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的墙壁会说话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用智慧班牌,是在互联网时代,应用大数据,实现现代教育新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德育意义。本文分别从学校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信息沟通、师生交流方式、班级日常工作、班级文化展示五个方面谈了智慧班牌在学校中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智慧班牌应用;宣传展示阵地;及时沟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88-02
  智慧班牌,是电子班牌的升级版本,是智慧校园的重要项目。传统电子班牌更多的是展示,智慧班牌则注重师生沟通交流、数据交互。运用智慧班牌,可以实现从全校到各班的管理,并发挥独有的作用。我校顺应数字校园发展的主流应用方向,完成了智慧班牌建设,积极开展智慧班牌应用实用性探索,并取得了班级管理中应用智慧班牌的初步成功。
  ● 智慧班牌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新融合
  我校利用智慧班牌,分年级把各班的班级考核实况发布在上面,如利用手机拍照功能,把各班级做得好的黑板报、清洁卫生的保持情况、好人好事的现场记录、各个校本课程班的优秀作业、精彩表演活动片段等生动地展示在智慧班牌上;将评定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每年一度的才艺大赛、儿童节节目汇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也展示在了智慧班牌上;代表学校参加区市运动会的校园体育高手们成了智慧班牌上的校园小明星;获得国家级各类比赛优秀名次的学生选手,通过智慧班牌不仅成为学生们的学习榜样,更成了校园小偶像。
  智慧班牌的应用,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更生动了。智慧班牌成了班级文化“比文明,比进步,促成长”的新空间,有效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发展。在学校校园文化的班级文化新融合中,智慧班牌成了关注焦点,校园文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发展。
  ● 智慧班牌开辟学校管理信息沟通的新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面向全校的信息发布和无死角传送,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QQ公务群、实物固定通知栏已经不能及时满足学校信息发布工作的新需要。这时,智慧班牌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在教育教学中,智慧班牌不仅是一个电子展示平台,更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快通道。学校播送紧急通知,原来主要靠广播系统,而广播系统的声音传输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听不清或没听到,使其处于信息隔离状态。智慧班牌的紧急播送,权限等级最高,在紧急事务没有处理之前,都可以一直让对应班牌处于紧急播报通知状态,这就有效地解决了信息隔离带来的不便。
  学校临时调课,是经常发生的事。为了让学生不因音体美、实验课、信息技术课临时调课而空跑功能室,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对教导处管理全校智慧班牌进行了授权,教导处调课的决定可以点对点地实时传送到对应调课班级,相关班级还可以回复信息。
  “班班通”设备功能异常或其他教学设施有损坏,需要学校后勤技术部门提供维护时,可以通过智慧班牌向特定部门提交对应信息,传输照片,為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依据,使后勤部门的工作更具计划性和前瞻性,最终有效提高后勤技术部门与一线课堂的沟通效率。
  学校有重大活动要开展时,还可以通过循环发送重要通知的方式,通知所有有关人员完成对应工作,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规模较大的学校的工作效率,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在为全校师生的服务上实现了现代化、高效化。
  ● 智慧班牌促进师生交流方式的新拓展
  我校用科学常识充实智慧班牌的节目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班级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校要求教师们将各学科要学习的课前预习提示内容,通过智慧班牌提前一天发布,学生们提前就能知道需要预习的内容,从而养成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完成预习任务的好习惯。教师也不需要再为布置作业专门协调安排时间跑去教室,无形中教学活动效率得到了提高。
  传统的作业批改信息,要靠科代表收发作业本才能完成。有了智慧班牌后,科任教师可把批改作业后的结果,实时发布到智慧班牌上,有效实现了作业批改信息的及时发布,这就使师生教学信息的沟通渠道更畅通了。教学活动中应用智慧班牌,可有效减少各科教学任务在完成时间上的冲突。
  ● 智慧班牌成为班级日常工作的新窗口
  智慧班牌,宣传到师生眼皮底下,占领班级信息阵地,展示班级特色,成为班级名片。学生们参赛的成绩不再昙花一现地成为过去,各班把本班学生获得的成绩,定期展示在智慧班牌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正当竞争意识。
  智慧班牌的使用,让优秀的学生作品有了充分展示的空间。另外,我校还拓展了智慧班牌作品内容的展示面,如后进生的进步事例,班级集体的新突破,个人典型性、代表性的获奖,都可以在智慧班牌上有一席之地。智慧班牌能够展示个人风采,凝结班级进步合力,自然成了班级正能量的新窗口。
  ● 智慧班牌拓展班级文化展示的新渠道
  应用智慧班牌,能使班级管理更透明、班级文化氛围更民主。智慧班牌的记录功能,可以帮助班级管理实现准确考勤、签到。智慧班牌的分级权限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学生自行管理、班级教师管理、学校统一管理。我校的智慧班牌,可以让学生刷卡考勤,数据实时传输到校园端以及家长手机端。教师刷卡登录管理,所有考勤信息准确到秒。另外,智慧班牌的刷卡管理功能,可以让学生监督课堂教学效率,提醒学科教师不再随意拖堂。
  智慧班牌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如把大队干部和班干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优秀成绩和实际事例公布在智慧班牌上,学生们通过智慧班牌,初步了解了各位候选人的事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又让优秀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我校每节课都有各学习小组的表现评比,在课间,由科代表和班长把每节课各小组的评比情况概要登记到智慧班牌上,每天由学生小组做小结,评比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学习个人、最佳进步奖等。每位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在本组集体成绩中体现出来,每个小组的学生自然会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学生们在对自身的管理中,广泛参与了班级管理,在参与智慧班牌信息提供与管理中,切身体会到了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学习进步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杨世春.减少安全事故 预防理应先行——以预防“班班通”设备使用安全事故发生为例[J].科研,2016(10):66.
  [2]尹恩德.电子班牌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41-42.
其他文献
引言  在温州中学学习生活了三年,毕业了免不了怀念。图1是母校的标志性建筑——行政楼,别有一番气势。在温州中学学习期间,我经常泡在创客空间,也接触到很多3D打印的相关知识。毕业之际萌发了做一个学校标志性建筑模型的想法,以纪念自己难忘的高中时光,同时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建模准备阶段  我最早接触使用的3D建模软件是Google SketchUp,类似SketchUp这类建模软件的建模主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建设两方面对“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探索出更具实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训;信息化教学;空间课程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136-02  “无机化学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化工、应化、制药、材料等领域专业职业人
李艺教授曾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以重领域应用为佳,主张在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使其在应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技术本质的理解。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思想还强调对信息技术本质的把握。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强化学生对课程思想的理解和把握,站在课程思想的高度进行教学,在课堂中逐步呈现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脉络。《文本信息加工》一课,涵盖了信息技术课程思想中的
第十一届NOC活动 网络教研团队 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小学数学  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自学教材及观看微课视频,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理解例1中0.8×3和2.35×3的乘法意义,初步了解竖式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完成【学习任务1、2】,知道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②借助计算
开年寄语:新年换脸,2018年的“深度学习实验”栏目以两篇文章串起了“生态智能”话题的亮相,低调却力争有态度(腔调),格局高瞻而运维落地……重要的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套路变了,立意变了,对课程的理解视角也变了。自然,新架构承载的既是对全课程生态的整体构思,更是对学习生态、成长生态的全面介入。  2018年,本栏目将采取插播方式,兼顾即将推出的《非生物智能教育地平线报告》连载和全生态成长动力学这两个
摘要:作者在系列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中,了解系列微课与微课的区别,以及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细致的制作过程,不仅为学生呈现了特别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提高了自身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微课;系列微课;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2-0061-03
很高兴能够分享山东省青岛一中生物教师周苑的《数字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课探索》一文。  周苑把微课程教学法的一般方法移植到实验课中,这是一项创新。她秉承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在课堂的宗旨,通过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使微视频通达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帮助他们轻松了解实验的流程、方法、步骤,理解实验原理。  课堂上,周苑采用“检测 真实情境探究”的方
序:要谈如何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世纪初期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吻合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初衷,也从教学信息化角度给出了近年来教育界轰轰烈烈讨论的“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决思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追求的目标是如此诱人,但究竟应当如何实现
公元738年,唐设奉化,“民皆乐于奉承土化”,从此便有了中国带“化”的地名。最后一个带“化”的县级以上地名是湖南怀化,1981年才被命名。如果将17个比较有影响的带“化”的地名按照时间顺序画一张地图,就会得到一段有趣的中原政权屯军的军区历史。可是,就拿浙江来说,虽然古越国早已不存在了,但“民皆乐于奉承土化”的浙江畲族仍然保留着祖先语言和生活方式,可谓“顽固不化”。  讲上面这段历史,并非和今天的主
专栏预告:“国际视域下的STEM众筹式学习行动初探”连载至此期,将告一段落;2015年中小幼STEAM教育论坛筹委会也已成立;然而,似乎我们还有很多话想说,还有很多观念有待碰撞,还有很多新的理念和做法有待实验和验证;就如本期我们特别挑选了两篇文章,试图揭示师与生不同的努力和感悟:老师们自觉地向全科全能靠拢,机构也在尽心尽力地为学生设计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而同学们的内心,依旧清澈透明,单纯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