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交(福清)投资有限公司)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要点
如何做好工程成本管理一直是个大课题,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环节复杂,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点都放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期,其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发展水平也到了较高阶段,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现在工程建设领域规模大、投资高、周期长的项目也日益增加,国际市场上的大项目也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PPP投资建设模式,给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但这也给工程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来那种仅重视建设期的成本管理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必须因势利导,研究应对解决措施,切实重视并推行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工作。
1 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
所谓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项目立项开始,一直到项目运营结束并达到合理使用期限后拆除为止,包括项目考察、决策、立项、设计、实施、验收、运营维护、拆除等各阶段。它不仅关注建设期的成本管理,同时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拆除等阶段也同样重视,其核心要素是指导我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去考虑成本问题,以实现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
2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工程成本管理要点分析
2.1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及项目实际管理经验分析,在项目前期考察及决策阶段,是直接影响项目能否成立的关键,而在设计阶段却是成本控制的核心阶段,它可影响项目投资可行性在75%以上;而在施工阶段,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一般不超过10%。可见,决策及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成本最重要的阶段。
在项目决策阶段,最关键是要做好前期数据的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时,要求所引用的数据必须详实,分析必须透彻,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可行的,这也是审查机关确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即通过项目立项),只有项目立项通过,才有一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初始。
2.2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项目立项后具体落实,主要包括概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虽然环节较多,但这个阶段是十分关键的,可能采取的不同项目选址、工艺、技术、材料等,都对项目的最终成本造成天壤之别,因此只有抓住项目设计这个关键阶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设计单位的选择上应严格把关,不能过分看重设计费用的高低,而是从设计单位的人才队伍、业绩积累、设计理念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可委托专业监理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理,严把设计成果质量关,在采用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高新材料等方面必须要进行专业论证,可行性通过后才可使用,并可以减少后期的因设计不完善而产生各类变更,以最大限度控制项目成本。
2.3 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
在工程设计成果完成后,就要进入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这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阶段。因为,再好的设计成果也需要有人予以付诸实际。所以,通过招标方式来选择报价合理、社会信誉好的承包商,同时,也可保证选择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在本阶段控制成本的重点应放在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形式及条款的确定上,必须确保招标文件的内容严谨、原则性强。
另外,確定中标单位后,中标方应根据招标文件的相关约定,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在签订施工合同过程中,应坚持招标文件中的核心要求,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单位索赔风险,建立健全合同内部审核机制,必要时由法律咨询机构提出审核意见。
2.4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虽然不是工程成本控制主控因素,但却是关键环节,主要是因为多数项目施工过程都是复杂的,不可控的因素多,包括人、料、机和方法、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过程工程成本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商的行为来实现的,与政府方、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以及其他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2)严把变更关,做好事前控制;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以减少损失;(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要求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要督促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等,以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4)加强施工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提高法律意识,做好工程索赔及反索赔工作。
2.5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
如果说前面几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都属于过程管理,那么工程结算阶段却是这些过程的小结,工程结算的成果直接可以反馈出成本控制的根本成效。因此,我们在工程结算审核时,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在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这样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同时,结算审核过程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程序及准确性,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2.6 运营及维护阶段
考虑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运营及维护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阶段,特别是现在推行的常规PPP模式项目,一般运营期都在10年以上,期间受政策性、市场性等风险因素较多,工程成本的最终成果也会受到较大制约,待项目后评价时就可以得以印证。要保证项目运营和维护期的成本管控成效,首先要根据项目特点,编制好项目运营及维护实施方案,在并具备条件的前提下确保方案平稳运行。第二要做好运营管理方案的优化修正,以及时调整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
2.7 拆除与后评价阶段
项目拆除阶段主要指工程项目在完成其使命后进行清除的过程,该过程中重点涉及拆除后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再利用问题,因此,本阶段实施前,也要编制专项方案,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考虑,力争变废为宝,降低项目综合成本,造福社会;同時,要注重项目的后评价工作,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的成效分析,以及时调整或完善相关工作,为其他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落实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过程分析,我们看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把项目看成一个生命体,从生到死全过程的把控,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决策期、建设期、使用期、运营期及拆除期等各个时期全部成本的最小化,同时,落实项目后评价制度,该方法在我国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特别是要与当前新的发展形势相结合,力争在项目决策阶段就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既体现全过程成本管理在成本确定与控制方面的优势,又可为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拓展打开视野。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要点
如何做好工程成本管理一直是个大课题,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环节复杂,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点都放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期,其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发展水平也到了较高阶段,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现在工程建设领域规模大、投资高、周期长的项目也日益增加,国际市场上的大项目也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PPP投资建设模式,给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但这也给工程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来那种仅重视建设期的成本管理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必须因势利导,研究应对解决措施,切实重视并推行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工作。
1 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
所谓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项目立项开始,一直到项目运营结束并达到合理使用期限后拆除为止,包括项目考察、决策、立项、设计、实施、验收、运营维护、拆除等各阶段。它不仅关注建设期的成本管理,同时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拆除等阶段也同样重视,其核心要素是指导我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去考虑成本问题,以实现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
2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工程成本管理要点分析
2.1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及项目实际管理经验分析,在项目前期考察及决策阶段,是直接影响项目能否成立的关键,而在设计阶段却是成本控制的核心阶段,它可影响项目投资可行性在75%以上;而在施工阶段,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一般不超过10%。可见,决策及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成本最重要的阶段。
在项目决策阶段,最关键是要做好前期数据的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时,要求所引用的数据必须详实,分析必须透彻,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可行的,这也是审查机关确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即通过项目立项),只有项目立项通过,才有一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初始。
2.2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项目立项后具体落实,主要包括概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虽然环节较多,但这个阶段是十分关键的,可能采取的不同项目选址、工艺、技术、材料等,都对项目的最终成本造成天壤之别,因此只有抓住项目设计这个关键阶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设计单位的选择上应严格把关,不能过分看重设计费用的高低,而是从设计单位的人才队伍、业绩积累、设计理念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可委托专业监理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理,严把设计成果质量关,在采用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高新材料等方面必须要进行专业论证,可行性通过后才可使用,并可以减少后期的因设计不完善而产生各类变更,以最大限度控制项目成本。
2.3 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
在工程设计成果完成后,就要进入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这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阶段。因为,再好的设计成果也需要有人予以付诸实际。所以,通过招标方式来选择报价合理、社会信誉好的承包商,同时,也可保证选择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在本阶段控制成本的重点应放在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形式及条款的确定上,必须确保招标文件的内容严谨、原则性强。
另外,確定中标单位后,中标方应根据招标文件的相关约定,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在签订施工合同过程中,应坚持招标文件中的核心要求,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单位索赔风险,建立健全合同内部审核机制,必要时由法律咨询机构提出审核意见。
2.4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虽然不是工程成本控制主控因素,但却是关键环节,主要是因为多数项目施工过程都是复杂的,不可控的因素多,包括人、料、机和方法、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过程工程成本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商的行为来实现的,与政府方、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以及其他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2)严把变更关,做好事前控制;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以减少损失;(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要求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要督促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等,以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4)加强施工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提高法律意识,做好工程索赔及反索赔工作。
2.5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
如果说前面几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都属于过程管理,那么工程结算阶段却是这些过程的小结,工程结算的成果直接可以反馈出成本控制的根本成效。因此,我们在工程结算审核时,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在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这样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同时,结算审核过程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程序及准确性,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2.6 运营及维护阶段
考虑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运营及维护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阶段,特别是现在推行的常规PPP模式项目,一般运营期都在10年以上,期间受政策性、市场性等风险因素较多,工程成本的最终成果也会受到较大制约,待项目后评价时就可以得以印证。要保证项目运营和维护期的成本管控成效,首先要根据项目特点,编制好项目运营及维护实施方案,在并具备条件的前提下确保方案平稳运行。第二要做好运营管理方案的优化修正,以及时调整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
2.7 拆除与后评价阶段
项目拆除阶段主要指工程项目在完成其使命后进行清除的过程,该过程中重点涉及拆除后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再利用问题,因此,本阶段实施前,也要编制专项方案,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考虑,力争变废为宝,降低项目综合成本,造福社会;同時,要注重项目的后评价工作,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的成效分析,以及时调整或完善相关工作,为其他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落实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过程分析,我们看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把项目看成一个生命体,从生到死全过程的把控,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决策期、建设期、使用期、运营期及拆除期等各个时期全部成本的最小化,同时,落实项目后评价制度,该方法在我国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特别是要与当前新的发展形势相结合,力争在项目决策阶段就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既体现全过程成本管理在成本确定与控制方面的优势,又可为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拓展打开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