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坡中段云杉林地表水氮磷含量特征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的结构对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影响,量化分析森林结构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很有必要。为探究天山云杉森林地表水的氮磷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天山北坡中段的板房沟林场按林地类型、林龄、郁闭度、抚育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坡面径流观测场共13处,在雨后测定各径流观测场地表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林地类型对天山云杉森林地表水氮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人工林、灌木林、天然林三种样地的地表水氮磷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P<0.05);(2)群落发育阶段对地表水氮磷含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天然林系列样地中,郁闭度相同(均为0.6)时,中龄林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幼龄林(P<0.05),总磷含量在不同林龄之间差异不显著;林龄相同(中龄林)时,郁闭度为0.6的样地显著高于郁闭度为0.4样地中氮磷含量(P<0.05);(3)人工干扰强度(修枝和间伐两种不同抚育方式)对林地地表水氮磷含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云杉森林地表径流中氮磷含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无植被覆盖对地表水氮磷含量影响显著,森林郁闭度是地表水中氮磷含量关键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育中的乐趣是独有魅力的,是体育的生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
以无菌实验室检测目的出发,从检测环境(环境空气)、人流净化、物流净化等3方面阐述其设计需求和管理。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及研究时所提出的有效措施与对策、积极探索和实践案例式项目教学法,实现“学”与“用”的“零距离”等方面,阐述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