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得到初步的培养与提升,对未知的事物能够产生独特的见解。这个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文本,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为这种教学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产生阻碍作用,在课堂上学生不能够积极发表对文本的理解与看法。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身对文本内容的观点与看法,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同时,还要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的深刻改革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过去教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生本理念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意识的教学指导中促使学生积极投入阅读课堂并探析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技能,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同样如此。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独特新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营造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求知欲与阅读意识。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并使其将积累的知识转变为语文学习能力。如归纳总结习惯、读思结合习惯等,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也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才有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时,要利用多媒体发挥图片、实物以及视频等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其深刻感受到阅读活动中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就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动力,但是只有兴趣没有方法很有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走很多弯路,阅读效率不高。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之外,还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第一遍阅读时需要保持流畅。部分教师害怕遗漏问题,在阅读中不断给学生提示,给学生讲明阅读要求,但实际上对学生阅读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前给学生讲明阅读要求,比如画出生字生词、对文章进行分段、阐述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一般来说,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大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在阅读中不受任何干扰,一气呵成。因此,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在第一次阅读后完成。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喜欢在第一次阅读时在课本上圈圈点点,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会影响自身的阅读进度,会在阅读后进行,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可强求学生一定要按照哪一种阅读方法阅读。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阅读的次数越多越好。但是在第一次阅读中应追求流畅,之后进行深入阅读。阅读的速度不宜太慢。在阅读现代文时应以默读为主,最好不要在心里发出声音,应保证目光所及之处在脑海中形成印象,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且有意识培养相关习惯。精读时则需要保证阅读质量。应用不同的记号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精彩语句、生字生词等标注出来,之后写上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三、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只依靠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很有必要进行阅读拓展,结合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比如,通过写作训练强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意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中,因此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有机会应用自己积累的素材,提高作文的可读。阅读名著类文章时可结合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展示阅读情况,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教师要在班级中建立班级图书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師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促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提升阅读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通过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活动的延伸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已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新趋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通过阅读更多文本素材,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空间,组织学生参与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中,比如开展故事朗读会、读书分享会、班级图书角创建等,还可以给学生推介相应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并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在主题分享会上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
综上所述,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内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必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朝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0):86.
[2]左国英.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11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的深刻改革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过去教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生本理念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意识的教学指导中促使学生积极投入阅读课堂并探析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技能,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同样如此。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独特新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营造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求知欲与阅读意识。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并使其将积累的知识转变为语文学习能力。如归纳总结习惯、读思结合习惯等,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也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才有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时,要利用多媒体发挥图片、实物以及视频等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其深刻感受到阅读活动中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就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动力,但是只有兴趣没有方法很有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走很多弯路,阅读效率不高。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之外,还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第一遍阅读时需要保持流畅。部分教师害怕遗漏问题,在阅读中不断给学生提示,给学生讲明阅读要求,但实际上对学生阅读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前给学生讲明阅读要求,比如画出生字生词、对文章进行分段、阐述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一般来说,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大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在阅读中不受任何干扰,一气呵成。因此,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在第一次阅读后完成。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喜欢在第一次阅读时在课本上圈圈点点,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会影响自身的阅读进度,会在阅读后进行,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可强求学生一定要按照哪一种阅读方法阅读。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阅读的次数越多越好。但是在第一次阅读中应追求流畅,之后进行深入阅读。阅读的速度不宜太慢。在阅读现代文时应以默读为主,最好不要在心里发出声音,应保证目光所及之处在脑海中形成印象,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且有意识培养相关习惯。精读时则需要保证阅读质量。应用不同的记号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精彩语句、生字生词等标注出来,之后写上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三、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只依靠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很有必要进行阅读拓展,结合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比如,通过写作训练强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意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中,因此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有机会应用自己积累的素材,提高作文的可读。阅读名著类文章时可结合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展示阅读情况,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教师要在班级中建立班级图书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師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促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提升阅读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通过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活动的延伸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已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新趋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通过阅读更多文本素材,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空间,组织学生参与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中,比如开展故事朗读会、读书分享会、班级图书角创建等,还可以给学生推介相应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并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在主题分享会上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
综上所述,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内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必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朝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0):86.
[2]左国英.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