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口头作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浙江临海市教研室林一平先生有较为系统的阐述,他在其论文《重视口头作文训练》中对口头作文有两种定义—— 广义和狭义。广义上说,凡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均可看作口头作文训练;狭义上来看,具有指向规范口头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方式。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口头作文看成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此说来,如果想要破解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可以先把口头作文作为突破口。如能正确地理解说和写的关系,平时注意说话训练,把话说得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稍加整理,适当加工,就是一篇文章了。
一、创设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而创设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口头作文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容易产生角色的认同,激发表达的冲动。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在平时常用到的有设计导语,儿歌,利用多媒体,做实验和猜谜语,等等。这些手段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二、借用图片,引导说话
图画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以图片为载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写作能力培养是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一年级主要进行看图说话,注重单幅画,重点是训练单句话。二年级则注重多幅图,要求理解图意,连贯表达图画的内容。教师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1. 用图促说,个性化表达
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来看,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提示学生先学会看图,认真观察图画,再把话说清楚。在训练时,要边看边想,边想边说。
例如《星期天是母亲的烦恼天》,学生一看到图画,马上联想起自己在家中的生活情景。有的学生说自己在过年之前,妈妈也是这样打扫卫生的。有的学生说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大家都手忙脚乱,忙不过来。还有的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以前用的电灯与现在用的有区别。这些都是图画带给学生们的触动。
2. 巧用连环图,理解图意
连环图多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习惯或者图上的标号,弄清楚观察图画的顺序。再根据每幅图画的内容,将图意连接起来,讲述故事。有的学生还能通过看图来谈自己的感受,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
三、以说促写,阶梯训练
1. 用给出的词语造句子
现在,随着新课程的进展,语文书上出现的短语和音节逐步增加,句子和句群也渐渐出现。要让学生理解一句话,就应先解决句子中难懂的词语。用句子的词语造句,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一个好办法。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练习用词语说话,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会说到会写一句话。
2. 用“四要素”说话
所谓“四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要素。初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这些要素的具体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引导学生按照这种形式由说到写,反复练习。包含“四要素”的句子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可以为日后的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利用句式,写一段话
有了句子的练习,就可以进行片段写话的训练了。在写《快乐的十分钟》时,我让学生利用关联词语“有的……有的……还有的……”、“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进行分说,学生基本上能做到连起来写一段话。
四、作文是说出来的
知识渊博者并不在于他读过多少书,拿到多高的文凭,而是在于他能否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在与人交流中或者是在工作生活中用起来,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表达,写作也一样。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他们的想法很童趣,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很平淡、很无味,但只要他们肯说,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鼓励,假以时日,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有所提高,而写作兴趣也会加浓。让学生大胆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哪里,随意发挥,自如挥洒自己的情感,会更有创意。当他们的词汇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作文起步的教学了。从口头作文到书面写作,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相信在系统的语言和思维训练下,孩子一定能乐说爱写,真正与写作亲密接触。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创设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而创设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口头作文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容易产生角色的认同,激发表达的冲动。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在平时常用到的有设计导语,儿歌,利用多媒体,做实验和猜谜语,等等。这些手段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二、借用图片,引导说话
图画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以图片为载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写作能力培养是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一年级主要进行看图说话,注重单幅画,重点是训练单句话。二年级则注重多幅图,要求理解图意,连贯表达图画的内容。教师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1. 用图促说,个性化表达
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来看,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提示学生先学会看图,认真观察图画,再把话说清楚。在训练时,要边看边想,边想边说。
例如《星期天是母亲的烦恼天》,学生一看到图画,马上联想起自己在家中的生活情景。有的学生说自己在过年之前,妈妈也是这样打扫卫生的。有的学生说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大家都手忙脚乱,忙不过来。还有的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以前用的电灯与现在用的有区别。这些都是图画带给学生们的触动。
2. 巧用连环图,理解图意
连环图多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习惯或者图上的标号,弄清楚观察图画的顺序。再根据每幅图画的内容,将图意连接起来,讲述故事。有的学生还能通过看图来谈自己的感受,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
三、以说促写,阶梯训练
1. 用给出的词语造句子
现在,随着新课程的进展,语文书上出现的短语和音节逐步增加,句子和句群也渐渐出现。要让学生理解一句话,就应先解决句子中难懂的词语。用句子的词语造句,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一个好办法。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练习用词语说话,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会说到会写一句话。
2. 用“四要素”说话
所谓“四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要素。初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这些要素的具体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引导学生按照这种形式由说到写,反复练习。包含“四要素”的句子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可以为日后的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利用句式,写一段话
有了句子的练习,就可以进行片段写话的训练了。在写《快乐的十分钟》时,我让学生利用关联词语“有的……有的……还有的……”、“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进行分说,学生基本上能做到连起来写一段话。
四、作文是说出来的
知识渊博者并不在于他读过多少书,拿到多高的文凭,而是在于他能否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在与人交流中或者是在工作生活中用起来,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表达,写作也一样。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他们的想法很童趣,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很平淡、很无味,但只要他们肯说,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鼓励,假以时日,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有所提高,而写作兴趣也会加浓。让学生大胆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哪里,随意发挥,自如挥洒自己的情感,会更有创意。当他们的词汇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作文起步的教学了。从口头作文到书面写作,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相信在系统的语言和思维训练下,孩子一定能乐说爱写,真正与写作亲密接触。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