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性回归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NT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的主体性是指研究对象的主体特征。苏联主体心理学只从本体论层面确立了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却没有相应的方法论体系。躯体标记假设和行动研究为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能自成体系。德国批判性心理学强调人的主体性,把主体性立场的心理学观点转化为实际的研究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主体心理学研究思路。主体心理学、行动研究和批判性心理学从不同层次诠释了被研究者的主体性,向人们展示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主体性发展进路。
其他文献
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研究问题的前沿热点、演化规律.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潘懋元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四个阶段中引领或紧抓中国教育的时代脉搏,提出和解决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方向和强度。  一、体育兴趣促进学习效果  1.指向作用。每个人在体育兴趣方面可能有差异,同时,体育兴趣又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对体育活动的趋近倾向,它使人可
目前,在心理治疗和精神病学领域的一个普遍趋势是,新的"疾病"分类被不断创造出来,"心理疾病"的范围在扩大。但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可判断为异常?常见的异常行为的定义主要考
矫形外科病人为生活能力降低或丧失的特殊群体.作者采用量表、问卷、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行为评估等方法,对矫形外科择期手术病人进行观察,以了解矫形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自杀现象一直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自杀干预要从自杀者的心理机制入手,分析其自杀原因,根据临床经验评估判断其自杀的危险程度,从而有技巧地作出干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