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地诗人彭桂萼的抗战诗歌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解放意识是彭桂萼诗歌的思想特质与审美意识的灵魂;地方特色与边疆民众的觉醒是彭桂萼诗歌的价值取向原则;彭桂萼服务抗战的诗歌大众化探索有力地推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其他文献
昨晚下班回家看多多还在奋笔疾书,写她的数学实践研究报告:各种有趣的对称图形。这是学校数学期末成绩的考察项目之一,占比20%(多多所在的小学一年级时没有考试,而用各种闯关环节让
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经》中记录着上百种原始占卜方法,它足构成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种占卜既反映着纳西族的社会历史、传统民俗,更反映着古代的天文、历法、医学乃至哲
最近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小学附近,一些商贩在销售一种叫做“校园诅咒卡”的玩具,这种玩具受到了小学生们的追捧。在校园诅咒卡的包装上写着“高压人群专用”,打开之后你会发现里面有9张卡片,卡片的正面画着一个造型夸张的人物头像,下面写着“我诅咒×××考试不及格!”“我诅咒×××跟死党吵架!”背面还写着“秘密传卡”“不许说出去!也不许让别人看到!”的字样……有些诅咒语带有开玩笑的味道,而有些则显得
一个叛逆的孩子多半是一个“饥饿”的孩子,他的很多期待(如被理解、被关注、被允许、被欣赏等)没有得到满足;一个太听话的孩子多半是一个压抑的孩子,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太听话,孩子的自主性就得不到发展,未来俯仰随人,不能独立;太任性、太叛逆,父母的教导不能够传递给孩子,孩子适应社会又将困难重重。两者都是让人担心的,我们想要的是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可是发现很难做到,难道这
一天放学,我看到恒恒班的同学都戴着一顶自制的小纸帽走出来,个个喜形于色。而恒恒还带着小黄帽,一看见我,她就哭了,她说因为没带美术用具,老师惩罚她,让她干坐了两节课。  “妈妈,我没带美术书、水彩笔,老师不让我做帽子!”  “那我们回家把今天的美术作业做了,可以吗?”  “不可以!那都是老师给的材料,老师不给我,因为我没带工具,要接受惩罚!”恒恒哭着说,“妈妈!这是给六一儿童节准备的帽子,六一儿童节
某天周末,一大早我被太太的声音吵醒,原来她是在为儿子讲数学应用题。此时我也隐隐地听到儿子微弱的声音,好像还带着哭腔。于是,我赶紧起来走进孩子的房间。  “跟你讲了多少次,你就是记不住,要举一反三!”太太看看我,然后对着站在对面的儿子比画起来,“这里有2千克苹果,我要用4元钱来买,那1元钱能买多少苹果?”  儿子含着眼泪嘟囔着答案。  “多少,大声说出来!”太太音量又提高了。  儿子战战兢兢地望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