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5E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由引入、探究、解释、精致和评价这5个教学环节组成的。以“群落的结构”的概念建构为案例,阐述5E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5E教学模式;概念教学;群落的结构
  
  一、 5E教学模式和概念教学
  5E教学模式是基于美国生物课程研究(BSCS)开发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过科学探究获得更加深入理解的知识。5E教学模式一共包含了5个教学环节,这5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由于5个环节的英文名称都是以E开头,所以该教学模式简称“5E”教学模式。概念是学生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把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生物学科概念反映了生物学科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特点。课堂中概念教学必须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迁移应用于新情境中,从中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树立生命观念,并拥有尝试运用生物学概念解决问题的社会责任担当,最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5E教学模式是围绕帮助学生积极构建、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而建立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体现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思想,符合我国以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和改革方向。
  二、 “5E”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
  笔者尝试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的内容《群落的结构》为案例,阐述如何将5E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基于“5E”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描述群落的结构。从生命系统的角度来看,群落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各有机体有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加深了对系统的认识。
  (一) 引入
  教师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形式多样地呈现实物、问题、情境等,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和表达,暴露已有的前概念或错误概念,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这是学习科学概念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本节播放“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视频,让同学们领略到我省的名胜瑰宝,感受武夷山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虽然没法到达武夷山进行实地调查,但我们学校拥有一处占地几十亩的生物园作为我们课堂研究的基地。
  (二) 探究
  探究环节,根据学生得到的资料和实验材料,教师提出紧扣主题的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邀请学生参观本校生物园,全班分为8个小组进行调查活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物园地中的各种生物(特别是池塘里以及地表、距地表1 m和5 m位置的生物种类)以及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每2组研究种间关系的一种,并从生物园中找出属于自己小组的种间关系的实例),查询资料和采集相关生物实验材料。尝试进行情景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各组成员代表依次展示他们观察的生物,并简单介绍这些生物的名称和特点。通过学生的表达,大家知道了园中有蕨类植物以及杜鹃花、鸡蛋花、羊蹄甲、龙眼树等植物,园中池塘有浮游生物、鱼类等,还有鸟类栖息等等。学生认识园中许多的生物物种,同时教师在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每个物种是否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确认园中的生物是多个种群,明确现在的生物园中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就是一个群落。接着老师请学生扮演生态学家,以生物园为对象,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学生提出生物园的地理位置,园中有多少种群,哪些是优势种;种群之间的关系如何;種群在群落中的位置,生物园的空间结构和演替等问题。
  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了解当地生态系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索的精神。
  (三) 解释
  解释是引入概念环节。完成探究之后,教师要引导和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把探究的结果归纳解释。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加以修改完善,最终给出完整的科学的解释和概念,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记忆。
  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请学生总结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从角色扮演活动中,师生总结了研究的六大问题:范围与边界→物种构成→种群位置→物种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继承。学生们观察到的生物园中最重要的物种是与课前播放的武夷山景色相比较。了解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并提出社区差异不仅体现在物种构成上,而且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总结“丰富性”的概念,比较不同社区的丰富性。
  无论一个群落中有多少物种,它们都不会随机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联系。在探究活动时,每组汇报从生物园中找到的种间关系对应的实例。以典型实例分析种间关系的特点、能量流动的方向和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规律。比如有的组带来了池塘中得到的草履虫,并通过查找资料,描述了分别饲养和混合饲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数量的变化,并尝试分析原因,后画出数学模型表示竞争。关于捕食关系,组员带来了鸟吃虫等实例,借助课本猞猁和雪兔的案例,分析捕食关系的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并从中获得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捕食者对维持整个群落稳定的意义。用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捕食关系图。寄生和互利共生,各组都给出了具体实例并画关系图说明讲解。从学生的汇报和解释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得到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的概念。
  在群落里面,每个生物种群占据群落的不同空间,导致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学生展示生物物种后,引导学生注意群落中每个种群的位置,解释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垂直结构的特征意义,分析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重要性。观察生物景观中同一水平面不同区域的种群分布,讨论群落的横向结构及其形成的原因。   本环节是学生最喜爱的环节,在课堂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准确地向大家阐述本组的研究成果。在掌握概念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科学思维。
  (四) 精致
  精致是概念应用的环节,学生学习到了新的概念,要把概念运用起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和接收现象。这个过程就是新概念不断精致化的过程。
  创设下列新情景,金合欢蚁是一种以金合欢树的花蜜为食物的生物,常年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保护了金合欢树不受到其他动物的伤害。如果把树上的金合蚂蚁去除,则金合欢树的生长会减缓整,存活率也会降低,由此条件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授课是很关键,但只盯着这一个方面,也不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要找出那些影响课堂效率的外部因素,扫清外部障碍。这些外部因素既有老师方面的,如教师的自身要过硬,要有知识储备,让学生敬佩,对学生要做到真正的关心,要了解学生,也有学生方面的,要帮助学生改掉一些坏的习惯。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摘 要: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针对保证学生良好成长,对小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更好地体现教学的价值。在我国现下实际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本领,培养能力,这样的教学思想不但顺应了新课程的要求,还为社会输送了素质更高的人才。各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问题;策略  小学时期是进入正式教育的第一阶段,培养一切好的
摘 要:单亲家庭子女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作为教师,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发动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共同配合的同时,也应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三年前刚接到这个班时,我的内心是惶恐的,因为当时班里共43个孩子,7个就来自单亲家庭。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
摘 要: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因为我们手中是五十多个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他们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着我们教师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要让学生对老师心服口服,就要靠教师的智慧。在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现在和大家交流共勉。  关
摘 要:“整本书阅读”概念,最早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随后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教育部门在2001年推出的語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指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并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进行了重申。同时,为了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推广“整本书阅读”,增加了“名著导读”等环节。但是,由于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书籍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时,其特点、学生阅读学情以及教学任务都
摘 要:课堂上采取创新教学,用“自学—探究—应用—评价—测评”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团结、互助、快乐的课堂氛围,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  关键词:兴趣;鼓励;创新的教学模式  自任教以来,我逐渐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是刚学数学时就不够重视,导致基础较差;有的学生虽然功夫下了不少,但方法不当,最终成效甚微;有的学生是贪玩,比较懒
摘 要:深度学习旨在通过理解性、科学化、深层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引下,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创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科技课程和建构活动。  关键词:深度学习;幼儿园;科学活动  一、 引言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
摘 要:故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能恰当地运用故事教学法,使得故事教学法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教师机智,采用正确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好故事教学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一个
摘 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基础科学素养为目标,在新课改下主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翻转课堂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改革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新趋势,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首先就翻转课堂和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进行了分析,然后以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氮”的单元复习为例,通过以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的单元复习课设计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
摘 要:随班就读是一种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将一些具有残障特征的学生融入普通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与普通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通过一系列互动交流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发自身潜能。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参与式教学与随班就读学生的项目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项目学习兴趣,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