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时代下的清代学术观——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札记

来源 :中国哲学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两卷本)由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全书共分上下两篇,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即上篇“自孔子至淮南王为子学时代”,下篇则“自董仲舒至康有为为经学时代。”(《中国哲学史》下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92—493页)按着这种划分,清代学术理所当然地被置于经学时代之下。冯友兰讨论清代学术主要围绕着道学(宋学或广义的理学)的继续和今文经学两个问题展开,检视所论,其中不乏卓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他文献
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点校本<胡宏集>,系将<知言>和<五峰集>汇编为一书,亦收入朱熹<知言疑义>,宋代至清代关于<知言>和<五峰集>的诸家序跋,及胡宏的传记资料等,作为全书附录,
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洁净能源,具有热效率高、污染程度低等特点,其开发利用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保护自然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河南省煤层
“面向事物本身”不仅是现象学的主要精神 ,而且也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精神。“面向事物本身”要求我们直接诉诸于经验事物 ,庄子哲学则要求我们“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
某硫化矿选厂有机废水中SS为180 mg/L、硫化物含量2.09 mg/L、COD为200 mg/L、pH为12.4,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试验采用“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ClO2氧化—澄清—回用/排放
近年来,西方节日在我国大行其道,“洋节”日益盛行。本文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上分析“洋节”于我国盛行之原因,并探讨了对“洋节”应持有的态度: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客观分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