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豹”(Panther)无人机由以色列航宇工业公司研制,最大特点是既可以常规起降,也可以垂直起降。“黑豹”无人机重约65千克,动力装置为三台超静音电动机,驱动3副可偏转的旋翼。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实现在垂直起降和前飞状态之间的转换。它可携载8千克的有效载荷,包括昼/夜稳定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指示器。“黑豹”能在3 000米高度续航6小时,工作半径超过60千米。每套“黑豹”系统包括两架无人机和一个控制站。另外,该公司还发展了重约12千克、续航时间约2小时的迷你型“黑豹”。且前这两款无人机均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预计将于2011年装备部队。
坦克炮射巡飞弹
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最近展出了旗下机器人系统业务分部研制的“太阳神”(Horus)小型坦克炮射巡飞弹样弹。它是一次性使用型武器,能从北约标准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旨在为坦克部队指挥官提供一种可独立调配且快速部署使用的信息侦察武器。初步的候选平台是意大利陆军“公羊”主战坦克。巡飞弹起飞质量1.3千克,弹体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动力装置为小型无刷电动机,带有拉进式螺旋桨,由锂聚合物电池供电。它采用鸭式布局,有一片折叠式前翼和垂尾,一对前掠式主翼。“太阳神”长980毫米,翼展1.65米,高346毫米,可装载光电有效载荷,向作战人员提供实时流式视频。“太阳神”小型炮射巡飞弹的巡飞速度为6米/秒,但可以加速至30米/秒,巡飞时间为30分钟。
105毫米炮射导弹
Falarick 105毫米炮射导弹由乌克兰Luch设计局为比利时CMI防务公司CT-CV武器系统的105毫米高膛压线膛炮研制,总体结构与Luch设计局为中国59式系列坦克设计的105毫米炮射导弹相匹配,与为T-62/T-64/T-72-120/T-84-120主战坦克研制的100毫米、115毫米和120毫米炮射导弹类似。该弹长1.05米,质量不超过25.2千克,最大射程5 000米,配用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它还兼容于CT-CV武器系统的自动供弹机,载弹量为12~16枚。CT-CB是一种双人炮塔,可安装在“皮兰哈”等轮式车辆上。由于它的炮管最大仰角达42。(可选择提高至55°),因此在配备Falarick 105毫米炮射导弹后也能攻击低飞目标。
无人机载导弹
“班图武士”(1mpi)低成本轻型导弹由南非德奈尔公司研制,重25千克,配用9千克的多用途战斗部,采用惯性制导装置和低成本激光半主动导引头,以“发射后锁定”模式攻击目标,具有360°全向打击能力。它从3 000米以上高空发射,当目标由第三方指示时,射程为1O千米:目标由导弹载机指示时,射程5千米。“班图武士”导弹可供多种平台使用,包括“搜索者”400无人机、武装直升机,以及步兵部队。装备“班图武士”后,“搜索者”400无人机将具有武装监视能力,可打击随机出现的目标、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或是在最大限度控制附带毁伤风险的情况下执行精确攻击任务。
智能反坦克地雷
目前,波兰地面部队正在寻求一种能够遥控或自主起爆的地雷,以构建具有识别能力的反坦克防线。为此,波兰BzE Belma公司自行投资研制出了MPBK-ZN“尤卡”(Juka)侧向攻击智能反坦克地雷。它装有声响和热传感器,可导引并定向爆炸,形成自锻破片攻击目标。“尤卡”也可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接收到信号遥控起爆。波兰兹隆卡WTTU军事研究院也正在研发改进型MPB-ZN“阿格瓦”(Agawa)侧向攻击智能反坦克地雷,竞标上述项目,因此BZE Belma公司不愿透露“尤卡”的技术细节,但指出其总体外形尺寸比该公司目前为波兰军方生产的“阿格瓦”智能反坦克地雷要小,并且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战斗部。预计“尤卡”的试验工作即将启动。
印度研制出首种国产激光制导炸弹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1O月20日宣布,该组织科技人员已成功研制出第一种激光制导炸弹,以提高空军对地精确攻击能力。该弹重约450千克,今年初在东部沿海地区博克兰靶场进行了两次试验,均获成功。但印方并未透露激光制导炸弹的作战距离。
印度首架C-130J战术运输机完成首飞
10月4日,在美国乔治亚洲的玛丽埃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印度空军生产的首架C-130J战术运输机(印度空军装备序列号KC-3801)完成了持续约2小时的首飞。该机已预装了全部的机载系统,随后还将进行一系列承包商和用户试飞,12月交付印度空军。第2架和第3架飞机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完成首飞。2007年,印度向美国订购了6架C-130J运输机。根据印度的要求,它们将配装空中受油探管和美国前视红外系统公司的AN/AAQ-22“星一赛费尔”Ⅲ型光电传感器转塔。
伊拉克空军EC-635-T2 作战直升机
9月21~25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2010年非洲航宇与防务展期间,欧洲直升机公司和南非ATE公司联合展示了即将交付给伊拉克空军的EC-635-T2 直升机。EC-635是基于民用的EC一135设计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可执行搜索、营救、部队运输、侦察/观测、训练和空中支援等任务。EC-635-T2 是其中的作战型,装有欧洲直升机公司和南非ATE公司联合研制的独立武器系统(SAWS),使普通的轻型和中型直升机能够加挂武器和传感器,比如南非德奈尔公司的“猎豹”反坦克导弹,AGM-114“海尔法”导弹、洛马公司的制导火箭弹,法国TDA/FZ公司德68毫米和70毫米制导及非制导火箭弹,奈克斯特公司的20毫米航炮吊舱,比利时FN赫斯塔尔公司的12.7毫米机枪吊舱。2009年3月,伊拉克空军向法国订购了24架EC-635-T2 ,意在加强其军事上的“独立性”,同时利于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协议的执行。
伊拉克服役首艘美制PB-301型巡逻艇
9月26日,在巴格达以南大约500千米的乌姆盖斯尔海军基地,伊拉克接收了首艘美国制造的PB-301型巡逻艇,并宣布其正式服役,保卫巴格达南部乌姆盖斯尔海军基地附近的石油平台。伊拉克原先的海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遭摧毁。美军发言人称,2005年伊拉克海军重建,目前仅有47艘舰只。根据援助计划,美国总共将提供15艘PB-301型巡逻艇,另外3艘将于今年12月运抵伊拉克,其余11艘预计明年交付。
伊朗装备改进型“征服者”110地地战术导弹
伊朗国防部长阿哈默德·瓦希迪将军近日表示,伊朗革命卫队已经接收了改进型“征服者”110(Fateh—110)地地战术导弹。“征服者”110是伊朗自主研发的第一种固体燃料导弹,研制工作始于 1997年,2001年正式对外公开。“,征服者”110导弹长8.9米,弹径610毫米,射程约200千米,其作用很可能是用来弥补现役火箭弹精度不足,填补“流星”1弹道导弹和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缺。
伊朗革命卫队装备水上飞机
伊朗革命卫队已经为3个中队配备了国产的“巴瓦尔”2(Ba—var 2)水上飞机。据称其有良好的隐身性能,能避开雷达探测,可以承担巡逻、侦察、运送武器等任务。伊朗电视台公布的照片显示,这些飞机正在空中和水中演练,但其真实性无法得到证实。另外照片还显示,“巴瓦尔”2的机腹没有机轮,因此只能在水面起降。
美以“大卫投石囊”导弹防御系统
2010年9月27目,美国国防部和以色列签订了“大卫投石索”(David’s Sling)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协议。该系统将作为低层防御系统集成到以色列的多层导弹防御系统中,主要用于拦截廉价近程导弹和火箭弹,并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具有互操作能力。“大卫投石索”包括指挥控制系统、多任务雷达、数据链路系统、战斗管理系统和用于全天候拦截来袭目标的“震晕者”(stunner)拦截导弹。“震晕者”的弹头类似“协和”飞机头部,弹长约5米,发射质量约100千克,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速度约1 000米/秒,最大射程超过250千米。这次签署的协议将推动“震晕者”拦截导弹的研制工作。尽管“大卫投石索”的研究工作已开展了相当长时间,但上述协议的签署很显然是对俄罗斯向叙利亚出口导弹的回应。最近,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表示,俄将履行与叙利亚2007年签订的出售P-800“宝石”反舰导弹的合同。美国和以色列担心,上述武器会落入黎巴嫩真主党或加沙地带恐怖分子的手里。
目前,美国和以色列正在全面推进火箭弹,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及部署工作。除“大卫投石索”项目外,该系统还包括“箭”式反导系统和“铁穹”防空武器系统,组成远中近三层防御体系。“箭”式反导系统在1986年开始研制,2000年3月14日正式开始部署“箭”2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部署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以色列和美国还在积极发展“箭”3反导导弹,并在2009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了导弹全尺寸模型。它比“箭”2导弹略细,仍采用两级设计,但两级的弹体直径相同。它也将使用现有的“箭”2导弹发射器,但以碰撞方式拦截外大气层目标。“铁穹”防空武器系统由拉斐尔公司研制,主要用于拦截射程5—70千米的火箭弹,比如“喀秋莎”、“冰雹”等。美国并未直接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但奥巴马在2010年5月要求国会向以色列提供2.05亿美元专项资金,援助其在北部的加利利以及南部的内盖夫地区部署20套以上的“铁穹”。7月20日,以色列军方宣布“铁穹”系统成功通过了最终的野外测试,计划于11月为以色列空军防空师新组建的防空营装备2套。
“蝙蝠侠”作战服
这种全新的作战服由美国空军牵头研发,研究工作始于2004年,旨在将各种先进装备集成到一套作战服上,大幅提高特种部队的作战效率。它的正式名称是“Battlefield Air Targeting Man AidedkNowledge”,意为“战场空中引导人工协助认知”,简写正好是“BATMAN”。整套“蝙蝠侠”作战服将包括头盔显示器、可穿戴式计算机、安全无线通信组件、语言识别增强系统等。技术人员针对人体各部位精心设计了各种组件电源背负在后背上,计算机放在胸部口袋中,控制装置在小臂袖套上,软盖耳机置于头部。首件“蝙蝠侠”作战服样服重达73千克。因为各种组件正常使用需要电池组提供能量,所以电池组在整套作战服中的重量比很大。最初研究人员选用的是老式电池,后来改用供电完毕后会变轻的甲醇燃料电池,使“蝙蝠侠”作战服的重量减轻1/4。
作为好莱坞银幕上的大英雄,“蝙蝠侠”身上带着超过007的先进装备,穿行于纽约街头,到处伸张正义,儆恶惩奸,获得了大众的崇拜和敬意。当前伊拉克、阿宫汗战场上,美军特种部队所执行的任务非常危险。很多情况下,他们需要根据任务带上多种装备,总重量十分可观。其中,种类繁多的通讯设备又占了大头,将它们临时组装在一起也十分费时,各种电源线、数据线密密麻麻,影响士兵的动作。为克服上述缺陷,美军从电影中获得了灵感——利用穿戴式的带USB接口的集线器,把各种电子设备简洁地连接起来,士兵穿上便可行动,大大节省了时间。这颇有点现代计算机上的“即插即用”的感觉。“蝙蝠侠”作战服还有一些人性化的配件,比如作战靴里的加热鞋垫。
俄罗斯国防部开发“山寨武器”
鲁斯巴尔公司是俄罗斯一家专门生产武器模型的企业,其产品包括T-80坦克、S-300导弹发射车、Su-27战斗机等多种充气式武器模型。这些武器模型平时可像帐篷一样折叠起来放在车中,使用时可充气成为模型武器,充气时间仅需几秒钟。武器模型同实体相比,不仅大小、形状、颜色等相同,而且因采用了特殊材料,很难用人工卫星、雷达、紫外线探测器等进行分辨,可用于迷惑敌军,并保护自己的武器不被攻击。如果在特定场所部署大规模武器模型,也可使敌军误判战略意图。
在军用假目标中,充气式技术装备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因为它重量轻、体积小,最适合模拟车辆、帐篷等小目标。除了塑料,它还能采用橡胶薄膜、织物等材料。相对来说,装配式假目标的外形、质感能够更加逼真,破碎后更容易修理和更换,适合模拟房屋、掩体、飞机等大中型目标。它还更容易结合就便材料,比如木材、竹材、金属、泥草等,降低造价。利用聚氯酯塑料发泡膨胀形成假目标,则是比较新的技术,分为柔性和硬性两种。前者运输时的体积为真目标的十分之一左右,展开后则与真目标差不多大小。后者是在现地浇注成型,通常只需要几分钟,还能承受一定的风、雨、雪。假工程设施,也是军事伪装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小到掩体,大到指挥所、车站、桥梁、机场,都能造假。不过要想做到足够逼真,假目标还需要配备一些模拟装置。比如用角反射器、反射涂料等模拟真兵器的雷达反射特征,用电热丝加热充气坦克的后部以模拟发动机,引燃烟火剂来模拟导弹射击时的闪光、烟雾,发射信号的天线模拟电子设备。随着红外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电子侦察等探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出现,单靠充气模拟的外形、角反射器、红外灯,已经很容易被侦察设备识破。设置和撤收快速、制式化、运动化,也是假目标的重点发展方向。
雷锡恩公司扒出XOS-1外骨骼装置
XOS-2由雷锡恩公司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研究机构研发,比第一代外骨骼重量更轻、速度更快、能力更强,同时其耗电量降低了50%。 XOS-2由一系列结构、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组成;利用高压液压驱动,可使穿戴者将重约90千克的重物反复举起几百次,而且不会感到疲劳.可重复击穿厚度为76.2毫米的木板;轻便灵活,穿戴者可轻易进行踢足球、击打速度球、爬楼梯和下坡等动作。XOS-2能够代替穿戴者举起重物,不仅可减小穿戴者因过度疲劳而受伤的风险,而且能够使穿戴者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一名穿戴外骨骼的士兵能够承担2~3名士兵的工作量。因此,配装外骨骼将使得军方人员能够进行重新部署,执行更具战略意义的任务。预计外骨骼将于5年内投入使用。
这套系统是一家专门从事机器人研究的公司,SARCOS研制的,后来该公司被雷锡恩收购,因此获得了更加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洛马公司在一年前推出的“人员通用负重托架”(HULC,下图)相比,它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因此技术难度更高,实用性应该不如HULC。但它的动作异常灵活,踢球、击球这些动作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士兵在机动、射击时的需求,简直像“机器特种兵”。“5年内投入使用”,只是针对XOS-2这种技术含量相对高的外骨骼装置的大略估计,因为像HULC那样的应该用不了那么久。比如日本的“混合辅助腿”(HAL)已经是商用产品。外骨骼对战场的巨大影响很可能是革命性的。我们很容易想像一下:把外骨骼提供的90千克载重转换成武器装备,相当于携带一挺M134“米尼冈”6管机枪,1 000发子弹,1平方米的5毫米厚钢板。再加上不输于普通人的机动能力,在巷战中你如何与它交手?
坦克炮射巡飞弹
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最近展出了旗下机器人系统业务分部研制的“太阳神”(Horus)小型坦克炮射巡飞弹样弹。它是一次性使用型武器,能从北约标准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旨在为坦克部队指挥官提供一种可独立调配且快速部署使用的信息侦察武器。初步的候选平台是意大利陆军“公羊”主战坦克。巡飞弹起飞质量1.3千克,弹体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动力装置为小型无刷电动机,带有拉进式螺旋桨,由锂聚合物电池供电。它采用鸭式布局,有一片折叠式前翼和垂尾,一对前掠式主翼。“太阳神”长980毫米,翼展1.65米,高346毫米,可装载光电有效载荷,向作战人员提供实时流式视频。“太阳神”小型炮射巡飞弹的巡飞速度为6米/秒,但可以加速至30米/秒,巡飞时间为30分钟。
105毫米炮射导弹
Falarick 105毫米炮射导弹由乌克兰Luch设计局为比利时CMI防务公司CT-CV武器系统的105毫米高膛压线膛炮研制,总体结构与Luch设计局为中国59式系列坦克设计的105毫米炮射导弹相匹配,与为T-62/T-64/T-72-120/T-84-120主战坦克研制的100毫米、115毫米和120毫米炮射导弹类似。该弹长1.05米,质量不超过25.2千克,最大射程5 000米,配用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它还兼容于CT-CV武器系统的自动供弹机,载弹量为12~16枚。CT-CB是一种双人炮塔,可安装在“皮兰哈”等轮式车辆上。由于它的炮管最大仰角达42。(可选择提高至55°),因此在配备Falarick 105毫米炮射导弹后也能攻击低飞目标。
无人机载导弹
“班图武士”(1mpi)低成本轻型导弹由南非德奈尔公司研制,重25千克,配用9千克的多用途战斗部,采用惯性制导装置和低成本激光半主动导引头,以“发射后锁定”模式攻击目标,具有360°全向打击能力。它从3 000米以上高空发射,当目标由第三方指示时,射程为1O千米:目标由导弹载机指示时,射程5千米。“班图武士”导弹可供多种平台使用,包括“搜索者”400无人机、武装直升机,以及步兵部队。装备“班图武士”后,“搜索者”400无人机将具有武装监视能力,可打击随机出现的目标、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或是在最大限度控制附带毁伤风险的情况下执行精确攻击任务。
智能反坦克地雷
目前,波兰地面部队正在寻求一种能够遥控或自主起爆的地雷,以构建具有识别能力的反坦克防线。为此,波兰BzE Belma公司自行投资研制出了MPBK-ZN“尤卡”(Juka)侧向攻击智能反坦克地雷。它装有声响和热传感器,可导引并定向爆炸,形成自锻破片攻击目标。“尤卡”也可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接收到信号遥控起爆。波兰兹隆卡WTTU军事研究院也正在研发改进型MPB-ZN“阿格瓦”(Agawa)侧向攻击智能反坦克地雷,竞标上述项目,因此BZE Belma公司不愿透露“尤卡”的技术细节,但指出其总体外形尺寸比该公司目前为波兰军方生产的“阿格瓦”智能反坦克地雷要小,并且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战斗部。预计“尤卡”的试验工作即将启动。
印度研制出首种国产激光制导炸弹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1O月20日宣布,该组织科技人员已成功研制出第一种激光制导炸弹,以提高空军对地精确攻击能力。该弹重约450千克,今年初在东部沿海地区博克兰靶场进行了两次试验,均获成功。但印方并未透露激光制导炸弹的作战距离。
印度首架C-130J战术运输机完成首飞
10月4日,在美国乔治亚洲的玛丽埃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印度空军生产的首架C-130J战术运输机(印度空军装备序列号KC-3801)完成了持续约2小时的首飞。该机已预装了全部的机载系统,随后还将进行一系列承包商和用户试飞,12月交付印度空军。第2架和第3架飞机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完成首飞。2007年,印度向美国订购了6架C-130J运输机。根据印度的要求,它们将配装空中受油探管和美国前视红外系统公司的AN/AAQ-22“星一赛费尔”Ⅲ型光电传感器转塔。
伊拉克空军EC-635-T2 作战直升机
9月21~25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2010年非洲航宇与防务展期间,欧洲直升机公司和南非ATE公司联合展示了即将交付给伊拉克空军的EC-635-T2 直升机。EC-635是基于民用的EC一135设计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可执行搜索、营救、部队运输、侦察/观测、训练和空中支援等任务。EC-635-T2 是其中的作战型,装有欧洲直升机公司和南非ATE公司联合研制的独立武器系统(SAWS),使普通的轻型和中型直升机能够加挂武器和传感器,比如南非德奈尔公司的“猎豹”反坦克导弹,AGM-114“海尔法”导弹、洛马公司的制导火箭弹,法国TDA/FZ公司德68毫米和70毫米制导及非制导火箭弹,奈克斯特公司的20毫米航炮吊舱,比利时FN赫斯塔尔公司的12.7毫米机枪吊舱。2009年3月,伊拉克空军向法国订购了24架EC-635-T2 ,意在加强其军事上的“独立性”,同时利于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协议的执行。
伊拉克服役首艘美制PB-301型巡逻艇
9月26日,在巴格达以南大约500千米的乌姆盖斯尔海军基地,伊拉克接收了首艘美国制造的PB-301型巡逻艇,并宣布其正式服役,保卫巴格达南部乌姆盖斯尔海军基地附近的石油平台。伊拉克原先的海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遭摧毁。美军发言人称,2005年伊拉克海军重建,目前仅有47艘舰只。根据援助计划,美国总共将提供15艘PB-301型巡逻艇,另外3艘将于今年12月运抵伊拉克,其余11艘预计明年交付。
伊朗装备改进型“征服者”110地地战术导弹
伊朗国防部长阿哈默德·瓦希迪将军近日表示,伊朗革命卫队已经接收了改进型“征服者”110(Fateh—110)地地战术导弹。“征服者”110是伊朗自主研发的第一种固体燃料导弹,研制工作始于 1997年,2001年正式对外公开。“,征服者”110导弹长8.9米,弹径610毫米,射程约200千米,其作用很可能是用来弥补现役火箭弹精度不足,填补“流星”1弹道导弹和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缺。
伊朗革命卫队装备水上飞机
伊朗革命卫队已经为3个中队配备了国产的“巴瓦尔”2(Ba—var 2)水上飞机。据称其有良好的隐身性能,能避开雷达探测,可以承担巡逻、侦察、运送武器等任务。伊朗电视台公布的照片显示,这些飞机正在空中和水中演练,但其真实性无法得到证实。另外照片还显示,“巴瓦尔”2的机腹没有机轮,因此只能在水面起降。
美以“大卫投石囊”导弹防御系统
2010年9月27目,美国国防部和以色列签订了“大卫投石索”(David’s Sling)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协议。该系统将作为低层防御系统集成到以色列的多层导弹防御系统中,主要用于拦截廉价近程导弹和火箭弹,并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具有互操作能力。“大卫投石索”包括指挥控制系统、多任务雷达、数据链路系统、战斗管理系统和用于全天候拦截来袭目标的“震晕者”(stunner)拦截导弹。“震晕者”的弹头类似“协和”飞机头部,弹长约5米,发射质量约100千克,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速度约1 000米/秒,最大射程超过250千米。这次签署的协议将推动“震晕者”拦截导弹的研制工作。尽管“大卫投石索”的研究工作已开展了相当长时间,但上述协议的签署很显然是对俄罗斯向叙利亚出口导弹的回应。最近,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表示,俄将履行与叙利亚2007年签订的出售P-800“宝石”反舰导弹的合同。美国和以色列担心,上述武器会落入黎巴嫩真主党或加沙地带恐怖分子的手里。
目前,美国和以色列正在全面推进火箭弹,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及部署工作。除“大卫投石索”项目外,该系统还包括“箭”式反导系统和“铁穹”防空武器系统,组成远中近三层防御体系。“箭”式反导系统在1986年开始研制,2000年3月14日正式开始部署“箭”2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部署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以色列和美国还在积极发展“箭”3反导导弹,并在2009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了导弹全尺寸模型。它比“箭”2导弹略细,仍采用两级设计,但两级的弹体直径相同。它也将使用现有的“箭”2导弹发射器,但以碰撞方式拦截外大气层目标。“铁穹”防空武器系统由拉斐尔公司研制,主要用于拦截射程5—70千米的火箭弹,比如“喀秋莎”、“冰雹”等。美国并未直接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但奥巴马在2010年5月要求国会向以色列提供2.05亿美元专项资金,援助其在北部的加利利以及南部的内盖夫地区部署20套以上的“铁穹”。7月20日,以色列军方宣布“铁穹”系统成功通过了最终的野外测试,计划于11月为以色列空军防空师新组建的防空营装备2套。
“蝙蝠侠”作战服
这种全新的作战服由美国空军牵头研发,研究工作始于2004年,旨在将各种先进装备集成到一套作战服上,大幅提高特种部队的作战效率。它的正式名称是“Battlefield Air Targeting Man AidedkNowledge”,意为“战场空中引导人工协助认知”,简写正好是“BATMAN”。整套“蝙蝠侠”作战服将包括头盔显示器、可穿戴式计算机、安全无线通信组件、语言识别增强系统等。技术人员针对人体各部位精心设计了各种组件电源背负在后背上,计算机放在胸部口袋中,控制装置在小臂袖套上,软盖耳机置于头部。首件“蝙蝠侠”作战服样服重达73千克。因为各种组件正常使用需要电池组提供能量,所以电池组在整套作战服中的重量比很大。最初研究人员选用的是老式电池,后来改用供电完毕后会变轻的甲醇燃料电池,使“蝙蝠侠”作战服的重量减轻1/4。
作为好莱坞银幕上的大英雄,“蝙蝠侠”身上带着超过007的先进装备,穿行于纽约街头,到处伸张正义,儆恶惩奸,获得了大众的崇拜和敬意。当前伊拉克、阿宫汗战场上,美军特种部队所执行的任务非常危险。很多情况下,他们需要根据任务带上多种装备,总重量十分可观。其中,种类繁多的通讯设备又占了大头,将它们临时组装在一起也十分费时,各种电源线、数据线密密麻麻,影响士兵的动作。为克服上述缺陷,美军从电影中获得了灵感——利用穿戴式的带USB接口的集线器,把各种电子设备简洁地连接起来,士兵穿上便可行动,大大节省了时间。这颇有点现代计算机上的“即插即用”的感觉。“蝙蝠侠”作战服还有一些人性化的配件,比如作战靴里的加热鞋垫。
俄罗斯国防部开发“山寨武器”
鲁斯巴尔公司是俄罗斯一家专门生产武器模型的企业,其产品包括T-80坦克、S-300导弹发射车、Su-27战斗机等多种充气式武器模型。这些武器模型平时可像帐篷一样折叠起来放在车中,使用时可充气成为模型武器,充气时间仅需几秒钟。武器模型同实体相比,不仅大小、形状、颜色等相同,而且因采用了特殊材料,很难用人工卫星、雷达、紫外线探测器等进行分辨,可用于迷惑敌军,并保护自己的武器不被攻击。如果在特定场所部署大规模武器模型,也可使敌军误判战略意图。
在军用假目标中,充气式技术装备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因为它重量轻、体积小,最适合模拟车辆、帐篷等小目标。除了塑料,它还能采用橡胶薄膜、织物等材料。相对来说,装配式假目标的外形、质感能够更加逼真,破碎后更容易修理和更换,适合模拟房屋、掩体、飞机等大中型目标。它还更容易结合就便材料,比如木材、竹材、金属、泥草等,降低造价。利用聚氯酯塑料发泡膨胀形成假目标,则是比较新的技术,分为柔性和硬性两种。前者运输时的体积为真目标的十分之一左右,展开后则与真目标差不多大小。后者是在现地浇注成型,通常只需要几分钟,还能承受一定的风、雨、雪。假工程设施,也是军事伪装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小到掩体,大到指挥所、车站、桥梁、机场,都能造假。不过要想做到足够逼真,假目标还需要配备一些模拟装置。比如用角反射器、反射涂料等模拟真兵器的雷达反射特征,用电热丝加热充气坦克的后部以模拟发动机,引燃烟火剂来模拟导弹射击时的闪光、烟雾,发射信号的天线模拟电子设备。随着红外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电子侦察等探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出现,单靠充气模拟的外形、角反射器、红外灯,已经很容易被侦察设备识破。设置和撤收快速、制式化、运动化,也是假目标的重点发展方向。
雷锡恩公司扒出XOS-1外骨骼装置
XOS-2由雷锡恩公司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研究机构研发,比第一代外骨骼重量更轻、速度更快、能力更强,同时其耗电量降低了50%。 XOS-2由一系列结构、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组成;利用高压液压驱动,可使穿戴者将重约90千克的重物反复举起几百次,而且不会感到疲劳.可重复击穿厚度为76.2毫米的木板;轻便灵活,穿戴者可轻易进行踢足球、击打速度球、爬楼梯和下坡等动作。XOS-2能够代替穿戴者举起重物,不仅可减小穿戴者因过度疲劳而受伤的风险,而且能够使穿戴者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一名穿戴外骨骼的士兵能够承担2~3名士兵的工作量。因此,配装外骨骼将使得军方人员能够进行重新部署,执行更具战略意义的任务。预计外骨骼将于5年内投入使用。
这套系统是一家专门从事机器人研究的公司,SARCOS研制的,后来该公司被雷锡恩收购,因此获得了更加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洛马公司在一年前推出的“人员通用负重托架”(HULC,下图)相比,它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因此技术难度更高,实用性应该不如HULC。但它的动作异常灵活,踢球、击球这些动作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士兵在机动、射击时的需求,简直像“机器特种兵”。“5年内投入使用”,只是针对XOS-2这种技术含量相对高的外骨骼装置的大略估计,因为像HULC那样的应该用不了那么久。比如日本的“混合辅助腿”(HAL)已经是商用产品。外骨骼对战场的巨大影响很可能是革命性的。我们很容易想像一下:把外骨骼提供的90千克载重转换成武器装备,相当于携带一挺M134“米尼冈”6管机枪,1 000发子弹,1平方米的5毫米厚钢板。再加上不输于普通人的机动能力,在巷战中你如何与它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