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要点拨,以导促学,学中悟道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el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已呈现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三载有余。笔者认为,要在高二年级上学期的后半时段使学生顺利过渡到选修课程的学习,且使学生欣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方法、能力产生质的变化,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必修课程时获得的欣赏古代诗文的基本能力运用于选修课程中,形成赏析古诗文的较高素养和审美素质。
  在进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时,采用“择要点拨,以导促学,学中悟道”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实施上述教学理念,实践上述教学活动,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进化”到以自主学习解决相关问题为主,适当借助教师的点拨导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做如下尝试:
  首先,板书一副对联,阐述必修、选修课程的过渡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必修教材学知学法培养能力,选修课程求理求道铸炼品行。”之后引导学生对“学知学法”“求理求道”中“学”与“求”的不同品质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对“知”“法”与“理”“道”的不同内涵有所理解,进而感悟到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以自主学习为主,应该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探求未知的知识和方法,并在主动积极的探求中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较高的素养。
  其次,引导学生翻阅选修课本,从“致同学们”到“前言”,从“前言”到目录,又从目录到单元中的“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以及课后的“探究讨论”和“相关链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选修课本与必修教材各“模块”的编排体例大相径庭,对“教”与“学”的任务分配有明显不同:学生“学习”成分和要求明显加强,教师对“学”的导引和统筹变得更加重要。
  第三,引导学生整理并描画出课本的体例结构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种与必修课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型学习理念,从而为今后保质保量地学习选修课程奠定较好的基础。
  要在选修课程中实实在在地落实“择要点拨,以导促学,学中悟道”的教学策略,把“学知学法”较快地转向“求理求道”的更高学习层面上来。下面以《长恨歌》等诗作的学习鉴赏过程及点拨指导为例加以说明。
  一、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以意逆志,知以论世”一文,拟出阅读感悟
  诸如此类的导读文章,如果不提醒,学生往往不会仔细阅读,甚至不舍得花时间去通读,这是很不好的做法和习惯。笔者在教授此选修教材时,特别强调这类“赏析指导”文章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读,思考归纳出“逆”“论”的内涵及其方法,并要求结合具体作品例说。
  但当我在课堂上抽问检查时,发现仍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度阅读思考相关问题,甚至尚未通读文本。针对此种消极态度,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补读,然后解说“以意逆志”的含义,指出其方法是“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同时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诗作,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情趣”。其后,让学生深入理解“知人论世”的含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获得动力和方法。
  二、在内容上择要点拨,在方法上授之以渔,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过程有章可循
  为了使学生在解读古典诗作时有法可用,笔者拟出“咀嚼、赏析、诵读、解题、领悟”这样一个阅读程序,意在于学法上授之以渔,于学习内容上择要点拨。
  “咀嚼”的内容主要是诗作意象、关键字词等,通过“咀嚼”来品尝学习古典诗作的苦甘,了解相关意象和关键字词的含义。比如在引导学生咀嚼《长恨歌》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两句时,就要求学生咀嚼出“汉皇”这个意象,还要咀嚼出“多年求不得”句中“多”和“求”的含义来。再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一要咀嚼出“一笑百媚生”所要表达的绝世之美和无比的妖艳;二要咀嚼出“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夸饰所传达出的诗歌语言意象的无比精妙。仔细品味意象、词句的含义及作用,对学生欣赏诗作的情理无疑大有帮助。
  “赏析”者,主要是诗作的意境,内蕴、手法、作用等,通过赏析这些,剖析诗作的意蕴,解读诗心所在。在赏析《长恨歌》时,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赏析实虚结合之法及其作用。实写部分通过“重色求美”“杨女入宫”“春宵得宠”“君王不朝”等情节,描述了贵妃马前毙命而君王无可奈何的窘迫和伤心。虚写部分从“临邛道土”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则以“道客寻觅”“茫茫不见”“仙山有貌”等想象的情节,描绘了杨女在天堂缥缈之中仍然不忘生前的恩宠,营造出一种令读者如临其境、难辨虚实的意境。
  虚实相辉映的艺术手法,使李杨溺爱误国以至生离死别的痛苦和相思跃然纸上。然而,有的学生读后麻木无感甚至嬉笑不已,既感悟不出实写部分君王的昏庸荒淫乃是误国误贵妃之命的祸根,也理解不到杨女貌美而忘乎所以,不知满门列土只因为其聚宠一身,终因绝美而死的凄惨。于是,笔者让学生细读“二教”上所列“走进作者”“写作背景”的相关文字,诵读有关诗句,使其心灵贴近诗人那颗忧伤不已的心,进而产生共鸣。
  此外,还可引领学生们赏析相关诗句的意境内蕴,深入解读诗句中那颗跳动得滚烫的诗心,那警醒世人的意蕴。比如“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两句,表面描述了李杨溺爱之深以至寻欢作乐的无休止,实际上透露出曾经勤于国政的唐明皇重色之深、堕落不堪、醉生梦死的腐朽品行,而这些无疑是他耽误朝政、使祸端滋生的重要根源,进而使杨门的荒唐情事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再如“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几句,是一种讽喻式的夸张,表面述说杨门一族因贵妃专宠而享尽荣华,实为批评唐玄宗重色荒淫以至误国误命的昏庸。
  三、引导学生关注诗作妙句,赏析字里行间的情理,领悟诗道精华
  解读《长恨歌》也好,品读《湘夫人》也好,赏析《拟行路难(其四)》抑或《蜀相》《书愤》也好,想要比较深入且比较顺利地“以意逆志”、读懂诗作,还有待学生关注诗作中的妙句,挖掘出字里行间的情理,领悟到诗中的精华。而这一切也有待教师的引导。
  譬如《长恨歌》的主旨,如课本的“赏析示例”说明文字所列,“自古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但诗人本心如何呢?笔者还是更赞同“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之说,而学生通过自我理解读文本之后,虽然也有持“爱情坚贞”说者,但绝大多数学生更赞同“重色误国讽喻说”,并以诗中的“重色思倾国”“多年求不得”“从此不早朝”等情节为证,进而将“六军不发”“马前死”的责任归咎于“重色”“皆列土”等荒唐行径,以致“掩面救不得”“血汗相和流”。
  又如《湘夫人》中“湘夫人”的形象,当引导学生解读此乃屈子所企望的明君、美政的象征,而不仅是“佳人”“帝子”而已;“筑”“葺”“播”之类修筑爱巢的行动,当是诗人日夜为国操劳以求明君重用、美政实现的象征。惟其如是,那“袅袅兮秋风,洞庭兮木叶下”的凄清、广阔与雄浑以及惆怅的诗情,也才有所着落。
  再如《蜀相》中的“英雄”形象,当引导学生解读此乃杜甫之自况;对《书愤》中“衰鬓”者的形象,当引导学生解读其乃陆游壮志未酬的愤懑与无奈之写照。如此领悟诗道及其精华,才可称为“以意逆志”吧。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与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即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观察分析课堂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教学设计。文章以小学数学中年段教学为切入点,探究课堂规律提炼的有效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规律;教学探究]  在学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长发展的需要。受此影响,教师需要对自身课堂教学进
随着世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也逐步向能言善辩、善于与他人交往互动型转变。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现在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到重要位置。经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开放式口语交际训练体系对于训练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有效。我们倡导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重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其核心是切实注重转变观念,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抒情,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千百年来,那些感人肺腑流传不衰的诗篇,无一不是诗人的情怀和心志的形象体现。正如《毛诗序》所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谓“志”,就是诗歌的思想感情。然而,由于人类的情感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再加上诗人们创作手段的多样化,初学者在探寻内蕴于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时,常常陷入扑朔迷离的困惑之中。因此,了解诗歌常用的抒情方式,深入了解
[摘 要: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财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深刻影响、改变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一直以来,阅读都是初中语文教育优选、突出的教学内容,被广泛关注。随着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标准和要求的逐步提高,单篇阅读带给学生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群文阅读成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阅读、找到阅读技巧、吸收阅读知识最佳的手段方法。下面我简单谈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创新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中考的全面改革,中考语文作文总分为60分,占全卷150分的40%,教师们大都已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从近年中考作文阅卷的情况看,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较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作文的批改简单而冷淡,以批评为主,缺乏人文的关怀、激励和引导;再加上作文的讲评机制单一,蜻蜓点水后公布所谓的范文,缺乏思维火花的撞击和心理体验的启迪,长此以往,学生便步入了怕写、被动写的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经验总结和政治优势。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论述了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方法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改进;企业;意义;方法]  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和灵魂工程。要从理论武装、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实效等方面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把理论
曾几何时,“微博”作为新鲜事物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后“微信”“微电影”的不断涌现,将大众引入全新的“微时代”。佛山市教育局首推的“微课”评比活动,在教育界掀起课堂改革的热潮,颠覆了传统的授课理念,使传统的授课形式甚至授课时间都发生了改变。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耗费大量心血,搜肠刮肚地勾划、点评,可学生却似乎并不领情,作文发下后他们只草草看看分数,便塞进抽屉,很少有人仔细研读教师的评语,更不用说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作文了。我们语文教师的作文批阅可谓事倍功半,有时几乎成了无用功。  怎样的作文批改方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怎样的评改更有效果?怎样做能让教师更轻松?为此,我也曾反复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希望能得到些许启示。关于作文
指导学生先对散文字词句段逐一把握,进而从整体上感知散文写作的内容、主旨和文脉,再从文本的各个相关方面诸如文章的重要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等加以探寻,最后再将研读的各个细节和局部进行联系,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把握文章整体所写内容,达到对文章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这就是散文的“整体—局部—整体”教学。其中初步感知文章整体主要探讨散文文本写了什么,对局部进行把握主要探寻文本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
[摘 要: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用生本教育理念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通过历史节目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逐渐融入到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