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声、奇画、豪情r——《行路难(其一)》的抒情性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amis_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开篇之作《诗经》开启的“诗言志”道路,经历了陆机的“缘情”说,刘勰的“物以情观”“情者文之经”等说的流变,一直到明清的世情小说与戏曲,都没有脱离对于人的自然情志的格外关注.不同于西方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人的知识形态的书写,中国自古强调文学是人的生命感情的言语表现[1]P14.在这种抒情传统之中,大唐因其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为诗歌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声音之道与政通”“文变染乎时序”皆说明了唐诗必然具有盛唐酣畅淋漓、自由无拘的性格,因而唐诗是研究文学抒情性的不二选择.
其他文献
分析我国生乳生产成本构成要素,以及进口乳制品对我国奶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得出结论:生乳生产成本中最大的权重要素为饲料成本;中国奶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提出大力发展优质粗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