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群众文化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发展战略,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将其有机的融合在乡村旅游发展之中。对此,文章针对群众文化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群众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乡村发展总目标和路径。要走出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支持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抓手。然而,从乡村旅游业、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乡村旅游发展往往更加重视对本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而群众文化工作又往往脱离乡村旅游,使得二者在具体实施推进时面临着各种困境。
  1.群众文化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所具有的内涵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满足大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开展对促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以乡风观光、乡野休闲、乡俗體验、乡居度假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发展有助于丰富旅游业的产品和形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群众文化工作和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二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群众文化能够拓展乡村旅游业态和形式,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乡村旅游能够促进群众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展,也能够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共融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群众文化工作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矛盾
  2.1群众文化重在开展社区活动,忽视旅游产品拓展
  群众文化主要通过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打麻将、看戏剧、广场舞等以社区文化活动为主的群众文化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基层群众趋于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而且常表现出形式单调、内容单一等特点,群众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通过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举办节日庆典、呈现乡土风情等群众文化活动进而发展成乡村旅游产品则更少。
  2.2乡村旅游重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群众文化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都市生活快节奏和强压力让人感到疲惫,人们迫切寻求另一种心理疏导,“亲近自然”“乡村度假”“休闲娱乐”等成为搜索热词,乡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乡村旅游正成为发生频次极高的旅游行为,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基础设施薄弱、资金和人才缺乏、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缺少规划和策划等问题外。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片面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乡村节庆等文化内涵开发,这也是影响乡村旅游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
  3.1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在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进而优化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除此之外还要更加注重先期规划、精品打造等方面。一是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对区域文化、地域资源等依赖性较强,如果简单的模仿复制先进做法或成功经验,很容易导致高度同质化、乡村性缺失等问题。所以,乡村旅游发展要坚持以本地资源为前提,先行实施规划,有效整合乡土风情、乡居风貌、乡村文化等资源,促进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坚持以特色为方向。我国乡村在历史演进与时代更迭中孕育出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和基因库。因此,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地的文化价值,通过群众文化梳理和挖掘,寻找最能代表和体现旅游项目本质的文化要素,并通过旅游的手法提炼、重构,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发展主题,实现乡村旅游向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3.2依托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乡村旅游发展
  (1)抓住节庆机会搞好“文化惠民”活动。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时,需要与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结合,利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满足各个阶层民众的文化需求,还能够推进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更好的融合。比如,福鼎市硖门畲族乡举办瑞云“四月八”歌会(牛歇节),通过跳“火头旺”、过“牛歇节”、吃“牛角粽”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畲族群众和畲族文化的新风貌,同时,吸引近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旅游观光。
  (2)基于红色基因传承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红色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更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要处理好“三清三拆”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尽量实现“两不误、两促进”的建设目标。通过整理与挖掘红色文化,开展有声有色的红色旅游活动,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比如,罗定市在2018年便开始建立了长岗坡纪念馆,该纪念馆建立于罗平镇长岗坡渡槽的旁边,是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该基地在促进该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2018年,该纪念馆的接待旅客量达到了30万人次。
  3.3 培育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队伍实现长远发展
  在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懂得群众文化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急剧升高,然而这方面人才确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大力培养懂文化和知旅游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培养文化和旅游管理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专业干部,加强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文旅融合的理念和专业化能力,努力提高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培养文化和旅游服务人才。加大对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队伍,组织引导大学生、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发展,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只有人才到位,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才能更好地融合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二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群众文化工作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群众文化传播,二者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当地群众文化的建设力度,充分挖掘两者之间存在的重要内涵与意义、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促使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价值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幸芬. 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实践[C]//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0.
  [2]鲍禹. 河北省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性发展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 039(002):281-282.
  [3]焦凯夫. 浅析山西乡村旅游的发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05):42-43.
  [4]龚丽萍. 探索基层支部工作新路 促进乡村旅游新发展——浅析新形势下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基层支部工作的着力点[J]. 广东科技, 2013, 22(012):15-16.
  [5]陈前文. 群众文化工作与发展乡村旅游探讨[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9, 000(007):205-206.
  福鼎市嵛山镇人民政府    福建福鼎    355207
其他文献
【摘 要】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国著名艺术家,被认为是的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①  【关键词】约瑟夫·博伊斯;创作理念  博伊斯于1921年出生,于1940年参军,1943年,博伊斯驾驶的飞机在轰炸苏联时被敌方击落,博伊斯则幸运的在四肢全部折断的情况下被当地人救了回来,并靠动物油脂、奶制品和毛毯恢复了健康。1945年,带着切除了脾脏的身体和一枚
期刊
【摘 要】当代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想要提升记者的采访报道质量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这种前提下,本文主要围绕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记者怎样提升采访报道质量展开论述,细致阐述了在融媒体时代发展下新闻编辑记者如何采用优化采访报道形式、加强新闻灵敏度、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提高专业素养等策略,来提升采访报道的质量。  【关键词】新闻记者;采访报道;质量  引言  在融媒体时代发展下,新闻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使新闻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日渐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高三阶段与其他阶段不同,它直接与高考联系在一起,是决定学生前途的特殊時期,因此教师们十分重视高三教学。化学学科是一门副科,但是由于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同样受到了高度关注。复习是高三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化学复习课的开展,希望学生通过复习课快速巩固化学知识,并促使他们高效地应用化学知识于解题中。为有效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的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虽说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积极的结合,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这样的旅游模式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旅游模式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文化的传播,将文化与旅游进行结合,使得人们在放松身体的过程中,精神世界也有所提高。但在目
期刊
【摘 要】在分析了新媒体概念与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传媒产业营销模式单一化和传媒产业市场地位等角度分析了新媒体对当代传媒产业营销模式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提出传媒产业扩展市场运营策略,希望对于今后全方位提升传媒产业的新媒体运营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媒产业,新媒体,运营创新,运营对策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贯彻这一精神,推动基层工作创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基层宣传;思想工作  引言  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所以,基层工作创
期刊
【摘 要】一个合格“梗”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中,传播快速,寓意丰富,短短几个字的背后有可能是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信息量,所以深受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B站作为国内著名二次元网站,是广大青年的聚集地,在B站的年轻人对于“梗”尤其是“动漫梗”运用更是娴熟。本文从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传播模式的角度下来分析B站动漫梗的传播机制;再基于循环模式中的要素:“人、消息、反馈”来总结动漫梗具体的特点。  【关键词】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确保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战略之举、长远之计。2020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今年以来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都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巩固和深化。作为全国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于一身的嘉善县,在构建不忘初心牢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两者有着明显的界限。而两者的融合是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研究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融合路径;民办高职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
期刊
【摘 要】中职计算机基础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因此,作为汽车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我认为要根据汽车计算机基础教材的要求,结合汽车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  【关键词】德育工作;计算机基础;渗透;道德  引言  在近年教育部提到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各个课程的实施上,都有一个共同不变的主题,就是在新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