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提高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高中美术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美术教育是=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一直以高度的热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真正领会美术带给他们的知识和乐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创新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二、培养问题意识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从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三、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要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要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四、把握发展性评价
  美术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自始至终起到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在探究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实践的能力。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会为之不懈地去努力、去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我们要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转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
其他文献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自古以来,我们教师就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说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远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因此,语文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咬笔头”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发现最难的莫过于无东西可写,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蜂蜜,大家都知道它是蜜蜂遍采百花才酿成的,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得象蜜蜂采蜜一样,博采百花——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会做到思如泉涌。因此搞好作文教学,应注重指导学生作作文素材的积累。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如何积累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素材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卫生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标准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参照《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提供方法进行采
中华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时至今日,很多文言词汇和句式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之中,像“走马观花”、“温故知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是最生动鲜活的文言例证。因此,学好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致胜升学考试语文学科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
期刊
语文教学虽然以语文教育为主,但不能让德育教育成为荒芜的空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感情型的,以感性化为主,就是通过抓住文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施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呢?  在语文教育中施行德育教育可以讲究以下的策略或艺术。  一、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体悟,这是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施行德育,要想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总课数的四分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①。所以我坚定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县级电大四级纵向办学系统。办学3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大批基层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