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巴黎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有诸多奇迹,戴高乐机场最离奇。
  巴黎戴高乐机场是个神奇的地方:机场区很大,穿梭几个候机楼需要乘客自己找摆渡车,初来乍到迷路是常事;候机楼之间的立交桥下,既有通往市区的轨道交通,也有通往法国各地的高速公路,据说常有偷渡客纵身一跃,铤而走险。
  经过这座机场时总会发生些故事,如自己中转使用的登机口几小时后突然坍塌,在找摆渡车时“捎上”几个迷路的同胞,或偶遇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旧同事,不过最离奇的,还是2004年4月的一次中转。
  “这是机票,你将搭乘法航班机,经巴黎飞赴科托努。”巴黎,好得很,我从9岁学法语到今天,还没看见过这个据说很美丽的城市呢,虽然,这次能见的不过是候机厅窗外的一角罢了。
  这里就是巴黎?除了白口罩,什么也看不见。“您,站到另一边去!”一个白口罩的警察严肃地说着。另一边,排着一群中国人。这些人中,三个赴突尼斯考察的干部,四个去马赛读书的半大孩子,一个农民模样的人,除了我以外,都不懂法语。我注意到,并非所有中国人都被拦下,于是挤到前面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无可奉告”。我有些愤怒了,这不是种族歧视么?
  我大声用法语和警察交谈,和身边等待出关的法国人交谈,但除了“这人法语真不错”的惊叹外一无所获,不过,警察的态度显然客气了很多。人散了,除了我们。“请跟我们来!”这是安检厅的一角,几个警察开始询问我们的情况。护照和机票却都被收走了。几个学生首先被放行,他们的学校来了接机的人。
  几个干部大声抱怨着,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出国,却从来没有碰上这样的情形,到突尼斯的航班20分钟后起飞,他们很担心。我把他们的情况告知一个为首的警察,那人立即客气地把他们三人请到别处。
  “他们没事了!”另一个警察对我笑道,不长的时间,他和我已经有些熟了。“那么我呢?”我自然要问,除了我,只剩那个农民模样的同胞了。“你們,你们跟我来。”我们被带去一间警察值班室,除了警察,还有一些非洲人和阿拉伯人,我只能站着。那个带我来的警官和我的护照一起消失,我只能继续站着。
  我发现那个农民同胞很是不妙。他自称探亲,却手执商务签证,而且他的亲戚住在哪里,他全然不知,只记得一个电话。他拉着我,到负责他事务的警官前解释着。警官看了我一眼,很客气地说,不能相信那位先生的解释。
  “你有外汇么?”趁人不备,我偷偷问那个农民。“有。”“一会儿他们问,你就说有。”果然。“他有800美金,足够他在机场外打电话通知他的亲人了。”“那好,请这位先生跟我去打个电话吧。”高官的神色和蔼下来。“先生,您的问题不用担心,您可以自由走动了,护照一会儿送来,没有任何问题。”高官转脸看着我,口气十分客气。
  没有问题,但愿吧,这里是巴黎。护照来了,还有两个警官。“先生,您没有问题,不过请跟我们去一趟。”穿过热闹的候机厅和免税店,窗外的景色朦胧得看不清楚,这里就是巴黎?
  警察署,似乎是机场警察的大本营。“先生,这几天有两个借口去科托努的中国人在机场逃脱,成了非法移民,所以我们不得不防。”我简直哭笑不得:“警官先生,我既然可以和您这样方便的交流,如果真想来法国,完全不用那么麻烦。”几个警官点点头:“保险起见,您必须呆在这里直到登机。”我看来没有别的选择。
  “可以,不过请允许我拿本书,还有七个小时。”进办公室时,行李放在了门外。书拿进来了,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历史的典籍,您知道中国的历史么?”为首的大胡子警官摇摇头:“不,我只知道长城,我们法国人不了解中国历史就像您。”我打断他的话:“长官,我对加谬卢梭的了解想必比您对孔子的了解多些。”大胡子脸色登时开朗起来:“尊敬的先生,您不必进该死的留置室,我很乐意和您交谈。”
  我们从长城的建造起始谈到对哲学著作的翻译,从马格里布谈到上海的餐厅,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此间,我又客串了两回翻译。“抱歉,让您在这里呆了这么久,作为补偿,我会派人送您从特别通道提前直接登机。”大胡子终于满面堆笑地站起来。两个警察一边和我聊着足球,一边陪我提前登上了飞机:“再见,先生,希望您对巴黎留下美好的印象。”美好的印象,我也希望。可整整七个小时,我连戴高乐机场都没能多看一眼。人多了,喇叭响了,起飞了。靠窗而坐的我,转脸望了翼下一眼,有车,有楼,有树,有人。这里就是巴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