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观察体验 建构时间观念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思考】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他们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体验、反思和调整,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算一算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渗新知
  1.复习时间单位“时”和“分”
  谈话引入:这节数学课老师要和同学们相处40分钟,“分”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我们还学过什么时间单位?(课件出示没有秒针的钟表)认识这两枚针吗?谁来介绍一下?(课件出示:时针、分针)你还知道有关时和分的哪些知识?
  2.根据生活经验引出“秒”
  师:再来看看50米赛跑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6101号运动员跑50米要8____ )。这里用什么单位呢?为什么不用时或分了呢?
  师:我们计量比较短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设计意图:在已学的时间单位时、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引出跑50米的时间不能用8时、8分来计量,而是用8秒来计量,让学生意识到计量很短的时间用“秒”比较合适。)
  3.认识秒针
  师:秒针长什么样子?你能介绍一下吗?(课件再次出示钟表,指出“秒针”并出现文字)
  师:秒针走的方向也和时针、分针相同,都是绕钟表的中心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
  5.秒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除了跑步时我们可以用 “秒” 来计时外,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看到过用“秒”计时的?
  学生说后,教师课件出示图片:神舟十号升空倒计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倒计时、红绿灯、电视节目中24秒后回来等。
  (设计意图:搜集生活中“秒”的运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层层体验获新知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看来,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那么能计量“秒”的工具有哪些呢?
  学生说,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带有秒针的钟表和没有秒针的计时工具,如秒表、电子钟表、手机中的计时器等。
  师:现在我们利用带有秒针的钟表来体验“秒”。
  2.体验1秒
  师:在钟面上秒针怎么走是1秒呢?(根据学生叙述,教师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是这样吗?(课件显示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说明1秒)
  (1)课件反复出现两三次让学生看。
  (2)闭眼听感受两次。
  (3)拳头相碰为它打节奏。
  (4)再次感受1秒,强化1秒节奏。
  师:秒针走1小格,滴答一声就经过了1秒(课件再出示一次),1秒实在很短暂,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说后做动作(眨眼、吸气、跺脚、数数、翻书、拍手等)。
  (5)1秒的价值。
  师:我们在1秒钟里面只能眨1次眼、吸1口气……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一组数据:汽车每秒约行20米;动车每秒约行55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人造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光每秒约行30万千米,1秒可绕地球7圈半;超级计算机每秒约可进行3万亿次运算。
  师:同样是1秒钟,你看和我们做的事比较后(呈现上面的图片叠加),现在你对“1秒”又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师:是啊,看来1秒钟很短暂,但是只要我们好好地利用它,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设计意图:1秒的节奏感知很重要,所以设计了四个层次:反复听、看,闭眼感受,打节奏,配合动作来感受1秒的时长,这样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3.体验5秒
  师:时间这么重要,让我们抓紧时间往下看。那你能知道这个钟走了几秒吗?(课件展示秒针走5秒的动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走了 1大格,就是5小格,1小格是1秒,那么5小格就是5秒。(指名学生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5秒有多长吗?
  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法,跟着走动的钟表做一做,如跟着钟表轻轻地拍拍手、从1开始数数、轻轻跺跺脚、伸伸手臂等,提醒学生注意匀速。
  师:你还能从钟面上找出秒针从哪里走到哪里是5秒呢?如果秒针在这里(在钟表上点上一个红点,不是数字上),那么走5秒该走到哪里呢?只要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
  4.估计10秒、15秒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做一个10秒钟的小闹钟,看看哪只闹钟准。听好老师的要求:当老师说开始,你们都闭上眼睛,自己在心里暗暗打节奏,觉得10秒到了,就轻轻地举高你的右手,在举手的同时睁开眼睛,你看到的数字是不是10。(课件出示依次跳动的数字)
  师:你为什么这么准,你心里是怎么打节奏的?(采访一下估得准确的学生)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再采访一下估得很不准的学生)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速度要均匀。   (设计意图:重视节奏感的把握和对学生体验后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不断调整速度,准确掌握秒的概念。)
  师:我们再来一次好吗?这次要做一个15秒的小闹钟。(评价)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15秒,如果秒针从12(出示课件钟)出发,经过15秒应该到数字几呢?还可以从几到几呢?都是几大格、几小格呢?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15小格就是15秒,也就是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课件出示: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
  5.认识1分=60秒
  (1)初步感知。
  师:观察秒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
  看完后让学生说说发现:秒针从数12转一圈又回到12,走了12大格就是60小格,就是60秒(板书60秒),分针走了1小格就是1分(板书1分)。
  所以1分=60秒,反问:60秒=?分 。
  师:如果从数字1开始怎么走就是60秒,1分钟呢?你能用一句话来说明秒针怎么走就是1圈60秒呢?(不是从数12开始,随便在课件钟面上指一个点)要走60秒就是1分钟,秒针只要从起点出发绕中心点转一周又回到原先起点就可以了。 如果秒针走半圈也就是从12走到6是几秒?(指出也就是半分),秒针走2圈是几秒?几分?
  (2)体验60秒。
  师:60秒有多长呢?我们能做什么呢?让我们来试试。
  分组做一做:方格中画苹果、田字格中写“秒”字、方格中写从1开始的数、做口算等(课件先出示画、写的方法)。用课件播放1分钟的音乐,帮助学生感知做练习的时间。
  练习结束后小结:60秒里大约可以画几个苹果、写几个“秒”字、数能写到几及做了几道口算题。
  (设计意图:在感知1秒后,又体验了5秒,估计10秒和15秒,最后体验60秒,这样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体验、反思和调整,真正掌握“秒”和“分”的时间观念。)
  三、游戏激趣拓新知
  1.砸金蛋游戏(课件出示5个金蛋,砸金蛋看似随机,但是练习题的呈现还是需要有层次)
  (1)金蛋1呈现: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大约每天睡9( ) ;挂红领巾大约需要20( );烧饭大约需要25( )。
  (2)金蛋2呈现:估计。
  从教室最后一桌走到第一桌需要( )秒;在黑板上写名字需要( )秒。
  练习方法: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估计时间写在纸上,教师秒表计时最后评价。
  (3)金蛋3呈现:看钟表,经过多少时间?
  时针、分针、秒针都从7到10各经过多少时间?小结计时方法。
  (4)金蛋4呈现:“请你当评委” 。
  根据4名学生跑100米的成绩来确定名次。
  2.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金蛋5呈现两句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师:老师觉得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棒,老师送给你们两句话(课件出示名人名言),希望以后大家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砸金蛋”游戏呈现,不仅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刚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并加以拓展。)
  【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秒”作为一个很小的计时单位,非常抽象,所以本节课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在体验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对秒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宁波北仑新碶小学 315800)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第83~84页“周长”。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指出具体情境中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一周。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理解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所有边线的长度之和。  3.经历周长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推理的意识,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合作交流、乐于分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基于学生认识,提出问
【摘要】前段时间爆出的很多地方幼儿园给幼儿乱喂药的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幼儿园师资培养与培训缺少对教师“善”的精神的培育。近些年来,由于受知识理性主义、工具理性主义等的影响,“善”的教育似乎进入了困境,主要表现为一味追求目的善,忘却了手段善。幼儿园师资培养与培训机构要重视“善”的精神培育。“善”的精神培育离不开实践。实践“以善至善”的教育,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手段、过程、方法也应当是“
从前有一头雄狮,不能数到3。可是他觉得这没什么关系,因为他会吼叫并且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一头雄狮不需要更多东西。   有一天,他遇到了另一头雄狮。那头雄狮很漂亮,手里还拿着一束玫瑰。  但这束玫瑰没有给他,而是给了旁边的母狮子。   母狮子表示感谢,给了陌生的雄狮一个吻。很随意。   这一幕被牙齿锋利的雄狮看在眼里。  金色的蝴蝶问牙齿锋利的狮子:“喂,听着,你能不能数到3?”   这期间
【摘要】幼儿对艺术的审美体验是综合性的。幼儿的这种审美特性决定了“超文本”性是幼儿文学的原初艺术特征。幼儿文学不是一种普通的文学文本,而是一种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游戏、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超文本”文学门类。不过,文学性仍然是幼儿文学的根基。  【关键词】幼儿;幼儿文学;“超文本”性;综合性  虽然从客观的物质载体角度看,当前幼儿文学的主要呈现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印刷书籍形态,但是幼儿文学自
1790年,在开膛手杰克出没于伦敦街头近一个世纪前,另一个掠食者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个神秘的恶棍很快就被戏称为怪物,他通常会走到一位衣着讲究的漂亮女士面前,用粗俗的语言侮辱她,然后刺伤她的大腿或臀部。在1790年1月19日发生的六次事件中,受害者至少有六人。由于这种虐待行为在当时闻所未闻,伦敦人普遍感到愤怒,首都的女性也陷入了恐慌与混乱。上:简·邦德森举着安格尔斯坦的一张海报,这是电影《伦敦怪兽》的
2020年初,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都足不出户,天天“蜗居”在家中。1月底,春节假期刚结束,我们就在家长的朋友圈及班级微信群中看到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每天睡懒觉,有的甚至到中午才起床,一天只吃两餐,起床后抱着电子产品不放。我们意识到,孩子们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很不利。于是,我们想应该做点什么以改变孩子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为了改变孩子睡懒觉的现状,我们首先想到了早操,想通过动员孩
【摘要】采用调查法,对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幼儿词汇发展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母亲语言支架和幼儿词汇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能显著预测幼儿的词汇发展水平,母亲语言支架在两者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父母受教育程度可通过母亲语言支架影响幼儿的词汇发展。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词汇发展;父母受教育程度;母亲语言支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
【摘要】以2000~2017年间CNKI数据库收集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幼儿游戏的  261篇文章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方法所作的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游戏研究的现状有发文量平稳上升、核心作者群已经构成、主要研究机构为高等院校,热点主要集中在游戏价值、游戏本体论与教学游戏化、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游戏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趋势为研究热点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未来幼儿游戏的研
[摘要]俄罗斯学前教育专家认为,问题教学是发展5-7岁儿童个性潜能的有效方法。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设定幼儿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并且预想幼儿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抓住对幼儿来说比较有意义的矛盾,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以帮助幼儿建构新知识,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俄罗斯5-7岁儿童问题教学方法能给我国幼儿教育以诸多启示。  [关键词]问题教学;俄罗斯;5-7岁儿童;矛盾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综合性,二是实践性。这部分内容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更加全面的理解。随着课改的实践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综合与实践”领域以其更加开放的内容空间和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及教与学的课堂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综合与实践”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