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其三)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i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离了“人”的教育,是丢掉了灵魂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如此,教育就没有了激情,就失掉了兴趣,就远离了生命。
  要让教育回归本质,就必须让孩子享受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育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的教育,有“三根支柱”:人、生活与交往。
  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尊重人。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在执教“基因的表达”这一课时,杨守菊与学生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杨老师问:“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相貌都不同?”生答:“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双眼皮和单眼皮,哪一个更好看?”“双眼皮。”“那么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比控制单眼皮的基因要好嗎?”“只要不是致病基因,就没有优劣之分。”“是的,只要是正常人,相貌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表明,任意挑选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个体,其基因的序列差异不到0.1%。但正是这极少数基因上的序列差异,才形成了地球上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在这茫茫人海中,我们拥有他人没有的遗传信息和相貌特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你就是你,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你在世界上是绝对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可贵的,都是值得人们尊重而必须尊重的。
  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教育必须回到学生真实的生活。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杜威更明确地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则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天才生物教师,两年之后就会出现10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植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进行试验和研究。”每每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这一段文字,杨守菊老师总是心潮澎湃。她憧憬着,学生们不必拘泥于课堂,禁锢于教室,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兴致盎然地观察和实验,津津有味地学习和思考,在习得生物知识的同时,感悟生命的内涵,实现自身的成长。杨守菊老师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了解、实验、思考——校园里她和学生一起开辟了“生物园”,种植时令作物,开展生物小实验;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生物工程公司,亲手体验“植物组织培养”;考察盐生植物园、湿地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教学中,她总是引领学生回到生活;《黄河三角洲生物与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唤醒了杨老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精神。在蹒跚地探索中,杨老师的生物课堂不再局限于“压缩在黑板上的世界”,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必须充分地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彼此对人生的体验。请看一位同学的“生命誓言”:“感谢爸爸、感谢妈妈,感谢你们当初把我生下,给予我珍贵的生命。感谢家人、感谢社会,感谢你们教我学习、培养我成长,让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生命是朵珍贵的花,她的绽放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在这里我要向所有关心我的人说,生命来之不易,我会好好把她珍惜。我会孝敬父母、关爱家人,以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以回报社会对我的关怀。我会珍爱生命、迎接生活的挑战,让我的生命之花开得最美、最艳、最久!”
  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王艳玲: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教师, 番禺区化龙中学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曾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名班主任。  学生自尊不容“侵犯”  “年轻人,不要怕犯错误,因为只有肯干的人才会犯错误,但错误过后一定要反思,汲取经验教训。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并且方法是正确的,那付出的都一定会有回报!”这是多年前老老师对王艳玲的谆谆教诲。其时,王
追星,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而“饭圈”文化也早已入侵各个行业。但“教育圈”固若金汤,绝不能被“饭圈”所破。  失控:学生沦为应援工具  日前,山东省济宁市一位老师在网课中播放某明星歌曲遭学生吐槽后,当着两百个学生的面在线发飙的事件还在热搜上,江苏宿迁某校老师组织小学生们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跳舞应援事件的又上了热搜,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关于教师与追星的话题频上热搜,一时间关于“教师应不应该追星?”“学
五十出头的孙睿头发白了大半,黑白渐变的发色趋近于年轻时尚的“奶奶灰”,在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也叫“人文灰”。他性格随和,笑起来的时候给人感觉十分亲近,用学生的话来讲,“这个校长有点儿萌”。  这个外表有点儿萌的校长行事果决利落,六年来在学校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延安路到硕阳路,从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到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他先后推行“五制改革”“六个百分百素养提升计划”,三年一个台阶
本来想跟小胖好好聊聊,但每次见到他如花般的笑脸,我所有的疑问又好像都有了答案。那天,我拿着试卷看着他,他也看着我,我们什么都没有说。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曾经是陪伴我度过生活困境的座右铭。但想不到,一个孩子,却对它做了最确切的诠释。  五年前,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做了“后妈”——带其他老师的班,从二年级接起。在适应三尺讲台以及师生磨合的最初阶段,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压力让
“我的价值在教育”  去年教师节前夕,祝贵春填了一首《水调歌头·使命》的词:  一诺即一生,一生两袖清。平生豪情常在,绝不辱使命。甘守自有定力,乐趣得育精英,桃李遍国中。成才更成人,此乐谁与同!  多仁爱,有信念,求丰盈。 历经岁月,黟然黑者为星星。何似当年挥洒,绽放思想火花,欣喜好门生。老矣足堪慰,举目尽风景。  那种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洋溢于字里行间!工资不高,地位不高,责任重大!为了这份使
父亲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从教八年间,魏喆作为父亲的同事,而不是儿子,观察到了工作中的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别人的孩子辛苦操劳。他想,即使是润物无声的平淡,这或许也是另一种伟大。当人不再仅仅把工作当作职业,而是当成一辈子要投身的事业来对待,一切感受,都会有全新的体会。  初心:教书只是职业选择  2011年7月,刚从师范毕业的魏喆对人生感到迷茫,在选择的道路上徘徊。然因为父亲也是教师的缘故,在家
情境模拟  班主任王老师在早晨巡视班级的时候,发现小明同学在自己的试卷上冒充家长签名。王老师批评了小明,要求小明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书,并让家长签名。  小明妈妈直接来学校找王老师。小明妈妈表示不认可老师的惩戒决定。她和小明的爸爸都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孩子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一直以来,各种要签名的作业,试卷啊,他们都是让小明代替自己签名。如果是学校下发的通知,家长会认真阅读并签名。所以这件事他们认
南通、苏州这两座城市是我教学生涯中最初、也是最难忘的两个坐标。在南通,我开启了教学生涯的第一扇大门,而在苏州,我投入了更深的热情与责任去构筑我的教学之路。从学生到老师,我在这种身份的转变与碰撞中体悟着,成长着。  寒菊傲放,播种师爱之籽  2012年11月,我进入南通市实验中学开始班主任见习工作。在见习前,我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定位是困惑的,望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我认为自己更应扮演大姐姐角色,做
为推进师范院校回归主业,河北省坚持教师教育以师范院校为主、师范院校以培养教师为主,支持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支持其他师范类一般本科院校重点培养本科层次的教师;支持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师专重点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兒园教师。鼓励有教育硕士授权点的高校与省内其他师范类院校、省内综合性大学开展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逐年加大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  为进
今年3月初,河南濮阳某中学校宿舍发生命案,一名学生死亡,一名学生受伤。犯罪嫌疑人为同宿舍的同学,据推测,事情可能与最近的考试有关,被害人为该宿舍的第一名,因学业压力,犯罪嫌疑人失去了理智,酿成悲剧。  虽然此事件极为特殊,却如此让人痛心疾首,它挑战了我们对学校的期待和想象。在我们的常识中,学校是让人感到安全放心的地方。但在“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下,学校更多关注升学率、北大清华的人数等功利性的指标,有