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家地实验小学方舟校区是一处新建的校区,2011年9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新校区在信息化建设及多媒体系统建设中使用了先进的产品技术及系统,当然,学校管理者最为关注的仍是这些系统与设备的稳定运行、方便管理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当中是个新名词,而作为这个新型系统的使用及管理人员,我在一个学期的使用中真正体会到了系统在各项功能及其操作方式上人性化的一面。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和方便的可操作性,也切实地为学校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高度的集成性既反映在系统本身自带的各种功能上,也反映在教室终端管理器的中控集成上
在数字化校园及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数字化音视频广播是一个大项。数字化音视频要求具有学校铃声的智能化、校园的分区控制及多元化广播等功能。通常,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不同系统都会有各自专门的设备和控制模式,这样的建设模式无形中加大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当学校有特殊需求的时候,如有录课时铃声的调整等,不仅工作烦琐而且灵活性很差。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自带了非常人性化的数字化校园广播功能,且各种功能的设置、操作及使用都仅在一个软件界面中即可完成,大大简化了管理难度,加强了灵活性,可根据学校运营及教学需求任意且简便地调整,克服了之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系统自带了铃声的定时定点播放功能,无需另配打铃器设备。在设置上,系统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各种使用环境的变化,在播放地点及时间的设置、修改、删除上细致到每个终端节点,给管理员充分的能动性与可操作性。在音频文件的选择上,与常见打铃器设备相比,所设置的定时预约播放的音频文件是存储在本地电脑中或在局域网中能访问到的其他电脑上,增强了音频文件的选择性,不需要强制的格式转换。学校利用每天课间十分钟来播放一些儿童读物,在无形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安抚了小学生情绪。这项工作表面看需要有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在“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环境下,仅在中控电脑上即可简便完成。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自带了高画质无延迟的现场直播功能。系统将直播地点作为一路视频源,以频道播放的方式播放到班级。学校可以将一些集体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通过现场直播功能直播到班级。根据直播地点的位置,还可分为指定点现场直播和任意教室现场直播。顾名思义,指定点现场直播指非教室区域的指定点,对我校环境来说,就是风雨操场和舞蹈教室;任意教室现场直播指任意安装终端管理器的教室。在这些地方,“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都可以将现场的音频和视频直播到班级。
作为一所新建校,所有的管理细节都需要时间来步入正轨。在这个过程中,各班级及教务职能部门上报的各种异常现象也是让管理员较为头痛的。利用系统的链路诊断功能,可以立即锁定问题范围,提前防范。
对于教室端的中控集成能力来说,放置于每间教室的终端管理器本身具有很丰富的输入输出端口:一个千兆和四个百兆网络接口,两对音频输出端口,两组视频输出接口(Composite Video、 Composite Video),一组音频RCA输出接口,一组RCA音视频输入接口,一个话筒输入接口。它们可以独立地与多媒体设备连接,也可以与教室中控面板连接使用。
强大的人性化的环境适应能力
虽然校园信息化建设大同小异,但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是根据不同教育教学运营模式而不断变化的。不仅是老校有着新旧应用系统的更替及兼容问题,新建校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使用方式及应用能力上的差异。
通常,校园广播除了用于打铃或麦克通知外,都会为操场另建一个分控广播室,方便不同教务组人员使用。这不仅使校园广播室内、室外隔离,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也需要两边跑,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但是,“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可有效合并两端,不仅可以在初期设计时直接统合,在两端分离的固定环境下也可以进行有效合并。我校就是两端合并的案例之一。自从将分控广播室与“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相融合后,每天出操时,操作人员不需要到分控室,直接就在中央控制室播放出操的音乐。在中控室可以监听到操场的所有动态,根据操场体育教师的指令播放相应的音乐。同时,一楼的分控广播室也可以单独使用,满足学校的不时之需。这种转变明显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可连接远程麦克,即在非广播室区域安放的麦克供教职人员进行麦克通知。按钮式的设计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够非常简便地操作。系统配备的远程麦克在学校内划分出16个分区,实现分区麦克通知功能。这种系统设计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广播通知不再是仅仅依赖于专门播报人员的二次转达,而转为有需求者皆能直接传达。
在强调教室个性化教学的前提下,加强了学校的中央控制管理性能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对音视频的播放具有优先级切断功能,即优先级高的音视频可以切断优先级较低的音视频。我校优先级的设置由高到低分别是:铃声和远程麦克通知、校园音视频广播、教室端自主音频。铃声是学校的时钟,学校的一切工作依据铃声来运行。远程麦克通知通常是学校管理团队为了运营及管理学校而使用的。因此,铃声和远程麦克通知这两种较为重要的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信息接收人员,不应发生由于教室或某个区域正处于某种状态而导致未能接收信息的情况,故而需要最高的优先级。同样,中控室播出的音视频是按学校整体管理或整体教育教学需求而播放的,故其优先级应高于教室端,不应受教室内自主媒体播放的影响。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在音视频监听监控上可以实现中控发送端和教室接收端的监听与监控。通过此项功能,管理员在中控室便可掌握教室端的播放情况,无需到教室进行确认。同时,班级上报声音或画质等问题时,能更便捷地判断问题点是出于视频源还是某教室的播放点。特别是在现场直播时,可以先将直播的画面切到监控电视上,掌握直播现场的准备情况,等一切就绪后开始播放。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不仅是在线路上进行了大的整合,在实际运营管理中也有着高度的统合性。同时,系统所具有的人性化设计与灵活方便的使用模式,给学校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应用带来了新层次的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方舟校区)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当中是个新名词,而作为这个新型系统的使用及管理人员,我在一个学期的使用中真正体会到了系统在各项功能及其操作方式上人性化的一面。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和方便的可操作性,也切实地为学校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高度的集成性既反映在系统本身自带的各种功能上,也反映在教室终端管理器的中控集成上
在数字化校园及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数字化音视频广播是一个大项。数字化音视频要求具有学校铃声的智能化、校园的分区控制及多元化广播等功能。通常,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不同系统都会有各自专门的设备和控制模式,这样的建设模式无形中加大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当学校有特殊需求的时候,如有录课时铃声的调整等,不仅工作烦琐而且灵活性很差。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自带了非常人性化的数字化校园广播功能,且各种功能的设置、操作及使用都仅在一个软件界面中即可完成,大大简化了管理难度,加强了灵活性,可根据学校运营及教学需求任意且简便地调整,克服了之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系统自带了铃声的定时定点播放功能,无需另配打铃器设备。在设置上,系统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各种使用环境的变化,在播放地点及时间的设置、修改、删除上细致到每个终端节点,给管理员充分的能动性与可操作性。在音频文件的选择上,与常见打铃器设备相比,所设置的定时预约播放的音频文件是存储在本地电脑中或在局域网中能访问到的其他电脑上,增强了音频文件的选择性,不需要强制的格式转换。学校利用每天课间十分钟来播放一些儿童读物,在无形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安抚了小学生情绪。这项工作表面看需要有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在“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环境下,仅在中控电脑上即可简便完成。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自带了高画质无延迟的现场直播功能。系统将直播地点作为一路视频源,以频道播放的方式播放到班级。学校可以将一些集体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通过现场直播功能直播到班级。根据直播地点的位置,还可分为指定点现场直播和任意教室现场直播。顾名思义,指定点现场直播指非教室区域的指定点,对我校环境来说,就是风雨操场和舞蹈教室;任意教室现场直播指任意安装终端管理器的教室。在这些地方,“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都可以将现场的音频和视频直播到班级。
作为一所新建校,所有的管理细节都需要时间来步入正轨。在这个过程中,各班级及教务职能部门上报的各种异常现象也是让管理员较为头痛的。利用系统的链路诊断功能,可以立即锁定问题范围,提前防范。
对于教室端的中控集成能力来说,放置于每间教室的终端管理器本身具有很丰富的输入输出端口:一个千兆和四个百兆网络接口,两对音频输出端口,两组视频输出接口(Composite Video、 Composite Video),一组音频RCA输出接口,一组RCA音视频输入接口,一个话筒输入接口。它们可以独立地与多媒体设备连接,也可以与教室中控面板连接使用。
强大的人性化的环境适应能力
虽然校园信息化建设大同小异,但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是根据不同教育教学运营模式而不断变化的。不仅是老校有着新旧应用系统的更替及兼容问题,新建校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使用方式及应用能力上的差异。
通常,校园广播除了用于打铃或麦克通知外,都会为操场另建一个分控广播室,方便不同教务组人员使用。这不仅使校园广播室内、室外隔离,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也需要两边跑,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但是,“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可有效合并两端,不仅可以在初期设计时直接统合,在两端分离的固定环境下也可以进行有效合并。我校就是两端合并的案例之一。自从将分控广播室与“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相融合后,每天出操时,操作人员不需要到分控室,直接就在中央控制室播放出操的音乐。在中控室可以监听到操场的所有动态,根据操场体育教师的指令播放相应的音乐。同时,一楼的分控广播室也可以单独使用,满足学校的不时之需。这种转变明显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可连接远程麦克,即在非广播室区域安放的麦克供教职人员进行麦克通知。按钮式的设计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够非常简便地操作。系统配备的远程麦克在学校内划分出16个分区,实现分区麦克通知功能。这种系统设计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广播通知不再是仅仅依赖于专门播报人员的二次转达,而转为有需求者皆能直接传达。
在强调教室个性化教学的前提下,加强了学校的中央控制管理性能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对音视频的播放具有优先级切断功能,即优先级高的音视频可以切断优先级较低的音视频。我校优先级的设置由高到低分别是:铃声和远程麦克通知、校园音视频广播、教室端自主音频。铃声是学校的时钟,学校的一切工作依据铃声来运行。远程麦克通知通常是学校管理团队为了运营及管理学校而使用的。因此,铃声和远程麦克通知这两种较为重要的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信息接收人员,不应发生由于教室或某个区域正处于某种状态而导致未能接收信息的情况,故而需要最高的优先级。同样,中控室播出的音视频是按学校整体管理或整体教育教学需求而播放的,故其优先级应高于教室端,不应受教室内自主媒体播放的影响。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在音视频监听监控上可以实现中控发送端和教室接收端的监听与监控。通过此项功能,管理员在中控室便可掌握教室端的播放情况,无需到教室进行确认。同时,班级上报声音或画质等问题时,能更便捷地判断问题点是出于视频源还是某教室的播放点。特别是在现场直播时,可以先将直播的画面切到监控电视上,掌握直播现场的准备情况,等一切就绪后开始播放。
“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不仅是在线路上进行了大的整合,在实际运营管理中也有着高度的统合性。同时,系统所具有的人性化设计与灵活方便的使用模式,给学校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应用带来了新层次的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方舟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