人柳德米拉在接受俄罗斯三家媒体的专访时畅谈了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第一家庭生活非常传统:男主人是家里的绝对权威,也不征求家人的建议,对女主人讲的话只是听着,从不真正采纳她的意见;而女主人则专注于抚养两个女儿,偶尔也会因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屈从地位与普京发生摩擦。她还抱怨,“他对工作太投入了,家里人要想和他聊聊的
期刊
1934年9月·金仲華  1934年,美国正被大萧条搞得焦头烂额,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而此时在远东和北太平洋已是侵略狼烟突起。  在当时一般人眼中,美国和日本是同根生的帝国主义国家,苏联则是另类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根本就是冰炭不相容。但作为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的金仲华却以非凡的洞察力和自信写道:国际政治的形势是在把美国和苏联拉拢来,……不能忽略美苏在北太平洋的拉拢合作的可能。对此中国必须加以最大的注意!
期刊
沉悶中的呼号  开放中的实践  这句话,今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70年前,它曾经是胡愈之拼着怎样的力气的呼号!毫不夸张地说,在30年代,这声呼号就像冲出沉闷空气的一声嘹亮的号角,像划破乌云包围的一道尖锐的闪电,警醒了禁锢在新闻封锁中的苦闷的中国青年。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从1934年9月16日创刊至今,它是《世界知识》的一面旗帜,一个信仰。无论遭受怎样的时代变迁、政治风雨的吹打,这个信
期刊
1934年9月16日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假如西藏高原和印度洋、中国海的深渊,永远是不可飞越的天然门户,那么,一切洋鬼子都给滚出去,让我们关上大门,维持着“光荣的孤立”罢。  但是不能。  假如二千余年前建造的万里长城,远能抵挡住近代的进攻武器,教胡骑不敢进窥中原,那么,就算已丢失了东北四省,我们也只好将就些,过着偏安的日子。  可是要将就也不让你将就下去。  假如从我们老祖宗一直用到如今的
期刊
黎巴嫩国土面积略超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万,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然而,黎巴嫩在中东、乃至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却远非其面积和人口所能反映,这与黎巴嫩拥有一支庞大而极具实力的“海外军团”有着很大关系。据多家研究机构估计,侨居海外的黎巴嫩公民及外籍黎裔人士多达1200万,是其本国常住人口的三倍左右。散布在北美、中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西非及阿拉伯海湾等地区,仅在美国,黎巴嫩裔公民就有约100
期刊
金正日:只要朝美建交,朝愿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6月17日与韩国总统卢武铉的特使、统一部长官郑东泳会晤中,给了韩国一份厚礼。郑东泳20日在汉城说,金正日在会见他时表示,只要朝美建立外交关系,成为朝鲜的友好国,朝鲜愿意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但金正日也希望美国对朝政策保持明确和一致。此前18日,《韩国时报》以《意外会谈使得朝鲜问题有望取得突破》为题报道,金正日在会见郑东泳时表示:“
期刊
二战胜利了,但昨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本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开头,形象地展现了这样的现实。美苏两大国的尖锐对立,使许多人忧心忡忡,会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冯宾符撰写这篇文章时二战结束才刚刚三个月!许多情况还混沌不清。但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认为:政治和经济条件决定了美苏有一个共同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保持一个持久和平的时期,并特别指出世界生产和世界市场对于美国的生存有决定的重要性。  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