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口、勃利、桦南地区森林变迁与人工林发展

来源 :防护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详细介绍了林口、勃利、桦南地区森林资源的变迁、人工用材林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人工林发展策略,为促进森林演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林口、勃利、桦南地区;森林变迁;人工林发展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01
   黑龙江省东部林口、勃利和桦南(简称林勃桦)林区位于长白山余脉,是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的核心地带。中东铁路的开发,打通了从大小兴安岭向境外运输的通道。自此,沙俄和日本开始了对中东铁路沿线森林资源的疯狂掠夺,大面积的阔叶红松原始林几年内便砍伐殆尽。经过近百年的自然修复与人工林建设,中东铁路沿线已形成了我国最大次生林区与人工用材林基地。
  1 中东铁路与林勃桦地区森林资源的变迁
  1.1 中东铁路的修建
  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包括东清铁路(俄罗斯赤塔、满洲里、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俄罗斯海参崴的中国段)和哈尔滨至大连两部分。1898年8月动工,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1904 年日俄战争后,沙俄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东铁路,北满铁路(长春以北段)由中苏共同经营;1935年3月,苏联把北满铁路卖给了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中东铁路由中苏共同管理;1950年2月14日,移交中国政府。
  1.2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破坏
  1896年以前,黑龙江省的森林是以阔叶红松林为主的原始林,森林面积3 310万hm2、森林蓄积41亿m3、森林覆被率71%,其中针叶林占60%、阔叶林40%、成熟林占70%。1896年以后,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沙皇俄国和日本开始进入黑龙江省大肆掠夺木材资源。1896—1931年,由于沙皇俄国掠夺和破坏,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下降了16.92%、森林蓄积下降了29.80%、森林覆被率下降了18.03%。沿中东铁路两侧100 km的森林全部被砍光,仅运回俄罗斯的大径级原木就达6.71亿m3。1922—1935年,日本以“满洲株式会社”的名义,在海林、林口、东宁、绥阳、宁安林区采伐木材,每年运回日本的木材就达50万~70万m3,13年达650万~910万m3。1931—1945年,日本占据东北后,14年共在黑龙江省盗走木材8 400万~11 200万m3,每年掠夺、运回日本的木材达600万~800万m3。截至1949年,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 670.7万hm2,下降了50%,森林蓄积为18.477亿m3,下降了55%,森林覆被率为35.5%,下降了50%,与1931年相比,森林面积减少1 079.3万hm2,森林蓄积减少10.3亿m3、森林覆被率减少了22.7%[1]。
  1.3 黑龙江省阔叶红松原始林演替为次生林
  我国的阔叶红松林分布北界为小兴安岭北坡,南界为长白山西南麓,东界为完达山东北麓,西界为辽宁省本溪市[2,3],林分林龄可达400  a。由于人为的长期反复破坏,林内光照增强,温差加大,蒸发加速,多年积累的死地被物迅速分解,地表径流增加,腐殖质层变薄,气候、土壤条件趋向干旱;植物种类和群落类型逐渐旱生化,形成了次生森林群落。到1949年,黑龙江省东部林勃桦地区的阔叶红松原始林已經变成了次生林。
  2 黑龙江省原始阔叶红松林资源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的大面积红松原始林资源已接近枯竭,现存的仅限于自然保护区和母树林,约7.385 9万hm2。自然保护区包括丰林(18 400 hm2)和凉水(6 394 hm2),母树林包括小北湖(4 721 hm2)、伊春(28 047 hm2)、鹤北(11 000 hm2)、东方红(5 000 hm2)和大海林太平沟(297 hm2)[3]。根据目前团块分布的原始林现状可知,林勃桦地区正位于阔叶红松林自然分布区的核心地带。从1898年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到1949年,林勃桦原始林区就已蜕变为次生林林区。因为掠夺式的强力破坏,才使连续分布的原始林破碎成小团块状分布。
  3 森林经营现状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次生林占主导地位
  黑龙江省龙江森工集团国有林区林地面积761.4万hm2,天然林618.5万hm2,占81.2%,人工林142.9万hm2,占18.8%[4]。现有的人工林中,落叶松人工纯林109.4万hm2,占45.8%;红松58.7万hm2,占24.6%;云杉和樟子松等37万hm2,占15.5%[5]。落叶松、红松、云杉等针叶纯林面积205.1万hm2,占85.9%,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和杨树等阔叶人工林4万hm2,仅占1.67%,针阔混交林31.4 hm2,仅占13.1%[5]。在黑龙江省林区范围内,次生林占绝对主导地位,是生态保障的主体,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库。
  3.2 林勃桦地区人工林占主导地位
  林口县有林地面积为11.28万hm2,其中,天然林面积6.04万hm2,人工林面积5.24万hm2。林口林业局有林地面积为22.5万hm2,其中,天然林面积10.1 hm2,占45%,人工林面积12.3 hm2,占54.6%。1970年,林口林业局开始了低质次生林改培为落叶松人工林的工作,1983年达6.67万hm2,2000年达13.33万hm2。2001年,根据人工林近自然林业理论,开展了人工落叶松林结构优化改培实践[6],带状采伐培育珍贵阔叶树种。
  勃利县有林地9.56万hm2,其中,次生林3.81万hm2,人工林5.75万hm2,人工林中有红松1.06万hm2,樟子松0.5万hm2,落叶松1.92万hm2。勃利县通天一林场位于完达山余脉,有林地7 154 hm2,其中,天然林586 hm2,占8.2%,人工林6 568 hm2,占91.8%,人工林包括红松2 983 hm2,落叶松3 065 hm2,樟子松520 hm2;勃利县通天二林场位于老爷岭北端,有林地7 588 hm2,天然林3 795 hm2,人工林3 793 hm2,各占50%,人工林包括红松1 766 hm2,樟子松365 hm2,落叶松1 649 hm2等。   桦南县有林地9.31万hm2,其中人工林面积3.37万hm2。红松是桦南人工林的主要树种,拥有红松成林面积7 500 hm2,年产红松籽3 000 t。孟家岗林场有林地面积1.34万hm2,人工林1万hm2,占3/4,其中落叶松5 722 hm2、樟子松1 902 hm2、红松1 835 hm2、珍贵阔叶林仅23 hm2。
  3.3 林勃桦地区红松人工林比重较高
  林勃桦地区是红松的适生区。林口林业局红松人工林面积2.74万hm2, 20年生以上适于定向培育的红松人工林面积达1.33万hm2 ;桦南县拥有红松成林面积7 500 hm2;年产红松籽3 000 t,孟家岗林场红松林1 835 hm2;勃利县红松1.07万hm2,其中通天一林場红松2 983 hm2,通天二林场红松1 766 hm2。
  4 林勃桦地区人工林现状
  4.1 林勃桦地区的人工林的林龄分布
  1956年,我国推行“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1956—1959年孟家岗林场年造林400 hm2,1960—1965年133 hm2,1966—1975年1 067 hm2,此期间主要造林树种是落叶松及少量樟子松。1976年两荒地造林基本结束,主要是林冠下营造红松与云杉。林口林业局1956—1983年人工林保存面积6.67万hm2,2000年13.33万hm2。林勃桦地区的人工林造林基本可以分四个阶段,至今每个阶段的最大林龄分别为63、59、53、43 a。
  4.2 林勃桦地区的人工林已逐渐成熟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各立地指数级的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的主伐年龄为:Ⅰ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41~51 a;Ⅱ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36~40 a;Ⅲ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31~35 a;Ⅳ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26~30 a;Ⅴ地位指数级主伐年龄为20~25 a[7]。以中间地位指数Ⅲ级判定,前三个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已全部进入成熟期,第四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也逐渐进入了成熟期。红松人工林一般25 a左右结实,30~50 a达结实盛期。第四阶段林下造林的树种多为红松,目前多数林分已接近结实盛期[8],急需透光抚育。
  5 对策
  5.1 林勃桦地区是珍贵阔叶树种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紫椴的适生区,是红松的主要分布区,应发展珍贵阔叶红松混交林。
  5.2 次生林内天然更新的珍贵阔叶树种十分丰富,其径级多为10~20 cm。应该将人工红松资源培育与天然珍贵阔叶树目标树培育相结合。
  5.3 长白山林区是我国经济植物丰富区,在山下腹应大力发展山葡萄、软枣子、五味子、蓝靛果、刺五加等经济树种。
  5.4 结合落叶松人工成熟林的更新,营造近自然化的珍阔混交林。
  参考文献:
  [1] 姜孟霞,藏恩钟,田俊江,等. 回顾历史上外国侵略者掠夺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罪行[J]. 林业勘查设计,2015(3):1-2
  [2] 滕家富. 阔叶红松林分布与生物多样性利用价值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2008(3):57-58
  [3] 郭树平.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与修复[J]. 森林工程,2014,30(6):8-12
  [4] 白旭辉,赵志玉,穆井春.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J]. 林业勘查设计,2000(1):8-9
  [5] 曹强.对黑龙江森工林区人工林经营有关问题的探讨[J]. 科学与财富,2013(2):140
  [6] 马梅,赵辉.林口林业局国内最大人工林生态修复显效,黑龙江日报[N].2016-12-14
  [7] 和海云,邓宝忠,赵清峰,等.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6):19-25
  [8] 尚福强,王行轩,张利民,等. 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的结实性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13(9):24-26
其他文献
摘要:随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采石场对环境的损害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及关注,麒麟区先后对非煤矿山采取整顿关闭、转型升级等措施,先后关停采石场24家。关停的废弃采石场对周边的环境质量、景观资源、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为了修复矿山生态环境,重复绿水青山,通过分析麒麟区采石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生态修复措施。  关键词:生态修复;采石场;措
摘要:城市化进程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城市森林的建设影响着人居环境。本文从生态学角度上,研究城市森林树种选择与配置中的问题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问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森林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森林城市;树种选择;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AbstractUrbanization effects our life surroun
摘要:通过以信阳市淮滨县苗圃场对比试验林地、金光公司丰产林基地的不同杨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1年生、5年生和10年生树木树高、胸径和抗病虫害能力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69、1-72杨苗期和早期(1-5年)表现平稳,中后期生长势和生长量越来越好,1-72杨比1-69杨表现更好;5-10年1-72杨的生长量是1-69杨的110%左右,但二者抗逆性较差,易染病虫害。1-69、1-72杨适合信
摘要 为提高皂角种子育苗繁殖的效率,选择了硫酸、双氧水2种试剂开展了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处理下皂角种子的萌发效果研究,以蒸馏水浸泡作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硫酸、双氧水处理均可提高皂角种子的萌发率,以70%硫酸浸泡处理30min的萌发率为最高,萌发率达到了90.67%。由此可知,在皂角种子播种前可选择70%硫酸对种子进行浸泡30min的处理,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提高育苗的效果。  关键词 硫酸;双
作者简介:于耀峰(1979-)男,辽宁瓦房店人,专科,林业工程师,现从事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yu13390535556@126.com ,手机:13390535556,通讯地址:辽宁省朝阳市龙山街四段235号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  摘要:为了对侧柏在辽西干旱地区造林后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研究,特选择了6种侧柏不同的林分与未造林的地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摘 要 通过介绍福建省古树名木现状,从物种、分布、年龄、保护等级、保护价值、生长状况等多方面的分析出发,阐述了如何利用福建省古树名木资源,开发科普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的一些思路,在有效保护福建省古树名木资源前提下,充分发挥古树名木旅游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 古树名木;多样性;旅游开发;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